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5分钟生活圈·宜学”的样本融入上海城市空间艺术季
2021-10-20 上海

青年报·青春上海记者 刘昕璐 

当前,全国有85%的老人在家庭中挑起了养育第三代的重任。他们既快乐着,忙碌着,也烦恼着,焦虑着。随着“双减”政策的落地,孩子拥有更多自由支配时间的机会,同时也为家庭高质量隔代养育提供了机遇。

最近,上海家长学校在线课堂首次与上海城市空间艺术季合作,为曹杨社区居民提供了“15分钟生活圈·宜学”的体验。与此同时,上海家长学校正启动首届家庭教育活动周。即日起至10月底,共有108项线下线上的家庭教育主题活动覆盖上海全市各个区,方便家长就近、便捷、愉快地接受家庭教育,提高教育素养。

为社区提供“15分钟生活圈·宜学”的体验

作为2021上海城市空间艺术季活动之一,普陀区业余大学围绕“双减”背景下的隔代养育,开设上海家长学校在线课堂第二十九讲。该课堂是上海家长学校在线课堂首次与上海城市空间艺术季合作,为曹杨社区居民提供了“15分钟生活圈·宜学”的体验样本。

著名社会学家、上海大学教授胡申生认为,当前年轻子女家庭的居住生活和模式必然使“四二一”家庭成为家庭养育的常态。“隔代养育”有些时候负面作用较多,但也并不完全如此。在家庭中作为祖辈,要摆正生活中应有的位置,同时也能够在孙辈养育的方面提供正能量。

祖辈不可能也不应该取代亲子教育。通过“双减”政策实施前后的家庭教育中隔代养育的境况对比,全国妇联家庭教育专家讲师团成员乐善耀指出,“双减”政策有效实施让家庭教育回归以生活为中心,让祖辈更有机会成为孩子兴趣和特长的发现者和引领者、满足孩子兴趣爱好的支持者和聆听者。

从隔代养育的中国现实出发,朝春中心小学特级校长黄建平提出,隔代的爱往往会缺乏原则,导致产生“隔代惯”的现象,使隔代爱成了溺爱和娇惯,这直接导致孩子行为习惯不良率偏高,生活自理能力偏低,容易产生心理偏差。因此,黄建平提倡,让教育回归本源,让孩子健康成长。学校做学校的事,家长做家长的事,社会做社会的事,各司其职,事事落实,才是“双减”政策真正意义。

全市共推108项活动,助力智慧家长的养成

其实,“双减”政策落地以来,孩子们正逐渐告别“赶趟式”的补习班。更多时间还给了家庭,家庭教育也在孩子成长发展中承担起更加重要角色。为了引领更多家长终身学习,护航孩子健康成长,上海家长学校在上海开放大学启动首届家庭教育活动周。即日起至10月底,共有108项线下线上的家庭教育主题活动覆盖上海全市各个区,方便家长就近、便捷、愉快地接受家庭教育,提高教育素养。

“父母好好学习,孩子天天向上。”此次活动周将借助开放大学系统“总校-分校-指导站”的三级网络,通过上海家长学校总校、21家分校和各个街镇共同组织,协同发力。包括家庭教育个性化线下指导咨询、长三角家庭教育专家研讨会、智慧父母成长课堂线下工作坊等活动可以让家长足不出户就参与到这场别开生面的家庭教育“盛宴”之中。

比如,在闵行区,闵行一分校筹办“亲闵家年华”系列活动,通过亲子体验、亲子研学、亲子沙龙、全区家庭教育案例征集、专题讲座、人文行走等形式,为家长们提供丰富多元的选择。闵行二分校突出“隔代养育”主题,开设专题讲座、读书分享会和线下咨询服务。

在杨浦区,杨浦分校的“教子有道”社会大学堂,将邀请知名校长带来“让德行成为孩子内心的富矿”主题讲座,和家长分享德行培育的五项行动。

在长宁区,长宁分校下沉到街镇和居委,推出近20项活动,其中不乏各类亲子阅读活动、专题讲座、亲子游戏;在松江区,松江分校的“共同的爱给特别的你”家庭教育论坛,将聚焦家校社共育共赢的育人模式,引领家长终身学习,促进家庭教育健康发展。

青年报·青春上海记者 刘昕璐

编辑:张红叶

来源:青春上海News—24小时青年报

返回上页 回到首页

青年报社 版权所有

广告热线:021-61173717 |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1-61177819 / 61177827 举报邮箱:services@why.com.cn    测试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