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年时评|更多优秀生想做“大先生”,是教育强国应有的样子
2021-08-18 青年

青年报·青春上海评论员 刘昕璐

“师范专业火出圈”的一语调侃,随着今年各大高校录取分数线的定档而实锤。分数线走高的背后是优秀人才的聚集,也在不经意间为教师这份职业加持更多的尊崇和荣耀。

211高校华中师范大学的录取分数线高达692分,只比北京大学的705分低13分,这分数足以“碾压”一众985高校;211高校东北师范大学分数线也高达687分,与北京大学相差仅18分,不输东北任何一所985高校;在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在上海今年综评批次和普通批次投档最低分首次超越同济大学,上海高考投档线跃升至申城高校第三……各种迹象,都传递出一个信号:越来越多的年轻人中意师范类专业。

分数线水涨船高,“师范门”更难进了,但相信大家都会认同这是一件好事,是教育强国应有的样子!

如果说,师范专业、师范院校是造就未来教师的最大熔炉,那么从这个进口关就聚拢一批优秀拔尖人才,优中取优,选取拔尖而心怀情怀的人才来实施教育百年大计,其意义之深远显而易见。教育是“为人”之学,是培育生命的事业。让最优秀的人去培养更优秀的人,也是公众最为乐得其见的。

从“师者,传道授业解惑也”,到被誉为“阳光下最光辉的职业”,一直以来,教师都是一个神圣的职业。“百年大计,教育为本。教育大计,教师为本。”教育发展和教师工作,习近平总书记也一直非常重视。在他看来,教师不能只做传授书本知识的教书匠,而要成为塑造学生品格、品行、品味的“大先生”。

近些年,教师政治地位、社会地位和职业地位显著提高,教师的工作环境和待遇受到认可,成了人们眼中有获得感、成就感、幸福感的工作。《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全面深化新时代教师队伍建设改革的意见》还明确提及扎实做好“优师计划”“国培计划”实施、公费师范生培养等工作,全面提升教师队伍质量,并通过着力推进教师评价制度改革,深化教师管理综合改革,增强优秀人才从教意愿,提升教师从教动力。

 时代车轮滚滚向前,国家教育发展和变革都面临新的机遇和挑战,要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教育势必要革新,我们都更迫切需要更多心怀理想和热情的优秀年轻人积极投身其中,成为高素质的教育人才,从专业学养到立德树人都要真正彰显优秀和用心,做学生为学、为事、为人的示范。

因而,师范“进口关”的这份热情,同样还需要强有力的制度保障、改革创新的护航,从而让这些优秀的年轻人对新时代教师职业的认同和热忱、对教育的情怀与坚守,被呵护,被点燃,让他们带着对教师生涯的憧憬和向往,从大一“萌新”始发!

青年报·青春上海评论员 刘昕璐

编辑:梁文静

来源:青春上海News—24小时青年报

返回上页 回到首页

青年报社 版权所有

广告热线:021-61173717 |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1-61177819 / 61177827 举报邮箱:services@why.com.cn    测试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