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技大比拼 设计致匠心
2022年10月,第46届世界技能大赛将在上海举行。上海的高校师生们如何用自己的热情来参与大赛,并表达自己对工匠精神的敬意呢?在团市委、市教委的指导下,由青年报社、交通银行上海市分行主办的首届长三角青年文创大赛暨“创意致匠心 技能动天下”2021年青年文创大赛正在如火如荼地举行,沪上众多高校、部分长三角高校都纷纷积极参与大赛。
青年报记者 孙琪
用非遗致匠心,学生们“感觉倍爽”!
叶明伟 上海建桥学院艺术设计学院艺术与科技系系主任
一根钩针、一条棉线,再配合布艺等现代服饰材料,一套结合非遗文化“莘庄钩针”编织技艺创作出的系列世技赛人物盲盒和志愿者徽章,拙朴可爱,趣味横生。将园艺、建筑、木工、花艺等场景绘制出,拿红纸用非遗文化“颛桥剪纸”的手法剪好,以此花样为衣裙,给女孩穿上,中国版画的韵味令盲盒呈现出别具一格的美丽动人……这是上海建桥学院艺术设计学院艺术与科技系的学生们的作品,而系主任叶明伟看到这些作品,内心也油然生出一种骄傲。
近年来,叶老师坚持为企业提供设计服务、为学生指导产学实践的双轨教学理念,指导学生参加国内外竞赛获得等级奖百余项,发表学术论文十余篇,曾获国家级(市级)精品课程教学成果等众多教学相关奖项。“创意致匠心 技能动天下”2021年青年文创大赛的比赛征集令发布后,叶明伟在仔细研究赛事内容和要求后,不由在心中叫好:“这次竞赛强调‘创意致匠心 技能动天下’主旨与我们的‘传统与现代工艺设计’课程的内涵不谋而合,对匠心精神的传承发扬,以及红色文化课程思政基因的渗透都促使我们此次课内导入。”
叶明伟的学生在上海高桥绒绣馆实地调研。
说到创新形式,首先,此次课内导入正值上海建桥学院针对2018级所有学生的一次较大规模的教学改革探索,强化后疫情时期线上教学的自主优势和教学改革效果。其次,在艺术与科技专业层面,他们一直围绕“一点+两线+三面”建设思路,其中“一点”指的是“一个红色文化切入点”,这是其系课程思政指标点全覆盖的中心点。再次,在专业课程层面,他们的每门课程都分别对标八项核心素养的相应能力指标点,以《传统与现代工艺设计》为例,满足以下四个知识要素:赛点与课程能力指标点契合、赛事与课程内容融合、赛道与课程思政吻合、赛时与授课课题不谋而合。最后,在课程课题层面,每组同学在前期传统工艺的田野调研基础上,利用对传统工艺中文化、美学、图形、色彩、工序等的学习,巧妙应用于现代盲盒和徽章设计创新中。
“工匠精神不仅是一种难能可贵的品质,还是一种昂扬向上的态度,勇于突破的工作方法和创新先进的岗位意识。”对老师将大赛项目融入教学课程,同学们的反馈很积极。用同学们的话说:“感觉倍爽”。从购买盲盒的消费者到设计盲盒的设计者,由于优胜者的作品方案有望落地,大家感到很兴奋,十分投入,虽然准备时间较紧,但同学们不仅按时提交,还有很多同学为后期方案落地考虑包装设计、材料选择及产品成本报价等。
“这次教学过程实现我们教学好几个第一次:首次参与学校大规模教改,线上学习与线下调研相结合;首次将传统工艺与现代技能结合,其中不乏上海非遗工艺与世界技能赛事项目融合设计;首次为世界技能大赛的志愿者设计盲盒和徽章;大部分同学对某项传统工艺与赛事项目都是第一次近距离深入了解。”
上海建桥学院的学生们将“颛桥剪纸”技术融入盲盒和徽章设计。
“我们大部分学生的作品能够反射出民族文化与现代设计之间的关系,希望能够在一定程度上唤起当代青年对传统工艺的关注和热爱。”叶老师指出学生们通过对未涉猎的领域和文化加深了解,课上讲授与课下自主学习相结合,设计作品深入浅出,尤其对红色主题盲盒和徽章的设计,学生们并未做突击式调研,更多是来源于对红色文创产品经验的长期积累,“这既得益于该校课程思政意识的循循善诱,也从侧面反映了红色基因润物细无声的悄然入心”。
跨专业接受挑战,设计也像游戏打怪升级
田原 上海工艺美术职业学院产品学院摄影摄像专业青年教师
“化学实验这款,人物是不是少眉毛?”“老师,眉毛被眼镜挡住了!”“这款人物造型魁梧了点,参照我给你们的体态修改。”“同学,这款不错,你肯定昨晚熬夜做完的。”“你的想法很好,但在一个5cm高的人偶上怎么表现出来?盲盒元素不适于过于复杂,要简单,最终用色块展现。”……
望着学生们忙了一个暑期后,提交的盲盒和徽章,上海工艺美术职业学院产品学院摄影摄像专业青年教师田原翻阅着她与学生们的群聊天记录,不禁感叹孩子们成长得很快。
田原老师指导同学们创作。
上海工艺美术职业学院作为世界技能大赛3D数字游戏、商品展示、油漆与装饰项目上海选手培养基地,承担着为上海地区培养技能人才,向国家输送优秀世赛选手的重要使命。今年7月,田老师在获悉这次文创大赛的宗旨和目的后,欣喜非常,立刻组织大一和大二的部分学生们参赛,把这次比赛融入到自己的专业实训课程当中。
这次文创比赛大力宣传、弘扬和实践世界技能大赛理念,展示职业教育成果,培育工匠精神,有精神,有号召,有思想,有内容。为此,田原前期组织学生们学习和了解世界技能大赛大量资料,在上课过程中,通过综合实训的案例,让学生对文创产品有了具体化理解,指导学生们结合今年建党100周年的背景,将平日所学的平面摄影、视频特效等专业表现元素及呈现方式,结合到创作设计中。学生们也很勤奋,为了做出受市场欢迎的作品,在暑期到市场做了不少盲盒、徽章调研后,有了一定的认识,才开始创作。
在一番走访调研后,工艺美院的学生们设计出心目中的技能大赛盲盒。
“我的学生们都是95后,能够为世技赛和志愿者创作盲盒、徽章,他们都很高兴,当然在过程当中,也遇到很多困难。”田老师介绍,学生们大开脑洞后,想法很多,但如何在一个小小的盲盒和徽章上呈现出来,是在设计初期大家最难攻克的问题;中期,人物表现色彩的把控、人物环境、配饰表现,也让同学们走了不少弯路。关关难过关关过,同学们集思广益,最终拿出了一份师生比较满意的作品:“我们拿出做项目的态度,对待此次比赛,同学们从创意思路、想法、表现、总结、视觉草图、视觉表现、3D呈现、材料选择大小、视觉的物料等,每一个环节都不曾忽略。”
“参加这次比赛,对我们而言也是一次大胆的尝试:这是一次跨专业的挑战,我们师生希望通过我们对世技赛项目和志愿精神的理解,能真正地落地到文创产品中。”田老师说,学生对此次参赛经历也表示满意,认为自己不仅技术能力得到提升,眼界也提高很多。
青年报记者 孙琪
来源:青年报
-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