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群当代青少年演明代青少年的情感故事,校园版《牡丹亭》“青春拂面”
2021-10-25 文体

青年报·青春上海记者 郦亮

一群当代青少年演明代青少年的情感故事,这其实也是一种艺术还原。昨晚在上海大宁剧院上演的校园版《牡丹亭》,让人见识了什么是“青春拂面”。在“以演促练”的方针之下,一群十六七岁的青少年戏曲学生站到了舞台中央,获得了过去难以想象的舞台实践机会。而这会成为戏曲人才培养的一种方式。

这个校园版《牡丹亭》的主角都是苏州市艺术学校(苏州市昆曲学校)2016级昆剧表演专业在校学生。他们排练这本《牡丹亭》已经有1年多了,这是他们第一次演大戏,一上来就演主角,这真是过去戏曲界想也不敢想的事。上海的众多前辈专家蔡正仁、岳美缇、梁谷音、张铭荣等都来给孩子们打气。这让他们心里有了底,在舞台上发挥起来也更为顺畅了。

虽然第一次见大场面的学生们多少还是有点紧张,技艺发挥上还有不少需要打磨改进之处,但是演出效果却相当好。有的观众表示,汤显祖写《牡丹亭》时说杜丽娘“二八春容”,也就是16岁。柳梦梅也比杜丽娘大不了多少,而小丫头春香显然更小。所以《牡丹亭》原本就是一出青少年的情感戏,放在今天讲就是“青春偶像剧”。那么由一群当代青少年来演才更为贴切。这群和剧中人物年龄相仿的学生演员,虽然在台上还有不少青涩,和之前那些专业演员演的《牡丹亭》截然不同,不过那些剧中人物不就是应该这么青春拂面吗?青少年演青少年可以让观众产生更强烈的带入感。

生于2004年的钱思好在剧中演春香。杜丽娘和柳梦梅都有几个同学分别饰演,但钱思好是一人独挑,这“一香到底”也说明了钱思好的实力。钱思好告诉记者,她是苏州人,家里长辈热爱戏曲,因而她小学时就通过选拔考试进入了苏州市艺术学校学习昆曲。她在学校里学昆曲已经进入第6个年头,明年就要毕业了,她当然是想当一个专业的昆剧演员。但是她心里清楚,要想当一个专业演员,进而成为名家,哪有那么容易。过去新人入院团都要跑几年龙套,因为天资不佳或者机遇很少,一辈子碌碌无为的人也是很多的。但是现在学校通过校园版《牡丹亭》的演出,让钱思好站到了上海剧场的中央,这是钱思好过去想也不敢想的事,“能在16岁就上舞台当主角,这就像做梦一样,这肯定对我的昆曲学习有很大帮助,也是我一生中的重要时刻。”

在日新月异的新时代,戏曲人才培养的节奏也在变快,这需要打破以往按部就班的教育模式,给整个教育环境注入新的气息。对于推出校园版《牡丹亭》,苏州市艺术学校校长王臻表示,过去戏校培养戏曲人才有一个想法,就是要等学生们成熟一些才让他们参加演出和比赛,这样更为稳当,也不至于丢人。“为什么还在学戏的孩子就不能参加演出和比赛呢?要知道站在真正的舞台上面对观众,和在教室里学戏,这是完全不同的体验,孩子需要在学戏的过程中积累舞台经验。”另外王臻表示,这群学生明年就要毕业,而这次校园版《牡丹亭》其实也是给他们一个生动的择业指导,让他们思量一下自己到底适不适合当职业昆剧演员。

以演促教、以赛促教,事实上苏州市艺术学校其他专业,比如苏剧专业、泥塑专业和舞蹈专业也都在这么做,让孩子在实践中积累经验,启迪人生。据了解,上海是校园版《牡丹亭》全国巡演的第一站,之后他们还将去南京等地演出。

青年报·青春上海记者 郦亮

编辑:张红叶

来源:青春上海News—24小时青年报

返回上页 回到首页

青年报社 版权所有

广告热线:021-61173717 |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1-61177819 / 61177827 举报邮箱:services@why.com.cn    测试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