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海学院:育新时代技能人才
2021-06-28 专题

上海东海职业技术学院学生在第一届全国技能大赛上分获金牌、优胜奖。受访者供图

已近深夜,上海东海职业技术学院的00后学生选手们坚持在实训室磨炼技能、备战比赛。刻苦练习的选手正是上海东海职业技术学院青年技能人才的缩影。以赛促教、以赛促学培育新时代技能人才,提升青年学生思想引领,上海东海职业技术学院的师生们近年来用国家级职业教育教学成果一等奖、第一届全国技能大赛国际货运代理项目金牌、时装技术优胜奖、国家现代学徒制试点院校等亮丽的“成绩单”,展示着职业教育人才梯队的建设成果。

青年报记者 陈晓颖

【 目标 】

以争创上海一流、国内有影响力的高职院校为目标,谱写高职教育发展新篇章。

解决技能人才培养痛点

国之大计既需要顶尖科学家工程师,也需要高素质的技能人才。如何培养更多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能工巧匠、大国工匠?上海东海职业技术学院校长王刚用实训室为例,介绍校院两级人才培养的“答卷”。

早上8点铃声一响,会计专业的学生们准时走入“经管学院财务中心”转入“上班模式”。“识别票据”“开票操作”“制作凭证”……学生们一边操作一边思考课堂内容与实际工作如何结合。一旁指导、核对的“带教老师”正是企业资深财务。学校实现“校企深度融合”,将企业的工作场所和会计业务“搬进”校园,在校企“双师傅”的带领下,“真刀真枪”,实践操作。“企业搬进校园”这一产教融合教学模式让学生们还未走出校园就实际感受到“服务类”“贸易类”“特殊类”企业做账工作全过程。“我们致力于培养会算、会管、会写的‘三会’财务人才。”上海东海职业技术学院经管学院院长严玉康教授表示,大量小微企业反馈,招聘时需要大批具有实际经验,能够即时上岗的财务专员。在梳理企业用人“痛点”后,围绕企业真实“纳才需求”,经管学院于2012年起全面调整人才培养方案,邀请行企专家参与特色校本教材开发、推出校企深度合作,带领学生“在实践中学”。当新一届学生毕业后,家长们欣喜发现孩子们走出校园后成为了求职市场上“香饽饽”。

创新的教学改革在上海东海职业技术学院各个专业有着不同的应用。教育学院运用多元授课空间,助力“准老师”们提前进入状态;艺术设计学院大部分教室为学生边学边练提供技能提升的舞台;机电学院将数控铣“车间”化身为教室,帮助学生提升动手能力;航空学院打造模拟真实航空飞行状态的“飞机”,提升学生们飞行中的临场应变水平;护理学院以楼层“模拟医院”的形式,带领专业学生在课堂中“实战”教学;传媒学院打造的融媒体直播间,为媒体“苗子”搭建操作平台……拥有教育部“基于移动终端的影视创作”产教研协同基地、民办高校强师工程机电一体化技术、会计师资培训基地,国际货运与报关教育部现代学徒制试点单位,16个中高贯通培养试点,5个高本贯通培养试点,16个校内实训中心和103个校外实训基地的上海东海职业学院正以优质的“软硬件”,逐步提升技能人才培养水平。

青年学生参与大赛以赛促教、促学

2020年,代表上海队一举拿下首届全国技能大赛货运代理项目金牌的朱珂成为了“技能网红”。只有18岁的朱珂在一年多的时间里,在学校集训与企业实训过程中贴近生产过程,提升技能水平。从56选9、9选5、5选3,再到3选1,她一路过关斩将,最终代表上海取得了全国比赛的胜利,以“高技能人才引进”获得落户上海的机会。

在师生眼中“很拼”的朱珂实际上略带腼腆。“起初参赛是在学校技能节上了解到比赛项目,后续不断培养技能水平,强化‘全英文答题’‘进出口商品归类’‘国际货运代理’等能力。”朱珂提到的技能节正是校方构建“岗、课、证、赛”一体化技能培养体系的重要平台。学生们依兴趣、专业,自主报名业余爱好小组,入选后由专业老师带教,共同在技能节“练兵”。同届获得时装技术项目优胜奖的马梓轩也是实训培养机制下的优秀学子。“平时我会去实训室给下一届参赛同学分享技巧和方法。”马梓轩介绍,除服装制作实训室,服装与服饰设计专业学生有着打板间还有制板及立裁等实训空间。完成理论课程的学生们按校企合作企业订单需求,完成上衣、裙装等制作……上海东海职业技术学院艺术设计学院院长顾惠忠介绍,学院所在的闵行区内,不少服装企业也是学生的“移动课堂”。校企合作培养的学生毕业前已有娴熟能力,在多个技能舞台上展现设计与制作水平。

在艺术设计学院,留校任教的阿依仙古丽正与备战全国职业院校技能大赛的学生分享服装设计与制板的备赛经验。以赛促建、以赛促教、以赛促学的形式正在助力师资队伍建设。顾惠忠介绍,技能比赛已逐渐成为专业建设的催化剂。在技能比赛中不断总结、优化课程内容与师资队伍,2018年“服装结构设计基础”课程获市级“精品课程”。2020年艺术设计学院服装与服饰设计专业入选了市级教师教学创新团队。

技能比赛也是教学的助推器。对于动手、动脑的技能类专业而言,围绕需求提供专业设计需要一次次实践打磨。在与企业对接、与行业交流过程中,教师不断优化、分类指导,培养出全面发展的青年学子。青年学生们也在专注制作过程中提升专业技能,理解爱岗敬业与创新精神。在这样“学练结合”的平台,青年技能人才得到提升与锻炼。“近年来学校在各类技能比赛上收获颇丰。部分之前‘不招职校学生’的企业在现场看到东海斩获一等奖的学子后,递上了招聘橄榄枝。”严玉康教授介绍,实战型技能人才越来越受到企业欢迎。在经管学院专场招聘会上,每年200多家企业进入东海校园招聘会提前“纳才”,并以校企合作的形式联合培养人才。

在东海老师们眼中,教育是一份富有情怀的事业。自2017年起,多个学院通过技能援疆、援黔,以智力扶贫的形式提升对口支援地区的职业教育水平。如今在新疆喀什职业技术学院服装设计与工艺专业,完备的国赛专业体系已建设完成,并逐步形成了新疆棉纺织、设计、制衣链条式生产。越来越多的“上海经验”传递给对口帮扶地区的学生。成长起来的学生也“反哺”学校成为东海的一线教师。

═   链接   

在“强心、强技、强身”中提升

青年报:今年是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东海学院是如何创新方法让学习教育入脑入心的呢?

王刚(上海东海职业技术学院校长):培养富有工匠精神的技能人才非一朝一夕之计。最近在党史学习教育期间,我们努力使东海学院红色资源在学生培养中发挥作用。我们回忆起老一辈革命家夏征农同志对东海办学理念的要求和办学过程的支持,让我们看到老一辈革命家的教育初心,我们回忆起1993年4位创校教育前辈创办东海学院时“让多一个孩子上大学,让多一个家庭得安宁,让社会多一个合格的岗位”的初心。如今学院的“十四五”规划已开局,全体师生员工正在齐心协力,以争创上海一流、国内有影响力的高职院校为目标,谱写高职教育发展新篇章。

青年报:近年来东海学院陆续开设了新的专业。在青年工匠培育方面,还有哪些规划或是设想?

王刚:在强调工匠精神的教学体系中,培养做事专注人才、开拓创新技能人才也是十分必要的。目前校内职业教育改革围绕国家发展、上海发展、行业发展、学生个性发展等四个维度需求,不断完善技能型人才培养体系。我们在调整过去被淘汰的专业同时,新增了学前教育、护理、养老、机器人、绿色能源、集成电路等专业。在培养大国工匠的过程中,通过“劳模进校园”“同辈成长分享”等各种活动,带领学生们在体验爱国主义、工匠精神过程中,坚定成为新时代青年工匠的信心和决心,在“强心、强技、强身”中提升“德智体美劳”。

青年报记者 陈晓颖

来源:青年报

返回上页 回到首页

青年报社 版权所有

广告热线:021-61173717 |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1-61177819 / 61177827 举报邮箱:services@why.com.cn    测试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