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校课堂+校外教育”融合尝试,《童声嘹亮》进校园首演成功
2021-06-11 青年

青年报·青春上海记者 周胜洁/文 吴恺/图

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之际,6月11日下午,由上海市格致初级中学师生共同演绎的情景朗诵剧《追寻·红色印记》在上海儿童艺术剧场首演成功。这部剧脱胎于上海市青少年活动中心原创的多媒体沉浸式红色主题朗诵剧《童声嘹亮》。此番首演是学校课堂与校外教育深入融合的一次新尝试,让情景剧成为一堂党史思政课,带领新时代青少年学党史,感悟信仰的力量。

作为团市委所属的青少年校外教育阵地,上海市青少年活动中心以开展十年的教育品牌“红色印记”青少年党史教育活动为依托,致力于向青少年讲好党的故事、引导青少年讲好党的故事。去年12月,活动中心原创多媒体沉浸式红色主题朗诵剧《童声嘹亮》,该剧分为序章,以及百米小道、平民学校、迎接解放等五个篇章和“国旗下的成长”,从不同侧面讲述从上世纪二十年代到新时代的上海故事。整部剧以朗诵为主,融合舞蹈、音乐等表现形式,俞秀松、聂耳,一位位历史人物走上了舞台……

在《追寻·红色印记》舞台上一共演绎四个篇章,不仅有《童声嘹亮》中的“百米小道”“铁木儿团”,还出现了语文课堂、红领巾广播站、“李白中队”志愿者……这些发生在校园里的故事被搬上舞台,也是学校将党史教育融入综合课改,打造“青少年思政大课堂”的一次公开课。

学校副校长陈颖表示,这次展演虽然准备过程辛苦,但师生十分投入。在党的引领下,从少先队到共青团,情景剧的内容契合初中学段的学生学习。本学期,学校的教学目标之一是“让红色成为课堂的底色”,陈颖说,通过课堂进行红色主题教育,开展少先队仪式教育,多个维度让学生实践、体验和感悟党史故事,“这次展演用浸润式课堂、多元艺术形式带领学生跨越时空追寻红色信仰,将信仰转化到学习、生活中。”

首演前,少先队上海市工作委员会主任、市少先队总辅导员赵国强为格致初级中学“红色星火”志愿服务队授旗。

革命烈士俞秀松继子、上海市中共党史学会副秘书长、市中共党史学会青少年教育研究中心主任俞敏被颁发格致初级中学校外辅导员聘书。俞敏觉得,对青少年进行党史教育要顾及他们的个性、特征,在形式、内容和语言上一定得适合青少年,这部情景朗诵剧不但让青少年来演绎百年前的青年,容易产生亲近感,又从人物故事切入了解历史,使党史学习不枯燥,“希望传播渠道更多元,扩大覆盖面。”  

市青少年活动中心党委书记吴皓表示,《童声嘹亮》在剧本打磨时费了很多功夫,已经拥有了“一台戏、一个剧本、一个教育资源包、一年校园行”这“四个一”成果,剧本十分适合走进课堂。这次展演是“学校课堂+校外教育”深入融合的新开端,本月还将有两所学校进行展演,为青少年的健康成长共同努力。

 首演亮点 

▌亮点一:100名零基础学生出演

“秀松!秀松!”当初二学生何天洋戴上圆眼镜、穿着西装出现在后台时,来往参与演出的同学都忍不住叫他剧中的名字——俞秀松,上海社会主义青年团发起人之一。

作为学校大队委员,又有钢琴、朗诵等表演经验,气质儒雅的何天洋被顺利选为俞秀松扮演者。

篇章一是横跨一个世纪的两个课堂,一边是初中语文课堂上,师生共同探讨过往今夕,思考百年前让人觉醒的力量。一边是渔阳里,灯光照亮了连接新老渔阳里的“百米小道”,在这条小道上,中国的马克思主义先驱们匆匆穿行,将革命的火种点燃。

8岁的阳阳想去外国语学社学习,在“百米小道”上,阳阳和俞秀松先生进行了对话。现场,何天洋铿锵有力地说出了这段话:“如果有一天,穷苦之人皆可工作,病人皆可得到医治,那这就是我们要追寻的有利于国、有利于民的东西南北人之志!”

在排演中,何天洋详细了解俞秀松先生的事迹与精神,在演绎时,他稍稍放慢语速,让语气变得坚定。这次参演让他感悟到百年前革命先辈们不懈奋斗的精神,如今新时代少先队员不但要缅怀先烈,了解、传播他们的事迹,还要将他们的精神内化为自身努力的动力。“未来我想成为建筑师,俞秀松先生的正气与坚定鼓励我不断前进。”

何天洋是第一次出演情景剧,100名演员全是零基础的学生,通过大队部演员招募、学生自主报名、海选而产生。虽然他们没有演出经历,但通过每周五的排练,不断提升朗诵和表演能力。

亮点二:活动中心派专业力量进学校

成功首演的背后是上海市青少年活动中心携手学校组成朗诵剧创作团队努力的结果,在剧本创作时就从学生的语文课本剧、社团表演、志愿服务实践中挖掘资源。

市青少年活动中心语言学课负责人卢灼华早在学校选角时就跟进了。去年在《童声嘹亮》舞台上,卢灼华扮演的就是俞秀松,在选角上会从形象气质以及对那段历史、人物的理解来考虑,何天洋被卢灼华选中了。

排练中,市青少年活动中心也不断支援专业指导教师深入排练现场,提升学生表演水平。卢灼华先后六次对何天洋进行“一对一”辅导,他发现何天洋内心有很多感情,却不知用哪一种方式表达,好几次他就拉着何天洋平行前进、走位,“以什么步态走到这个点位,为什么用这个手势表达情绪,需要告诉他如何用肢体语言辅助情感的外化。”

作为原创剧本的编剧,卢灼华在前期研学时做了大量工作,从剧本编写、修改,角色选拔,到最后排演成剧,他全程参与,在排练中还给学生们系统普及了百年前的历史。“希望通过演绎和观看这部剧能潜移默化影响学生,让学生产生这样的自我认知:在历史进程、社会发展中,作为社会独立的人能起什么作用?我又能为社会贡献多少力量?”

青年报·青春上海记者 周胜洁/文 吴恺/图

编辑:梁文静

来源:青春上海News—24小时青年报

返回上页 回到首页

青年报社 版权所有

广告热线:021-61173717 |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1-61177819 / 61177827 举报邮箱:services@why.com.cn    测试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