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年调查|“鸡娃”后又来“鸡眼”!眼科专家:未必管用
2021-06-16 青年

青年报·青春上海记者 顾金华

每天定时带孩子做眼保健操,保证娃2小时的户外运动;放飞公园,带孩子出门爬树看绿叶子;甚至有家长会带着光度计出门测量,寻找最适宜的“鸡眼”胜地……

“鸡娃群”不稀奇,如今家长还有“鸡眼群”。最令人意想不到的是,“鸡眼”这个词,在“鸡娃群”里也不再属于原始的含义,而是指“鸡”眼睛视力,防止过度近视。当然,一切“鸡眼”都是为了未来更好的“鸡娃”。但是,“鸡眼”就一定能出效果吗?未必!

 // 从“鸡娃”到“鸡眼” // 

每年新学期,大多数学生几乎都会在学校做一次常规视力筛查。每当老师在家长群里通知视力筛查时,很多家长都会感觉恐慌,因为担心孩子的视力出现问题。

就读二年级的浩浩在今年的视力筛查后,带回了一份复诊通知单。“通知单上说他左眼裸眼视力4.6,疑似近视,瞬间感觉心慌。”母亲王女士说,偏偏儿子不觉得是什么问题,高兴地说:“班上很多小朋友也近视了呀。”儿子这份“无知”的快乐,让王女士火冒三丈:“你小学二年级就近视,等到长大了眼睛都要瞎了。”根据网友提供的经验,王女士估算了一下,等浩浩上高中就得近视800度以上。

情绪发泄之后,王女士开始反思自己,在孩子的视力问题上哪里做得不对,并陷入了深深的自责中。“是不是以前只顾着‘鸡娃’,忽略了孩子的视力问题?”孩子查出近视,往往他们自己不觉得是多大的事儿,而父母却总是率先崩溃的那个,王女士因为孩子的近视感觉自己都快抑郁了。

为了谋求真正科学有效的防控近视的经验和方法,王女士加入了一个“鸡眼群”,这个群让她看到了希望。500人的“鸡眼”微信群,目标是“鸡视力,保护孩子的视力”。群外还有很多家长排着队等待入群,希望能分享到群内的防控视力衰退秘诀。

在这个“鸡眼”群,有家长分享:我们一周只上1次25分钟网课。动画片如果幼儿园里让看了,回家减少或不看(听音频过瘾)。减少读书,减少吃甜食,早睡早起,大量增加户外体育运动。每周夜跑,周末尽可能爬山、逛公园等。定期监测视力,追踪眼轴增长与变化。

 // 进了群,就像打了鸡血 // 

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期间,大规模线上教学的开展,给儿童青少年近视防控带来了新的巨大挑战。据教育部对9省份14532人的最新调研显示,与2019年底相比,半年来学生近视率增加了11.7%,其中小学生近视率增加了15.2%,初中生增加了8.2%,高中生增加了3.8%。

学校里,戴眼镜的学生越来越多,年龄越来越小。还没有完全从“鸡娃”漩涡里挣扎出来的家长们,又开始了新一轮保卫孩子视力的“抗争”。

“自从进了群,我就像打了鸡血。所有课外班,包括钢琴,都给停了。天天带着孩子望远、按摩、艾灸,买泡脚包、五行散,就像群主说的,有用,我就收获一双健康的眼睛!没用,顶多就是耽误点时间和金钱!”某网友在微博中称:“多年以后,他(儿子)看到这篇微博,不知道他会怎么想!反正,自认为对他负责了!”

在多个“鸡眼群”,记者发现,群内爸妈的专业水准几乎可以和眼科医生相媲美。有不少爸妈们熟知曲率、眼轴、远视储备、低阿、ok镜等名词,看懂视力检查单不在话下。

他们“鸡眼”的方式也是五花八门。有的家长分享网上学习的雾视疗法,让小朋友拿着计时器,戴上老花镜玩乐高,每20分钟必须休息;也有家长为了防控孩子近视,将学习的桌子搬到院子,报的培训班也是网球课、足球课,想尽办法增加孩子户外运动的时间;还有的家长千方百计寻找适宜光度的“鸡眼”胜地、看绿叶子。

至于孩子的看书时间、使用屏幕时间、甜食摄入更是被严格限制。

 // “鸡眼”,就一定有效? // 

为了孩子的视力,“鸡眼”群的爸妈真是“拼”了。可是真的能出效果吗?记者采访中发现,效果不一。

有家长甚至买来了光度仪只为找到光线合适的地方。其实,并不需要。上海市眼病防治中心朱梦钧副主任医师介绍:“太阳光线的照射会刺激人体内多巴胺的释放,延缓眼轴增长,从而预防近视。户外活动是预防近视最好的良药。”事实上,户外的要求并没那么高。虽然户外的光照强度随着天气、地理位置和海拔的不同,有很大的差异,但无论怎么样,户外比室内的光照强度都要高几十倍。同时,户外的光照强度虽然有助于孩子预防近视,但过度的紫外线暴露,会让他们成年后更容易患白内障、黄斑病变等风险。

有的家长听说打乒乓球可以有效地防控近视,连续好几个月,带着孩子每天打乒乓球。可到医院复查,孩子的近视度数仍然增加了不少。其实,家长将希望完全寄托在打乒乓上,带着孩子在体育馆打乒乓球,忽视了其他防控措施。

还有的家长寄希望于食物来防控近视。他们给孩子吃类似叶黄素、玉米黄素以及各类维生素等,希望达到预防近视目的。但是,这些食物并不能扭转孩子的近视或者让不近视的孩子视力超群。

 == 专家 == 

最好的护眼措施,依然是户外运动

眼下为什么近视的孩子越来越多,而且年龄越来越小?“这与小朋友的用眼习惯有很大关系。”上海仁爱医院眼科副主任医师魏戈宏说,“近年来,电子产品越来越普及,有些1岁的孩子已开始接触手机、电脑,平时不注意用眼习惯,长时间近距离使用,用眼负荷加重,就易近视。这也是我国青少年近视高发的主因。随着年龄的增长,若没有注意防范,近视也会逐渐加重。”

另外,缺少户外活动、睡眠不足、挑食、坐姿不端正等都可引发近视。魏戈宏副主任医师介绍,一般来说,10-13岁是近视眼形成的高峰期。此年龄段的孩子若睡眠不足,交感与副交感神经功能失去平衡,造成眼睫状肌的调节功能紊乱,从而成为近视眼。

近视不可逆,当发现孩子近视后,应尽早进行干预,避免成为高度近视,选择科学的方法来控制干预,定期复查。

什么是科学的预防?注意用眼习惯才是预防孩子近视、控制近视发展的根本。要让孩子科学使用电子产品,看15-20分钟,就要休息,改变用眼节奏,让眼睛张弛有度;还要坚持户外运动,每天至少两小时,让眼睛感受紫外线;读写姿势要正确,课间10分钟一定要去教室外休息远眺;均衡营养,不挑食,少吃甜食;每天要保证9-11小时的充足睡眠。

病急乱投医,这些家长很容易陷入一些“视力骗局”。除了各类“鸡眼”法,那些号称能“降度数、摘镜”的广告总是能轻松“收割”家长们的智商税。

不过,眼科专家提醒,最好的“鸡眼”法还是户外运动。户外活动的内容和形式不限,但在时间上有要求。建议6岁以下的孩子,每天在户外活动3小时;建议6岁以上的孩子,每天在户外活动2小时。

青年报·青春上海记者 顾金华

编辑:张红叶

来源:青春上海News—24小时青年报

返回上页 回到首页

青年报社 版权所有

广告热线:021-61173717 |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1-61177819 / 61177827 举报邮箱:services@why.com.cn    测试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