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普实验、情景喜剧,年轻的他们是科普受益者,也是科普主力军
2021-09-17 青年

青年报·青春上海记者 刘晶晶/文 吴恺/图、视频 

扁桃体的自白、围观探秘之健康保卫战、“疗”如指掌……这些稀奇古怪的名字背后都是一出精心创作的“科普剧目”,出自上海各大医院的科普工作者之手。今年的“全国科普日”,全市各区都用自己的方式打造“家门口的科普公共空间”,其中,年轻人不仅是科普受益者,也成为科普主力军。

  // 科普进社区 //  

100门科普课程被送进徐汇社区百姓家

一出“航海惊魂”的小喜剧,在线做起了科学实验,一举破解了“风暴瓶能预测天气”“台湾海峡没有风暴”等诈骗谎言,这是上海气象博物馆的年轻“演员”们带来的科普情景剧。

“超级病毒之可致瘤病毒”大PK的舞台剧上,来自复旦大学附属肿瘤医院的医护人员化身不同的“病毒”,一场趣味BATTLE,通过亲吻等直接接触就能传播,所以会引发“亲吻病”的EB病毒,“小乙肝、小乙肝,体检筛查两对半,滴滴答答冬冬大大”的葫芦娃版乙肝小夜曲,趣味横生中让人就记住了不同病毒的高发期、传播手段。

如何在“内卷”和“躺平”中找到平衡?上海市精神卫生中心的青年精神科医生金金的微演说,用宛平南路600号里时常会发生的案例,告诉当代年轻人,要学会“接纳自己”“自我关怀”,不要和别人比较,学会与自我赛跑,才有望远离各种心理疾病。

这些,都是发生在2021徐汇区“全国科普日”活动中的生动案例。首届“汇健康”科普大赛颁奖典礼、医疗工作者现场说科普、演科普、趣味实验秀等一批面向基层、服务发展、惠及群众的线上、线下活动,在科普日期间惠及了全区的市民群众,也成为了“我为群众办实事”的一大实践。

上海市气象局多年积累了丰富的气象科普资源,气象局内坐落着远东气象第一台——徐家汇观象台,是中国第一座百年气候站,见证了中国近代气象发展蓬勃发展。藏品丰富的上海气象博物馆,开启常态化免费开放。原创的“航海惊魂”情景剧就是馆中年轻员工们自编自演的科普成果,他们还成立了气象万千科普志愿者服务分队,希望打造“气象源”海派气象文化品牌。

而两所医院的演出,则都是首届徐汇区“汇健康”科普大赛的优秀作品。5月以来,这一科普大赛收到了218件参赛作品,有舞台剧、科普讲解、短视频、漫画长图等,最终评选出55件获奖作品,也挖掘出了一批像金金医生这样年轻优秀的健康科普人才。

记者从徐汇区科协获悉,今年科普日期间,100门科普课程被送到了群众家门口,形成了标准化的课程服务菜单,包括急救知识技能培训、健康科普讲座、科普体验课程、青少年人工智能动手课程等,依托邻里汇等家门口、一站式的综合服务场所,建设“家门口的科学社”,徐汇区13个街道镇得到了一把科普“金钥匙”。

全新打造的线上活动主题——气象总动员,分为汇健康、气象科普、漫画预警、气象博物馆、化学总动员等五大版块,近百部科普作品,通过线上视频、动画、漫画、科普图文、云游览等类型呈现,“汇健康”科普大赛的优秀作品都可以上线点播观看。

  // 科普进园区 //  

科普嘉年华带来前端科技和实用技能

科普送进社区,也被送进了白领聚集的各种园区。水果和积木被赋予AI技术,演奏出美妙的科技乐章,卫星、月球车、空间站VR体验,心肺复苏急救硬技能科普,跟机器人开启红色之旅……在全国科普日活动期间,拥有500多家科技、科研、科创企业的普陀区天地软件园,就开启了一出长征镇“天地space”科技嘉年华。

在长征镇天地软件园,有动漫科普游戏、互联网餐饮、智能制造及机器人、大数据互联网、金融科技五大板块500多家科研、科创企业、互联网企业。在这里,青年人才创新协作,更有企业和互联网从业者通过创新“互联网+党建”新模式,不断扩大着党建科普的覆盖面。

年轻人就要有年轻人的范儿,作为全国科普日的系列活动,长征镇“天地space”科技嘉年华上,新技术、新玩法、新科普特色频频呈现。记者在现场看到,由蔬果、积木组成水果乐器,连接智能键盘就能发出优美声音,为歌曲增添科技色彩,让观众对未来人工智能音乐创作有了新的想象空间;中国航天梦,飞天梦的科普讲解,将中国大飞机翱翔蓝天的使命和向宇宙进发的决心传递给公众;科技老师现场演示玉兔月球车、遥感卫星等模型,提前体验前瞻科技;在科普游戏吧,机器人部落等展区,还能够近距离接触智慧党建机器人,体验悦学党史、拼图寻鸟之旅等科普游戏带来的知识和乐趣。

科普嘉年华还专门针对白领推出业余时间的“科普技能充电”。专业的急救志愿者服务队在现场带着白领青年进行心肺复苏急救科普体验,伤口止血、包扎等,很快就能学会。据悉,科普日结束后,建党百年科学家故事也将继续展开巡展,让科学家精神在社区、园区不断传播,激发创新梦想和青少年的科学志向。

长征镇有关负责人表示,依托天地软件园社区书院项目,围绕“大普陀、大科普”创新科普理念,未来还将开展融合党建、科技、文化、教育、健康、精神文明等形式多样的科普活动,弘扬科学精神,激发更多青年科技人才的创新活力和凝聚力。

青年报·青春上海记者 刘晶晶/文 吴恺/图、视频

编辑:张红叶

来源:青春上海News—24小时青年报

返回上页 回到首页

青年报社 版权所有

广告热线:021-61173717 |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1-61177819 / 61177827 举报邮箱:services@why.com.cn    测试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