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能看”向“能用”转变,上海公共数据标准化又有新进展
2021-10-10 上海

青年报·青春上海记者 陈嘉音

2021年10月9日,上海市公共数据标准化技术委员会(下简称数标委)在上海市大数据中心召开了“上海市公共数据标准化技术委员会第一届第四次委员大会”。

去年1月,上海市公共数据标准化技术委员会正式成立,成立一年多来共发布7项地方标准和10项地方标准化指导性技术文件。针对政务服务“一网通办”、城市运行“一网统管”建设中迫切的数据标准化需求,制定了自然人专题库数据规范、地名地址专题库数据规范、电子证照库建设技术规范、政务服务技术规范等共享开放和分析应用的标准制定和实施。

自然人专题库数据规范

支撑“出生一件事”“身故一件事”

据悉,数标委通过开展《自然人婚姻专题库数据规范》《自然人死亡专题库数据规范》两项标准研制,整合市民政局、市公局安、市卫健委等政府部门碎片化、条线化的办事条件与材料,打通后台自然人婚姻、死亡数据的共享交换。

其中,死亡专题库建成至今为市公安局、市卫建委等7家委办9个区提供死亡信息相关接口,接口总调用量152万余次,有力支撑公民身故“一件事”在线办理。身故人员家属无需重复提交材料,身故人员信息实时推送至相关部门,实现自动注销身份证件,及时“自动封存”社保类账户,减少亲属的线下跑动,预计办理时间由150余天减少至最长不超过30天,一般情况下只需15天即可办理所有事项。大幅精简办事材料、环节、时间和跑动次数,全面提升群众办事的满意度和获得感。

地名地址专题库数据规范

支撑“上海热线”

如何快速定位热线中的口语化地址,一直是热线接听中的一大难题。数标委通过开展《地名地址专题库数据规范》研制,解决城市运行管理中各委办局地址数据批量统一落图,公共事业服务中地址数据不规范、不标准的问题。截至目前,地名地址专题库已对外提供1.14亿次接口调用服务。

例如,上海市“12345、110、119、120”等各类热线需要对来电中口语化的地址描述进行快速定位,并将地址相关的社区信息,如所属街道、村/居委及关联信息进行快速查询。地名地址专题库能满足上海热线电话服务中地址定位困难,需要标准化地址的应用需求。

电子证照库建设技术规范

支撑“亮证工程”

电子证照也能处理交通事故、“亮证授权”即可委托他人办理户籍业务……这些都随着电子证照互认共享进一步落实。数标委通过开展《政务服务“一网通办”电子证照库建设技术规范》研制,解决了电子证照建设中存在的数据标准不统一、文件格式不统一等问题,实现跨业务、跨系统、跨部门、跨地域、跨层级的电子证照互认共享。

截至上半年,已经归集营业执照、身份证、驾驶证等345类高频证照,接口调用量1.4亿次,推动“两页”数据从“能看”向“能用”转变,为企业群众办事、生活、出行提供了极大的便利。例如驾驶员无需携带实体驾驶证、行驶证也能上路,可通过上海“随申办”App、“上海交警”App等移动端的“亮证”模块出示电子证照来处理交通违法和事故。无法亲自到场办理户籍业务时,居民可通过上海“随申办”App中的“亮证授权”功能,委托他人代为办理。

同时,长三角地区电子证照共享互认工作也在协调推进中,现已实现律师执业证电子证照互认应用场景的落地。长三角地区的执业律师可通过三省一市政务服务App进行电子证照申领、亮证及备查,实现实体证照免带免交。

政务服务“一网通办”技术规范

支撑“智能办”

数标委通过开展《政务服务“一网通办” 全流程一体化在线服务平台技术规范 第1部分:统一受理平台接入》《政务服务“一网通办” 业务规范》等标准研制,推进线上线下政务服务流程再造、数据共享、业务协同,形成高弹性、低耦合、模型化的政务体系,实现政务服务减环节、减证明、减时间、减跑动次数,提升群众和企业获得感。

目前,上海市及长三角有133个业务系统已按照规范接入“一网通办”平台,解决了长期困扰电子政务发展的信息孤岛问题,将各级各部门政务业务系统打通联成一个整体。接入服务近3.2万项,办件量8800万,全覆盖本市58个市级部门、16个区、220个社区、6077个村居。累计服务43亿人次,日均办件11.4万,累计办件量超8800万件。其中,医疗卫生领域已实现《就医记录册》更换的“无人干预自动办理”模式,居民可在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直接更换,无需取号、无需排队,零提交材料,5分钟内即可拿到一本崭新的医保病历本。

未来,“数标委”将继续坚持需求导向、问题导向、效果导向,聚焦公共数据质量、公共数据安全、空间地理数据治理、数据要素流通、“随申办”等重点领域开展标准规范的研制,推动标准宣贯和应用推广,强化长三角公共数据资源标准体系建设,力争打造一批治理数字化转型领域的上海标准,能够更好地提升公共数据治理的能力,挖掘数据的价值,在城市数字化转型过程中发挥积极的作用。

青年报·青春上海记者 陈嘉音

编辑:梁文静

来源:青春上海News—24小时青年报

返回上页 回到首页

青年报社 版权所有

广告热线:021-61173717 |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1-61177819 / 61177827 举报邮箱:services@why.com.cn    测试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