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南船拳、打花棍、古本易筋经……来领略申城体育非遗文化之美
2021-06-13 文体

青年报·青春上海见习记者 崔子润

6月12日,是我国第十六个文化和自然遗产日。作为非物质文化遗产的重要类别,传统体育是在中华民族的历史长河中逐步形成的,是具有鲜明特点和当代价值的社会文化现象。

记者邀你一同走近申城传统体育,体“荟”非遗 、体“荟”魔都。体育+非遗的乐趣和文化之美,尽在耍石担石锁、江南船拳、打花棍、古本易筋经等上海体育非遗项目中彰显。

 石担石锁  力与美的体育艺术 

“石担石锁”是中国古代练习举重的器械,早在春秋战国时期,就有了“翘关”和“扛鼎”等举重活动。到了唐代,举重器材的质地发生了变化,用巨石代替门柱和青铜鼎,当时武举考试中就有“举石”的科目。宋代以后,为使石制的举重器具更适宜于运动的需要,逐步把石头改变成重量大小不一的石担石锁。

石担是两块圆盘形状的石片,在石片的中心各凿一个直径为2-3寸的圆孔,用长八尺的竹竿或木棍贯穿两头,以便举放、舞动。重量大小不同,有四十、六十、八十、一百、一百八十斤等,练习方法由轻到重,有单手举和双手抓举、推举和挺举。轻的石担供演示花样用,花式舞法由简到繁,可以用头、手、颈、肩、背、胸、腰等部位舞出各种动作。

石担石锁作为一种集力量、灵巧、趣味、观赏等于一体的传统运动,正愈加展现出它强劲的生命力,越来越多的年轻人开始喜欢上石担石锁,将这项力与美的体育艺术传承下去。

 江南船拳  上海独有的拳种 

在江南古镇朱家角,流传着这样一种上海独有的拳种——江南船拳。近千年来,船拳为历代水军所用,见证了漕运业的兴衰,承载着传统民俗文化的记忆。

低架小巧,快速紧凑,江南船拳的特点充分体现水乡特色。江南船拳兼收各派之长,改长拳为短打,自成一脉,形成了似南拳又非南拳的风格。

如今,传承江南船拳的重担,落在了年逾古稀的丁裕春身上。当这艘船驶出朱家角,驶出黄浦江,出海驶向世界的时候,船拳已不再只拥有船头的方寸之地,这种特色的民族文化传统和武术精髓,将赢得世界的叹赏和掌声。

 古本易筋经  国内首个中医导引学的非遗项目 

《易筋经》历时久远,又因易筋强身,实效显著,民间流传多种抄本,但多所增演而失实。有鉴于此,故明代方有“本衙藏版”《易筋经》刊印行世,系当时郡、府官署选取民间版本中最完整、最接近古本原貌的善本,经官方雕刻印刷而成的版本,故称之为《古本易筋经》。

“易筋十二势”的每一势导引动作都对应人体的一条经筋,根据中医学理论,人体有十二条经筋,经筋与经脉相应,十二经脉又与一天十二时辰相应,因此“古本易筋十二势”符合中医养生学“天人合一”的理念,是一套具备生命整体观的导引法。通过习练“易筋十二势”,可以达到“易筋”“内壮”的目的。

作为“古本易筋十二势”的第四代传承人,严蔚冰自幼习武,15岁时开始跟着上海拳师唐金元、朱鑫样等人习练易筋经。他自谦并未达至炉火纯青的地步,但如今年近70的他,却依然红光满面,精神矍铄。

2014年,古本易筋经十二势导引法列入了第四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成为国内首个中医导引学的非遗代表性项目。

 打花棍  老少咸宜的项目 

查天培生于1947年,今年已经七十多岁了,打花棍技艺是他父亲传授的。他从7岁开始在父亲的指导下练习打花棍。现在依然每天坚持练习,技艺不凡。

打花棍器具简单,它由三根60厘米长的直棍组成,木制竹制硬塑均可,两手各持一根称为手杆,剩下的一根称为花棍。花棍或画或缠,五彩环绕,分软硬两种,软棍慢硬棍快。

花棍不受场地和年龄限制,人人都可以练习,对于人的意志耐力、大小脑均衡发展都有促进作用。讲究的是手眼配合,拿捏的是力量和时间。经常打花棍,肢体的感知就会越来越灵敏,关节的位觉就会越来越准确,人的整体协调能力也会越来越精准。

他从父亲的手中接过这双花棍,经70年岁月长河的不断摸索改良,现在又将这项技艺传递到千千万万双小手中。这种传承超越了血缘、超越了年龄,其中包含着查天培对花棍技艺的热爱、对父亲的怀念,还有对祖国未来的希望。

上海体育非遗项目,在传承中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在共享中引领健康生活,传递魔都文化魅力。

“健康中国”离不开中华传统文化的智慧,“文化自信”更离不开对中国非遗技艺的传承和发扬。其背后深厚的文化基因,为中国乃至世界人民带来健康福祉。帮助越来越多的人树立正确的健康理念,践行健康的生活方式。

青年报·青春上海见习记者 崔子润

编辑:梁文静

来源:青春上海News—24小时青年报

返回上页 回到首页

青年报社 版权所有

广告热线:021-61173717 |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1-61177819 / 61177827 举报邮箱:services@why.com.cn    测试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