中共中央秘书处机关旧址史料陈列展开展
2021-06-10 上海

青年报·青春上海记者 范彦萍/文 郭容 图/视频

按照上海市委、静安区委总体部署以及“党的诞生地”发掘宣传工程的推进要求,6月10日下午,中共中央秘书处机关旧址史料陈列展开展。

秘书处旧址的修缮工程,按照尊重历史,修旧如旧,最小干预原则,采用传统工艺对建筑进行保护性修缮,原汁原味恢复原有新式石库门建筑特色,延续了历史的文脉。

  合理修缮再现建筑原有风貌  

静安区江宁路(原戈登路)673弄10号由中央秘书处文书科科长张唯一租下,作为中央秘书处阅文和文件保管处。后来文件越积越多,1930年底,周恩来指示将文件转移。此后,文件阅办与保管场所逐步分离。

1931年初,中央秘书处工作人员张纪恩化名“黄寄慈”,继续租下江宁路673弄10号,对外自称“小开”来沪求学。他与妻子张越霞(化名“黄张氏”)住在楼下。

来到二楼,这里的一间间厢房、亭子间等都做了实景布景,摇椅、藤制的书架、毛笔、文件等,让人仿佛穿越回了那个年代。

记者了解到,原址内部分桌椅、沙发、茶几、皮箱等老物件由张纪恩、张越霞后人捐赠,展厅中《张纪恩回忆中共中央机关直属党支部工作的手稿》为张纪恩后人捐赠,张越霞生前长期使用的小皮箱以及在狱中为女儿缝制的肚兜为张越霞后人捐赠。陈为人整理中央文库档案用过的剪刀为中共一大纪念馆馆藏复制件。

据讲解员介绍,修缮工程通过对主体建筑屋面、外立面、外部木门窗的整修更新,以及对马赛克地坪、木楼梯、木地板、格栅等重点保护部位进行科学设计、合理修缮,再现建筑原有风貌。同时,在旧址前方广场上落成的主题雕塑——“忠诚与奉献”,寓意了当时隐蔽战线的秘书工作者尽管身处逆境,但机智勇敢、甘于奉献、忠于职守,诠释了“爱书爱字不爱名,求真求实不求荣,多思多谋不多怨,争苦争累不争功”的秘书工作崇高的职业操守。

在参观环节中,以首演的形式代替传统首讲,给观众带来身临其境的沉浸式观展体验。通过情景参观、剧场演出和交流互动相结合的方式,感受当时严峻的革命形势和恶劣的革命环境,感悟隐蔽战线上周恩来、邓小平等老一辈党的领导人和张唯一、张人亚、熊瑾玎等党的第一代秘书工作者身上所体现的忠诚与奉献。

  展览展出100余件图文资料  

活动期间,由静安区委书记于勇致辞。上海市委宣传部副部长、市文明办主任潘敏,上海市档案局局长徐未晚,上海市委党史研究室主任严爱云,上海市教委主任王平共同发起“红色修身,文明实践”人文行走暨“党的生日,我们的节日”修身系列活动。

据悉,此次由静安区委宣传部统筹协调,区委党史研究室作为建设主体单位,在市委党史研究室的悉心指导下,在市档案局和市文旅局等部门的大力支持下,全力推进中共中央秘书处机关旧址筹建各项工作,在开展史料征集、撰写展陈大纲、推进保护修缮及科学合理布展方面倾注了大量心血。

中共中央秘书处机关旧址史料陈列展展陈大纲由区委党史研究室负责撰写,自2018年2月启动,经过近三年多的努力,广泛征询国内相关党史专家意见,全方位、多层次、宽领域地开展史料征集,分别赴北京、浙江、湖北、湖南、中国台湾,俄罗斯等地征集。

展陈大纲共分为三个部分:疾风劲草——发端与建立、暗夜星火——坚守与发展、烈火真金——忠诚与奉献。再现了中央秘书处从大革命失败至1933年初中共中央迁往革命根据地,前后5年多的时间里,在党中央的亲自领导下,中共中央秘书处身处逆境,在上海所开展的各项工作,体现中国共产党人始终忠实于党的事业,忠实于人民的事业的坚定理想信念。

展览展出了100余件图文资料。其中《王若飞在中共六大上的发言稿》(手迹)、《陈乔年在莫斯科中山大学的学籍档案》、《张人亚留苏个人简历》等均为俄罗斯国立政治历史档案馆馆藏复制件。《中央秘书处编印的<秘书处通信>第一期》等文件均为中央档案馆馆藏复制件,且为国内首次系统展示中共中央秘书处在上海所开展的工作。       

青年报·青春上海记者 范彦萍/文 郭容 图/视频

编辑:陆天逸

来源:青春上海News—24小时青年报

返回上页 回到首页

青年报社 版权所有

广告热线:021-61173717 |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1-61177819 / 61177827 举报邮箱:services@why.com.cn    测试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