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年时评|想象力是不散的盛宴,邀你入席
2021-07-10 青年

青年报·青春上海评论员 陈嘉音 

从我们现在的位置到天问一号,一共有4亿千米,通信延时需要22分钟。也就是说,当天问一号接受到地球的指令,再反馈到地球,已经过去了44分钟。这个经常在科幻小说见到的设定,如今成为了高效即时的人工智能在航天领域越来越举足轻重的证明。

依靠人工智能,时间、空间得以被压缩折叠。上个月,神舟十二号发射成功,空间站的建设也更进一步。我们去年连门都出不了,今年已经一脚驻扎在太空。

图像识别、语音识别、自然语言处理、基础算法和应用场景相结合,人工智能也已深入民生的各个方面。随着“智慧城市”建设的推进,“AI+”场景应用正在以井喷的方式飞速增长。无人驾驶、脑机接口、智能医疗……生活场景与科学技术像双螺旋结构那样缠绕在一起,一场会展看得人心潮澎湃。 

超越现实,却又扎根于现实,上海用三天时间,让人跳脱出日常的鸡毛蒜皮,仰望宇宙和星辰。世界人工智能大会上的创意、理论和应用或许离我们还有一定距离,但正是这种距离,让处于当下现实生活中的人们,能够短暂地抽身出来,去体验浩瀚无垠的宇宙,探讨人类社会未来发展的无限可能。

人工智能真的离我们很远吗?

时间往前推半个世纪,英特尔创始人之一戈登·摩尔提出了一个定理:集成电路上可以容纳的晶体管数目大约每经过18个月便会增加一倍。换言之,处理器的性能每隔两年翻一倍。但当时,不断有技术专家认为芯片集成的速度“已经到顶”。 

而事实证明,摩尔的预言是准确的。目前最先进的集成电路已含有17亿个晶体管。计算机也从神秘不可近的庞然大物,变成多数人都不可或缺的生产工具,信息技术也由实验室进入无数个普通家庭。互联网将全世界联系起来,多媒体视听设备正在丰富着每个人的生活。

如果当年也有这样一个如此举世瞩目的“世界计算机大会”,会不会也有人在那时感慨:“计算机和芯片的未来在什么地方?这和我们普通人又有什么关系呢?”

 我们每个人都坐在一辆飞驰的车子上,背朝着车头,我们的身后就是未来。在高速行驶的过程中,不可见的未来不断从身后涌来,变成可见的现实,接着又成为离我们远去的过去。

我们无法预测未来,但却可以通过世界人工智能大会想象它的来临。青少年的身影无疑是大会中亮眼的闪光点。在闭幕式中,吴清副市长提及,人工智能行业中“红领巾选手”参与面越来越广。一批极富想象力、洞察力和理解力的新兴力量正在茁壮成长。

科幻作家刘慈欣曾在大会上分享:“想象力的存在使人类能够超越其他物种建立文明,也是我们面对高速发展的人工智能唯一且绝对的优势。”

我们有多少想象力,还能有多少想象力,这是这届大会留给时代的命题。 

青年报·青春上海评论员 陈嘉音

编辑:张红叶

来源:青春上海News—24小时青年报

返回上页 回到首页

青年报社 版权所有

广告热线:021-61173717 |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1-61177819 / 61177827 举报邮箱:services@why.com.cn    测试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