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春赋能乡村振兴丨驻村指导员设计制作沪上首个乡村振兴“亲子护照”
2021-09-15 上海

青年报·青春上海记者 刘秦春/文 常鑫/图、视频

驻村前他从未踏足过乡村,驻村后他却立志要为乡村留下些什么,奉贤区青村镇钱忠村驻村指导员张炳祺设计制作了首个乡村振兴“亲子护照”“奉舞青城”,想方设法让村民们的“钱袋子”鼓起来。

// 日夜绞尽脑汁 //

“我定要为这美丽乡村留下点什么”

今年3月,由上海城投集团选派,来自城投水务原水公司的张炳祺作为上海市第二批驻村指导员,踏上了奉贤乡村的热土,来到奉贤区青村镇钱忠村,开始他为期22个月的驻村生活。“我从未到过农村,从未踏足奉贤的土地,也从未见过上海乡村的真实模样”,来到村里的第一天,他惊艳于乡村的美好景象,他发现村民们晚上八点就早早地熄灯睡觉,他从前并不知晓,原来上海的乡村如此静谧、淳朴、美好。

从驻村的第一天起,出发前城投领导的嘱托就一直在张炳祺的脑海里回响,“去到乡村后,最紧要是想法设法助力经济薄弱村经济振兴,为乡村振兴贡献城投力量”。毫无疑问,当地产业振兴和发展是老百姓最关心和最在意的事。“我能做些什么呢?”“我该怎么做?”这些问题日日萦绕着张炳祺。夜深人静时,他又一次翻开第一批驻村指导员留下的调研报告,试图从中理出来一些思绪,找到自己开展工作的方向。

“胜非其难也,持之者其难也。”张炳祺深知找到长效经济振兴和发展机制的重要性,他不想自己一旦离开,自己所做的努力也前功尽弃。他要做一些不单单依靠某个人,而是可以持之以恒助力乡村振兴的事情,“我定要为这美丽乡村留下点什么!”他暗暗给自己立下军令状。

由于驻村的缘故,张炳祺也成了朋友圈子里的“小网红”,那些和他一样长年生活在城市里的朋友和同事们,都十分好奇他的驻村工作,时不时借着来看望他的名义到他的驻地村来个“一日游”,他自然而然地也就经常被问到“附近哪里好住?”“附近有什么好玩儿的地方?”“当地有什么好吃的?”“有没有什么特产可以当作伴手礼买回去的?”

张炳祺被这些五花八门的问题问得晕头转向,因为他那时也不甚了解这些隐藏在乡村里的吃喝玩乐,而这恰恰成为了他设计制作沪上第一本乡村振兴农旅“亲子护照”“奉舞青城”的灵感和契机。

// 穿梭田间地头 //

是“店小二”也是“销售员”“向导”

为找到这些问题的答案,张炳祺每日在田间地头穿梭,开始了他的乡村“寻宝之旅”。渐渐地,他发现钱忠村有香甜多汁的小番茄、营养价值极高的山鸡蛋、鲜艳诱人的火龙果、品种多样的绿叶蔬菜、吴房村出了款百分百黄桃汽水、清溪古镇的清溪老街文化底蕴浓厚……隐藏在乡村里的吃喝玩乐好去处数不胜数。

“这不就是让村民们钱袋子鼓起来的好办法嘛!”张炳祺仿佛看到了光、看到了希望。理清思路,明确想法后,他找到钱忠村党总支书记、村委会主任费英,提议充分利用好乡村资源,为村经济合作社增设农产品销售业务,面向市场推销本地农产品,为村集体经济在农产品销售领域破零增收,帮助当地村民提高收入,费英充分肯定了这一提议。

有了方向,工作就变得明朗起来,张炳祺开始撸起袖子加油干。他继续奔走在田间地头挖掘乡村“宝藏”,整理特色产品资料,挨家挨户地邀约商户加入,与不同的客户谈判合作意向,每天在企业、商超、农产品连锁店等目标客户间走访、介绍、谈判、推销。前前后后奔波了一个半月,他的汽车公里数也蹭蹭蹭往上涨,“以前我一年才跑一万多公里,现在三四个月就跑了一年的量”。

设计制作“奉舞青城”乡村振兴农旅“亲子手册”需要精美的图片,而村子里大多数商户都没有一张像样的图,张炳祺就自己带着人去为他们拍摄。经过多方走访、谈判,前前后后修改了十几稿的“奉舞青城”终于成型,“奉”就是奉贤,“青”指代的就是青村镇,“城”既代表了上海城区,也代表着他的单位城投集团。张炳祺向记者介绍时说,目前“奉舞青城”售出了400余册,他将继续宣传推广,争取为钱忠村的经济创收贡献更多力量。

“驻村以来,城投各级领导十分关心我的日常起居,还积极协调资源、提供平台,为我开展好工作提供了很大帮助,我们村经济合作社的第一笔订单就是来自‘娘家人’!”张炳祺介绍到,那天他们从清晨5点一直忙碌到凌晨12点,现摘现采、包装、配送大白菜、小番茄、水果黄瓜、西葫芦等各种蔬菜和农产品,村委班子和村民齐心协力完成了近300份混合装蔬菜的当天采摘、当天包装、当天配送和当天到货的艰难任务。

来驻村前,张炳祺是原水公司的团委书记兼管渠管理分公司副经理,勤奋好学、踏实肯干是大家对他的普遍评价,他也把在工作岗位上的敬业奉献带到了驻村工作中。现在,他化身销售员,四处推销当地农产品和特色资源,介绍“奉舞青城”手册。朋友圈是他的主要阵地,他号召亲朋好友都来买村子里的农产品,来体验当地吃喝玩乐的妙处;他还是“奉舞青城”售前和售后客服,为买家答疑解惑;在城投集团的支持下,同属兄弟单位的上海中心大厦建设发展有限公司,选调“上海中心632Mall”专业团队到村开展“探村、探厂、探物”直播活动;他也是当地的“向导”,目前还在筹备抖音视频号,他说要让更多人“看得见乡村的发展,听得见乡音,记得住乡愁”。

青年报·青春上海记者 刘秦春/文 常鑫/图、视频

编辑:张红叶

来源:青春上海News—24小时青年报

返回上页 回到首页

青年报社 版权所有

广告热线:021-61173717 |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1-61177819 / 61177827 举报邮箱:services@why.com.cn    测试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