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红色资源创新立法,让流淌在城市血脉中的红色基因一代代传下去
2021-06-29 上海

青年报·青春上海记者 刘昕璐 新华社资料图

上海作为党的诞生地和初心始发地,积淀下丰富的红色资源。就在不久前,首批48处遗址旧址纪念标识设置工作基本完成,统一竖起的大理石纪念碑、纪念牌,提亮了上海红色资源标识度。与此同时,备受各界关注的“一馆五址”等重要场馆及旧址,也统统完成建设和修缮改造,对外开放,成为大家引以为豪的红色文化打卡地。

7月1日起,《上海市红色资源传承弘扬和保护利用条例》将正式施行,此举将通过加强法治保障,以更好保护上海的红色资源,让流淌在上海城市血脉中的红色基因一代代传下去。更多的旧址遗迹也正成为一个个党史“教室”,燃起人们心中的信仰之光、理想之火。

  为红色资源创新立法  

上海市十五届人大常委会三十一次会议表决通过的《上海市红色资源传承弘扬和保护利用条例》将于今年7月1日正式实施,在建党百年之际,市人大常委会法工委主任丁伟用“正当其时”四字来形容这部法规的颁布实施。

这是申城加强对红色资源的传承弘扬和保护利用,彰显上海作为中国共产党诞生地的历史地位,通过加强法治保障从而更好保护红色资源、传承红色基因的一项重要举措。

这部崭新的条例,是全国首次在名称中体现“传承弘扬”的地方立法,“系统、全面地为遍布上海的红色印迹保驾护航,充分体现了立法的创新性和引领性。”丁伟说。

这部地方立法共八章五十八条,对红色资源作出界定,明确上海将建立红色资源名录制度,并设置相关纪念标识、保护标识。同时,建立红色资源名录数据库,健全信息共享机制。

丁伟介绍,在内容上,“传承弘扬”一章共有十五条,占条例篇幅的四分之一。条例关于传承弘扬的方式多样、主体全面,注重发挥红色资源在铸魂育人方面的作用。《条例》提出,任何单位和个人都有依法保护红色资源的义务,不得破坏、损毁、侵占或者歪曲、丑化、亵渎、否定红色资源。教育部门应当推动红色文化进校园,将红色文化融入思想道德、文化知识、社会实践等教育教学内容。

其实,在立法过程中,“红色资源”这一概念一度引发热议。对于这个约定俗成的概念,真要限定范围,似乎也并不易。 最终,《条例》对其界定较为宽泛,既包括物质资源,也包含精神资源;在时间跨度上一直从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延续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

摸清红色“家底”,是红色文化传承弘扬的基础。此次立法还创设红色资源名录制度。《条例》明确,对具有重要历史价值、教育意义、纪念意义的红色资源列入名录予以保护。经过调查、评审、公示等程序,根据市红色资源传承弘扬和保护利用联席会议建议,由市人民政府核定公布红色资源名录,并实行动态调整。

因红色资源相关主体复杂,涉及党政多个部门以及群众团体,《条例》对此明确,如果各方在红色资源的保护弘扬中有不同意见,将由联席会议拍板。

  让旧址遗迹成为党史“教室”  

七一之前,上海新开放多处红色地标,党的诞生地红色资源保护利用持续推进。在“学习强国”上,上海市红色文化资源信息应用平台“红途”也上新了。全市近400处红色资源和147家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将通过网络平台全景呈现,实现红色文化资源“一网统管”、红色文化应用“一网通办”、红色文化载体“一站服务”、红色文化信息“一站共享”。

在今年5月的一次中共上海市委新闻发布会上,市委常委、市委宣传部部长周慧琳说,我们将继续坚持创新引领,着力让旧址遗迹成为党史“教室”,让文物史料成为党史“教材”,让英烈模范成为党史“教师”,推动党史学习教育取得新成效。

这在市委党史研究室主任严爱云看来,可以从三个方面去着力:让红色地标亮起来、让红色文物活起来以及让红色故事响起来。

“我们希望通过进一步保护利用,让所有这些红色党史‘教室’闪亮起来,成为党员干部们重温初心、牢记使命的瞻仰参观地,成为市民群众引以为豪的红色文化打卡地。”严爱云的这个期待,其实已经在《条例》里有所表述和引导。

如《条例》指出,要把红色资源作为坚定理想信念、加强党性修养的生动教材,开展党史、新中国史、改革开放史和社会主义发展史学习教育,实施党的诞生地发掘宣传工程、红色文化传承弘扬工程和上海市革命文物保护利用工程,深入发掘建党精神和新时代红色资源,发挥红色资源凝心聚力、铸魂育人、推动发展的社会功能,打响上海红色文化品牌。

除了《条例》本身,现实中的实践样本同样让人欣喜不已。以“中共一大会址”周边13条市政道路为纽带,已悉心打造了一条“红色经典步道”。通过这条步道,市民游客以中共一大会址为起点,可以轻松漫步经过14个红色景点,共同形成一个“街区式博物馆”。这在中共一大纪念馆馆长薛峰看来,以初心使命贯穿全篇,这样一个“街区式博物馆”,将燃起人们心里的信仰之光、理想之火。

在中共一大纪念馆的留言本上,人们留下致敬百年历史、感悟初心使命的真情感言;随着《觉醒年代》的热播,很多年轻人自发前往龙华烈士陵园为百年前的英烈祭扫和写信,甚至摘抄2021年国家繁荣昌盛、人民安居乐业的新闻……这些跨越时空的对话,都在默默厚植信仰、传承红色基因。

  开展更多红色文化传播  

当下,汇聚各方力量进一步挖掘红色资源里的故事、故事里的细节、细节里的精神,把有深度的故事讲得有温度,将红色传人、先进模范、党员志愿者、青少年都加入讲故事、演故事行列,引导人们铭记革命先辈的奋斗牺牲和崇高风范,让流淌在上海城市血脉中的红色基因一代代传下去,也正越发成为上海的新风尚。

最好的“学”就是“讲”。值此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给复旦大学《共产党宣言》展示馆“星火”党员志愿服务队全体队员的重要回信一周年之际,“星火”党员志愿服务队相比一年前不仅队伍规模翻倍,更深度开始深耕分众讲解,还完成了7个语种的讲解稿翻译和试讲工作,从而让信仰的力量和真理的味道浸润更多人的心田。“红色基因永传承,信仰星火正燎原”成为服务队鲜亮的底色。

在全市,也有新气象。复旦大学博士生讲师团、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交医青年说”党史宣讲团……上海市大学生理论宣讲联盟今年4月23日正式成立,由沪上各高校大学生理论宣讲团队组成,覆盖全市47所高校、65支队伍的全市范围大学四年理论宣讲联盟组织,希望形成促进大学生理论宣讲工作的新机制新平台,让青年讲给青年听,更好地服务青年群体,凝聚青年力量。

如今,华东政法大学“初心”学生党员宣讲团100名学生党员已经用两个多月时间,扎扎实实地把100讲党史带进中小学、企业、训练场、红色基地,听众人数超7000人,共同庆祝建党百年。未来,这支宣讲团还将结合专业继续开展党史学习教育,把校本与红色故事结合,大手牵小手,助力大中小学德育一体化。

此次的《条例》还明确,鼓励利用红色资源开发文化创意产品,将取得的收入用于加强红色资源传承弘扬和保护利用、藏品征集、继续投入开发等。这一块,现实中亦有令人心动的场景。中共一大纪念馆北面, “一大文创”商店内,不少爆款产品,就是来自第二届上海红色文化创意大赛。在未来,更多市场主体将在法治保障下开展更多红色文化的传播和弘扬探索。

青年报·青春上海记者 刘昕璐 新华社资料图

编辑:陆天逸

来源:青春上海News—24小时青年报

返回上页 回到首页

青年报社 版权所有

广告热线:021-61173717 |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1-61177819 / 61177827 举报邮箱:services@why.com.cn    测试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