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年调查|孩子脊柱为何疯狂变“弯”?
青年报·青春上海记者 顾金华
从18度到53度,11岁青春期女孩骨骼快速发育,但是让一家人惊呆的是,女孩的脊柱也在疯狂变“弯”。开学即将进入倒计时,沪上多家医院的脊柱中心又成为这个假期最热门的门诊之一,暑假因脊柱侧弯就诊的小病人大幅增加。
中国医师协会骨科分会小儿脊柱学组组长、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新华医院脊柱中心主任杨军林参与了制定国家卫健委的《儿童青少年脊柱侧弯防控指南》。他指出,在孩子的生长高峰期,除了要关注视力,更要关注脊柱。此外,脊柱侧弯的矫治就是在和时间赛跑,而且是一张“高铁单程车票”,这张车票的最佳时机可能只有1~2年。
这组数据让很多家长担心:脊柱侧弯患者超过300万人;脊柱侧弯发生率为1.5%~3%;其中80%在10岁至15岁发病;每年递增的30万脊柱侧弯病患人群中,超过半数为青少年……脊柱侧弯已成为继肥胖症、近视之后危害我国儿童和青少年健康的第三大“杀手”。据统计,其中特发性脊柱侧凸最常见,青少年中的发病率为1%~3%。
“发病原因不清楚,所以称之为特发性脊柱侧弯,但是我们发现,和孩子们的生活习惯有很大的关系。”杨军林主任告诉记者,目前儿童青少年缺乏锻炼,且由于学习任务繁重、电子产品使用频繁,常常导致各种姿势性不良习惯的产生,如颈椎前倾、圆肩、驼背、塌腰等,容易造成儿童青少年的颈项肌、胸背部及腰部肌肉劳损,以及远期脊柱退变性疾病的年轻化。
11岁的小丽从小坐姿就不好。起初,父母也没怎么在意,看到就只是提醒她一下。去年,小丽的妈妈王女士突然发现孩子的肩膀一高一低,非常不对称,这才引起重视。王女士带着孩子到新华医院就诊,全脊柱X光片检测显示:腰椎右侧弯18度。因而医生诊断其为轻度脊柱侧弯(大于20度便是中度侧弯)。针对小丽的情况,医生为其量身制定康复计划,同时督促其父母学会居家自查。到了7月份复查的时候,医生检测发现小丽的脊柱度数为12度,较之前略减轻,但还需继续康复治疗。
但是并不是所有孩子都能像小丽一样幸运,能够及时接受治疗。在门诊上,11岁的女孩小佳(化名)不仅驼背,而且有严重的高低肩,拍片检查是严重脊柱侧弯。“去年检查孩子才侧弯18度,后来就去了一家康复中心接受治疗,结果不仅没有好转,一年居然加重到了53度。”这让小佳的父母非常懊恼。
目前,由杨军林主任负责的上海交大儿科学院脊柱侧弯临床研究中心已成立,将集交大各医院力量,加大对脊柱侧弯的研究。同时他正参与国家卫健委的《儿童青少年脊柱侧弯防控指南》的制定。他希望,通过学校、社会、家长共同努力,能够真正为上海乃至全国制定出一套实用有效的防控指南。
而未来,人工智能筛查也有望一同加入。杨军林团队于2018年获得科技部“国家重点研发计划”,开发和建立了基于人体裸露背部外观照的脊柱侧弯人工智能筛查系统,该筛查准确率可达人类专家平均水平,有望用于大规模脊柱侧弯筛查,并为追踪人群脊柱侧弯变化轨迹提供可能。
▎聚焦一
脊柱侧弯都需要手术吗?不一定
门诊上,家长最担心的是孩子驼背了是不是一定需要手术?其实并不。
“大家有个正确认识,脊柱侧弯并不可怕,可以控制,要早期早发现,可以不用做手术。”杨军林团队曾经对广州、中山市等五个地方的200余万中小学生进行了为期六年的脊柱侧弯普查。普查出大量可疑脊柱侧弯学生。“这些学生99%都不需要手术,通过保守治疗就可以康复。”杨军林告诉记者,在这些学生中,80%多的学生通过简单的形体训练就可以康复,10%多的学生需要采用支具帮助治疗,只有不到1%的学生需要进行手术。
由于正处于骨骼发育高峰期,青少年患者的恶化速度与程度也更高。轻度的脊柱侧弯,可以通过早发现,来实现轻干预;而严重的患者需要手术治疗。女孩在10~13岁,男孩在13~15岁是生长发育的高峰期。一旦出现脊柱侧弯,不及时干预就会加速。
▎聚焦二
发现孩子驼背了自己买矫正神器?不靠谱
孩子驼背了,家长们怎么看?杨军林主任在门诊中发现,家长们态度截然不同,有的家长不重视,也有的家长过度焦虑。与此同时,“挺背神器”“坐姿训练器”等越来越多的矫正神器在网络上出现。但是,这些都靠谱吗?
对此专家们指出,脊柱侧弯应该是在医生专业指导下进行治疗。支具师等只能从工程学上对矫正支具进行设计,但是无法包打天下。每个人脊柱情况都不相同,支具戴多少时间,形体怎样锻炼,如何进行评估和调整,都要专业脊柱中心的专家进行指导。
另外,特别要提醒的是,一旦进入脊柱侧弯的矫治期,3~6个月可以看到矫治效果。家长们千万不要抱有再等等的心态,如果3~6个月效果不好应及时寻找其他方式。
== 划重点 ==
保护孩子们的脊柱,需要从生活中的点点滴滴开始。杨军林主任提醒,动起来,早发现早治疗,这是关键!
1.户外活动和体育锻炼中增设护脊内容
每天需要适当的户外活动,接受阳光照射1小时,有助于钙质吸收和骨骼的生长,提高骨质量;建议每天的中高强度身体运动(有氧运动)累计不少于60分钟;每周高强度身体活动或增强肌肉力量、骨健康阻抗运动不少于3天。
全身性的运动,对脊椎肯定有帮助,特别是游泳、燕子飞等姿势,对脊椎矫正有特别的帮助。
2.培养正确坐、站、行姿势习惯
读书及电子产品的阅读使用时,尽量将其放置在桌面上,并保持与视线水平,维持正常的坐姿,保持头部正直或略前倾,避免头部、躯干的偏斜,或过度前倾、后仰、低头。
建议尽量避免单肩挎包,宜用双肩式背包,同时双肩包两边重量尽量相等。时常关注孩子书包重量,适当调整背包带长短,减少背包对孩子肩膀的冲击力和压力。
3.建立良好用脊习惯和意识
避免长时间保持一个姿势,建议每个姿势20~30分钟内需进行改变;课间或休息时候做一些放松颈肩腰背及四肢关节的动作;加强脊柱肌群的长期锻炼,在日常行为中提高护脊意识。
此外,专家提醒,定期观察生长期儿童青少年外观的变化,特别是具有高危脊柱侧弯因素的学生或者脊柱侧弯患者。如果出现典型脊柱侧弯的外观体征或者外观体征出现明显的变化加重,需及时就诊,进而减少严重侧弯的出现,提高脊柱侧弯的诊疗效果。
姿势不良和脊柱侧弯差别很大,家长们一定要学会共同参与筛查。早发现、早矫正,完全是可以纠正的。杨军林主任指出,对怀疑脊柱有异常的小孩,家长们可以学会每个月用手机对背部拍照记录,再通过医院脊柱侧弯团队对比评估,得到准确的判定。
青年报·青春上海记者 顾金华
编辑:张红叶
来源:青春上海News—24小时青年报
-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