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他们收下了我们的生活垃圾
2021-10-25 上海

青年报·青春上海见习记者 丁文佳

近两年,致力于环保的企业大规模增长了起来,换言之,是随着垃圾分类习惯的养成,这个已经深入人心的理念帮助我们发现了这些企业。他们有些奋战在垃圾分类的一线,助力个人和企业把垃圾不断细分,直到变废为宝。也有一些企业正利用变废为宝后的材料,制造出形式多样的刚需用品,让“垃圾”重新回到生活。正是这些环保企业的社会责任驱动,让我们的生活垃圾有了耳目一新的去处和用处。

▍小黄狗环保科技:

助力碳中和,让每个人的环保成效看得见

小黄狗环保科技合伙人、首席运营官王毅南

“‘捡跑中国’和小黄狗环保科技的愿景非常契合,我们能参与其中,一起助力环境保护,为双碳目标达成共同努力,感到十分荣幸”,小黄狗环保科技合伙人、首席运营官王毅南已是第二年参与“捡跑中国”,他所提及的愿景,也正是小黄狗环保科技(下称“小黄狗”)一直在践行的“天下无废”使命。

自2017年成立以来,小黄狗已入驻全国45个城市,铺设12000多个智能回收机、100多个回收门店以及多个再生资源分拣中心,通过智能垃圾分类回收机、便民交投点、上门回收或代扔三大业务模式,为居民提供多场景垃圾分类回收服务。其中小黄狗再生资源分拣中心还会将常见的五大类可回收物细分至38到42小类,“这些可回收物细分得越细,它在后线的再生和循环的价值越高”,而在变废为宝之前,王毅南更多思考的是如何与居民垃圾混投的传统习惯做斗争。

小黄狗再生资源分拣中心

他指出,“怎么分”和“如何主动去分”是每个城市推行垃圾分类初期时的两大难点。对此小黄狗通过一系列激励方式,如正向的价值激励、保护环境的可量化指标以及爱心慈善性质,让环保成效看得见,从而激励更多人参与垃圾分类。

居民交投的可回收物能够产生一定的经济价值,小黄狗在直接返现给居民时,联合慈善基金会,鼓励他们将其中一部分收益捐赠给公益项目,从而更直观地了解自己为公益事业做出的贡献。今年7月河南突发水灾,小黄狗携手全国爱心用户,将6月至8月累计的11.62万元公益金,悉数捐赠至灵山慈善基金会,用于灾区救援设备购买和灾后重建工作。

此外,居民在小黄狗账号上可以看到个人因为参与垃圾分类而达到的碳减排量,王毅南介绍,“国家碳排放交易目前主要针对碳排放比较大的企业,但我们现在可以先把这些数据展示给居民,用清晰可见的数据激励他们环保行为习惯的养成。”对此,小黄狗未来也将会推行一套算法,将居民的碳减排量与公益项目对接,让环保成效落到实处。

拾尚回收:

一个回收袋见证废弃物再生

上海睿斯科环保技术有限公司总经理任恺

拾尚回收通过一个“拾尚包”培养了居民积攒可回收物的环保习惯,也引领了让废弃物再生的新风尚。品牌所属的上海睿斯科环保技术有限公司总经理任恺表示,随着上海于2019年立法推动垃圾分类,他从中也感受到了原本被当作贸易行业的废旧物资回收正在经历业态转变。

“越来越多的废旧物资没有办法再作为贸易进行交易。”任恺介绍,这种贸易行为对于居民而言,指的是自行将可回收物售出。按照上海垃圾分类要求的可回收物,比如牛奶盒、软塑包装和旧织物等,它们的确有再生利用价值,但当居民自己拿去废品收购站是卖不掉的,“因为它们没法为废品收购站带来收益”。任恺将拾尚回收定义为“废弃物管理解决方案的提供者”,同时也是“城市矿产的搬运工”。将废弃物通过细分,变为可再次使用的城市矿产,再运用于后端再生利用的市场,真正助力循环经济发展模式。

拾尚回收社区自助交投点

“我们在初期的回收量并不一定会特别大,但通过‘捡跑中国’这样的公益活动不断地影响消费者和个人用户,我认为这是特别有意义的。”除了社区或附近点位的自助玻璃房分发“拾尚包”,居民自行将积攒的可回收垃圾放置回来,用户还可在线上申请“拾尚包”,然后进行上门回收服务。任恺告诉记者,要装满这个垃圾收纳袋,差不多需要一至两周时间。曾经一位居住在外高桥的用户每周都能收集满一个袋子,当时由于回收物流体系还不完善,“我们的回收小哥开车跑到外高桥就收这么一单东西,肯定非常不划算,但我们为了培养他的心智,还是坚持去收。”

现在物流体系不仅完备成熟,可回收物见证的故事也越来越多。任恺笑称曾经收到过打字机、照相机、纪念币,甚至连高尔夫球杆都见过三套了,于是在嘉定建了一个展厅,分享这些有趣经历,同时废弃物的处理也呈多样化趋势,“如果把书籍当废纸去处理,这样太可惜了,所以我们会把收到的旧书消毒处理后,在小区附近建立阅览室,让居民免费阅览。”

P.E.T. :

实现刚需用品的塑料零污染

上海好润环保科技有限公司创始人赵文静

可持续时尚品牌P.E.T.利用再生的rPET纺织面料,为2020年“捡跑中国”广州站制作了背包,“将全民健身与环保相结合,活动使用的物料都是再生的,特别有教育意义,希望可以长期与‘捡跑中国’合作”,品牌所属的上海好润环保科技有限公司创始人赵文静介绍,塑料瓶所用的PET(聚酯)和纺织行业中所说的聚酯面料、涤纶面料均为同一种原料,因此通过回收PET塑料瓶后,将其纱线纺织而成一种新型的绿色环保面料rPET。

从P.E.T.的名字就不难看出,这是一个充分利用再生PET纤维的品牌,赵文静表示P.E.T.的愿景是从根本上实现塑料的零污染,并且在产品方面专注做日常刚需类用品,坚持将这些刚需品的原材料从来自石油的原生料改成来自塑料瓶的回收料,“这样的产品方向,跟普通品牌不同在于,不使用新的原创料做新的产品,还能让客户不断购买并实现业务的发展。”

P.E.T.为精准扶贫项目“妈妈的力量”设计的收纳包

相对于原材料从石油的提取,从塑料回收的技术成本更大,对此,赵文静严格控制产品的其他成本如设计、制作、供应链选择等方面,实现整体更快的速度和更低的成本。她鼓励每个人都应该积极参与垃圾分类,避免可回收垃圾与其他垃圾混合而产生二次污染,“这样被高效回收了的可回收物,在进入产业链时,处理成本就会降低,这是我们每个人都能做的对循环经济的支持。”

除了推动可持续发展,P.E.T.也用爱和希望扛起公益责任,以“妈妈的力量”收纳包为起点,每个包身由2个来自塑料瓶回收制作而成,而包上的刺绣图案则来自甘肃当地妇女的洮绣,传承非物质文化遗产让她们在家门口就有收入,同时解决留守儿童问题。而在推进为西部贫困地区的孩子提供由rPET制成的环保校服项目中,也让P.E.T.深刻体会到了可持续消费产品的重要意义,切实满足生活实际需求,温暖到更多需要帮助的人。

青年报·青春上海见习记者 丁文佳

编辑:梁文静

来源:青春上海News—24小时青年报

返回上页 回到首页

青年报社 版权所有

广告热线:021-61173717 |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1-61177819 / 61177827 举报邮箱:services@why.com.cn    测试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