捐完造血干细胞一个多月后,金山85后带着救援设备冲往河南
2021-07-23 青年

青年报·青春上海记者 周胜洁/文、剪辑 受访者/图、视频

“往新乡方向要左转?前往新乡的车多吗?”7月23日,河南新乡救援引来关注,新乡急需皮划艇和冲锋舟的的求助信息也在网络上传播。

金山区85后青年张琦开着贴有“应急救援”标识的车在高速路上疾驰,在此之前,他开了11个小时从上海赶往郑州,与浦东三栖应急救援队汇合,在郑州社区开展救援。听说新乡吃紧,他们马不停蹄赶往下一个救援地。而此时,离他捐献完造血干细胞也才一个多月。

 清空车内空间,带上的全是救援装备 

张琦是一名有着多年户外运动经验的户外领队,会外伤包扎、心肺复苏,还考出了山地户外指导员证书。去年12月,他带着专业知识加入了“上海995应急救援队”。正是在这个群里,7月21日晚7:30,“浦东三栖应急救援队”的人员发来了信息:救援队第二梯队有辆车在路上发生故障,需要紧急抽调一人一车加入前往河南。

作为目前上海唯一一支赶赴灾区的民间专业救援力量,浦东三栖应急救援队分两批次组织救援人员前往河南。张琦在群里报了名,只有半小时准备时间,他清空了车内所有东西,装上了2台冲锋舟马达,以及好几桶汽油、机油。自身换洗衣服一件都没带,只有个随身携带的小背包里放着登山服、速干衣裤。

21日晚8:00,张琦出发了。金山到河南郑州,966公里,近11小时的车程,张琦彻夜赶路,途中加了2-3次油,在22日上午9:00前赶到了郑州,与大部队会合。整支救援队伍共配备有7条冲锋舟、一架水下机器人,自带了药物、救生衣等救援装备,主要负责前往桥洞和隧道等低洼地区进行搜救,同时向车辆无法进入的居民区配送物资、转运居民。

 连续在水里泡9小时,饿了吃桃酥饼 

郑州市中牟县白沙镇好几个社区,居民楼一楼已被淹没,二楼居民也已经转移,三楼、四楼还留有居民。但因为停电停水,这些居民在家待不住了,急需救援人员帮忙。当张琦和队员们所带的冲锋舟刚下水,到处都能听到呼叫声:“这里有老人摔倒了,需要救援。”“我们这里有孩子,要转运出去。”

这里最深的水位已浸没至张琦的胸口,水的阻力很大,还要防止脚底打滑,人在水里行走时实时处于绷紧的状态,有些区域水位浅,又需要队员们站在水里一起拖着皮划艇行走。张琦说,除了走进三楼、四楼居民家中接人时离开了水面,从中午11:30至晚上8:30左右,差不多在水里泡了9小时,“长时间浸泡在水里,上半身很热,下半身是凉的,等结束救援任务上‘岸’时,腿都有了麻痹感,胯部两侧十分酸胀。”

连续救援对体力也是很大的考验,多数情况饭也顾不上吃,张琦在救援间隙喝水补充水分,饿了就吃几块上海带去的桃酥饼。让他感动的是,当地居民知道他们是来自上海的民间救援队后,自发送来了水和食物。

 “大是大非面前没什么不能扛” 

就在一个月多前的6月4日,张琦还在医院,他是金山区总第47例造血干细胞捐献志愿者。张琦的妻子施明珠是金山区总第23例造血干细胞捐献者,耳濡目染下,张琦很早就知道了造血干细胞捐献。入库12年,这是张琦第三次接到配对成功的通知,前两次都因患者身体原因没能实现捐献,而这次终于顺利完成了捐献。尽管时间久远,张琦也从没想过放弃,“生活中会有很多意外,这些意外是人所不能控制的,而我们有这样的能力,去让生命延续,那么我认为我应该伸出援手。”  

捐献后休息了几天,张琦就投入到工作中。这一次面对河南救援任务,他更是毫不犹豫地报名参加。“大灾面前有大爱,这一路我看到了山西消防、蓝天救援队、武汉消防等等,有官方组织,也有民间力量,正应证了那句话:一方有难,八方支援。在大是大非面前,我没什么不能扛的!”

下午,张琦驱车赶往新乡,高速路上,只要看到贴有“应急救援”的车辆,一律免卡免票放行,让张琦很感动。其实这一路并不好走,郑州市区因为车辆停滞、道路泥泞等,几公里的路他开了一个多小时。而前往新乡的路上,由于道路积水,也需要不停绕路前行,前一刻导航显示还剩30公里的路程,因为前方道路积水,下一刻路程又变成了58公里。但没有什么能阻止救援队前进的步伐,因为他们知道风雨同舟的力量。目前,他们已经投入在新乡的救援。

青年报·青春上海记者 周胜洁/文、剪辑 受访者/图、视频

编辑:张红叶

来源:青春上海News—24小时青年报

返回上页 回到首页

青年报社 版权所有

广告热线:021-61173717 |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1-61177819 / 61177827 举报邮箱:services@why.com.cn    测试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