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0后大学生倾听老兵口述党史和烈士故事,“大思政课”这样深入心头
2021-09-29 青年

青年报·青春上海记者 刘昕璐 实习生 凌睿 

“学了这么久的课本知识不如亲自来实践一次。他们的事迹让我觉得,我们所拥有的一切都该好好珍惜,更该好好努力,将他们的精神传承下去……”华东政法大学的2020级民商法学生彭露羲在朋友圈中写道。     

明天就是烈士纪念日。随着这个日子的临近,不禁将彭露羲的思绪带回刚刚过去的暑假。她所在的社会实践队伍一行11人,一同前往了上海市松江区、江苏省海安市,聆听老兵讲述红色故事,探寻百年建党路。这群00后切身感受到老兵对党、对祖国的忠诚之心,了解到建党百年的曲折历程。

参加过淮海战役和渡江战役的老兵汤志福。

 // 另一视角看党史  // 

学生唐雨晨在妈妈的朋友圈里看到外公作为“光荣在党50周年”的党员代表站在台上领奖时满是震撼:“照片里的外公站得笔直,训练有素,意气风发,穿着我未曾见过的制服在台上领奖,我突然发现自己从未有机会深入了解他作为一名老党员和退伍军人背后的故事。”

唐雨晨的外公是一位退伍军人,在她的印象里,外公是个极其自律的人:漱口杯的杯柄永远朝外,被子没有一天不是豆腐块……

恰逢建党100周年,学校马克思主义学院发起了以“知行百年”为主题的社会实践活动,自己又曾参与学校档案馆的口述史整理项目,她心想:“借此机会听一听外公从前的故事,也是一次非常不错的体验。”

“我在部队没有赶上战役,但施工队的工作也一样危险且重要。”唐雨晨的外公花克明老人在外孙女面前,将那些记忆里关于党、关于部队的经历娓娓道来。在一段又一段讲述中,她逐渐发现,在成为自己记忆中和蔼可亲的外公以前,眼前的老人也曾是在部队工作中吃苦耐劳的军人,是检察院里一丝不苟的党员干部。

就这样,以唐雨晨的外公为起点,团队还联系到了其他来自上海和江苏海安各地的退伍老兵、烈士家属、党员干部等共十余位老人,并整理出了采访得到的口述材料共十份。

松江老兵讲故事宣讲团团长朱渭民。

 // 亲身感受老兵老党员的魅力 // 

“来之前我们有很多担心。”但队员王思棋见到的是受访老人们都在努力说好普通话,还不时停下来问来访的同学们“听懂了吗?”

老人们手上那厚厚的一摞摞材料,或是逐字逐句手写,或是托人帮忙打印,都是他们用心对待的证明。

“感觉很震撼,他们身上不只是和蔼,还很有精气神,老兵的眼神里都有光,能从故事中感受到他们始终坚持着的初心。”每次对话都仍历历在目,队长邱景艺回想起来仍然很动容。

队员杨珺宇在采访结束后,在朋友圈里写下了自己的感受:“尽管他们为党和国家做出了如此巨大的贡献,却从不奢求什么。他们在物质上追求真的不高,相比之下,真的自愧不如。” 

王思棋还注意到,其中一位90岁高龄的老党员的手机壳上,有一张小小的卡片,上面写着:“年龄不毕业,快乐不退休,幸福不衰老,健康不刹车。”这样可爱而又真诚的座右铭着实打动了她:“爷爷不单单是战斗时的英雄,他的一言一行,一举一动,都真的是在践行‘为人民服务’,即使退休了,还是时时关注着自己曾经工作过的内容,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情。”

铁道兵烈士潘金弟的弟弟潘银弟老人。

 // 更多感动文字其实不足以表达 // 

对于团队而言,更大的收获来自于对话过程中的触动。谈及已经逝去的战友,马爷爷颇为感慨:“战友们有的在战争中去世了,有幸存活下来的也相继离世,我们只是能健康地活着就十分满足。”

而在采访烈士家属、铁道兵烈士潘金弟的弟弟潘银弟老人时,彭露羲可以感受到,即使老人作为松江老兵讲故事宣讲团的一员,已经将自己和哥哥的故事讲述过很多遍,但谈到哥哥牺牲,自己失去至亲的时候,眼角还是泛有泪光。 

潘银弟老人在回忆当时的感受时,仍然非常真切:“其实当时在紫阳牺牲的铁道兵还有很多,大多都是十几二十岁的年轻小伙子,他们也有父母亲人,每每想到这些,我就无比心痛。”受到哥哥鼓舞和激励的他,也决定成为宣讲团的一员,将铁道兵的故事和精神带给更多的青年学子,传播党的革命精神。 

看着泛着泪光的老人,彭露羲被烈士们不为名利、英勇献身的精神所打动:“他们怀着一颗奉献的心,不为自己,只为国家,为人民,为信仰而牺牲。使我更加坚定了自己要学好自己专业知识的决心,用毕生精力维护法律尊严。” 

“站在他们的角度去了解他们个人在这段历史中经历的故事,相比起其他影视作品,会更加的真切可感。”每一个个体所分享的鲜活的故事和其中的细节,都令邱景艺感动不已。

在这个过程中,带队老师黄一玲也非常欣慰学生们在此次社会实践活动中收获的珍贵友谊,更是通过聆听老兵讲述红色历史故事,了解到建党百年的曲折历程,更加珍惜来之不易的美好生活,从而更加坚定马克思主义信仰。

王一杰、赵建忠、潘银弟三位前辈向我们讲述《五星红旗为什么这样红》,分享松江三人行的故事。

 // 鼓励青年学子多去了解身边党员的故事 // 

在听老人们的口述过程中,常常让人忘记了光阴的流逝,说与听都是如此让人着迷。

“在面对面的交谈中,除了讲述的内容之外,我们更能从眼神、态度、手势、语气变化和真情流露中,感受到他们的风采,这远比我们整理出来的口述史材料更为直观和震撼。”邱景艺感慨。

“目前我们的实践成果还比较稚嫩,我们希望将来能以这次对话为基础,对老人们进行回访,并且寻找更多其他老兵老党员的故事,从深度和广度两个层次继续完善我们的实践成果。”邱景艺欣喜地发现,身边的不少同学在听闻他们队伍的实践内容后,都纷纷表示支持,其中还有一部分人表达了加入的愿望,也迫不及待地想了解自己身边的党员故事。

“希望大家能够更加主动地关心和了解自己身边的老兵、老党员,亲自去听一听他们的故事,这样会更有意义一些。”邱景艺及团队中的小伙伴们都真诚地期望。

9月30日就是烈士纪念日,团队成员们不禁感慨,尽管烈士们已经牺牲,但只要他们的故事还在被讲述,他们的精神还在影响着世人,他们就还在我们心中!

采访松江老兵讲故事宣讲团。

 == 对话华政马克思主义学院院长 == 

将我们的研究与中国社会发展的实际做更紧密结合 

记者:聚焦老兵的红色故事,同学们这次的社会实践是一个怎样契机? 

赵庆寺:为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党史学习教育动员大会讲话精神,将党史学习与社会实践相结合,将书本知识、理论知识与社会现实发展相联系,深化广大青年学生对于党史、新中国史、改革开放史、社会主义发展史的感性认识,马克思主义学院联合校党委教师工作部、校团委共同举办“建党100周年”暑期社会实践思想政治教育专项活动。

这是我们其中一支队伍。近期,我们将陆续把各组的社会实践情况在微信上推送,让更多的小伙伴了解到每一组的实践经历,体会小组的实践感想,也希望有更多的小伙伴能加入到思政专项的社会实践调查中,将我们的研究与中国社会发展的实际做更紧密结合。

记者:您对学生们的成长和收获怎么看? 

赵庆寺:实践育人是在当前“大思政”背景下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实现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具体体现。通过广泛开展思政主题,更加鲜明的社会实践,有效衔接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我们欣喜地看到,大学生在亲身参与中增强实践能力、树立家国情怀,真正做到“知行合一”。

今后马克思主义学院还要有效整合各类实践资源,强化项目管理,丰富实践内容,创新实践形式,拓展实践平台,完善支持机制,不断提升实践育人效果。 

青年报·青春上海记者 刘昕璐 实习生 凌睿

编辑:张红叶

来源:青春上海News—24小时青年报

返回上页 回到首页

青年报社 版权所有

广告热线:021-61173717 |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1-61177819 / 61177827 举报邮箱:services@why.com.cn    测试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