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启动“初心讲堂”第二讲,聚焦“海派文化红色回响”
2021-10-30 上海

青年报·青春上海记者 刘昕璐 

大力弘扬伟大建党精神,用好用活上海红色资源,奋力推进新时代党员教育走上新台阶,10月29日,“初心讲堂”第二讲——“海派文化,红色回响”三人谈在中共四大纪念馆举行。

“初心讲堂”由市委组织部、市委宣传部作为指导单位,依托中共一大纪念馆、中共二大会址纪念馆、中共四大纪念馆为核心阵地,以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主题主线,利用上海丰富的红色资源和学思践悟新思想的实践资源作为生动教材的党员教育新载体。本次初心讲堂深入挖掘海派文化中的红色基因,寻找上海城市脉络中、文化基因里烙印的红色文化,牢记初心使命,赓续红色基因。

现场,上海人民广播电台首席主持人秦畅主持,上海大学海派文化研究中心主任陈东及中共上海市委党校副教授、“红色上海”主题教育馆策划人赵大朋以“海派文化,红色回响”主题展开,从上海文化土壤的包容开放着手,深入解读海派文化海纳百川的文化内核,探寻海派文化开拓创新的生命力源泉所在,重拾上海红色近现代史中的时代风华,搜集红色中国历史进程中的“上海印记”,聆听海派文化与红色文化的时代共鸣。

陈东认为,讲述中共二大的非虚构戏剧《辅德里》、讲述长征的芭蕾舞剧《闪闪的红星》、反映解放战争的沪剧《飞越七号桥》、杂技剧《战上海》等红色剧目,无不折射出上海这座城市最让人心动的地方,它永远是各种文化海纳百川融合包容的城市体现。“开放、创新、包容已成为上海最鲜明的品格。文艺作品的生产,包括党史的学习,用开放、包容、创新的态度学习,带来的效果将更加入耳入心。”陈东说道。

赵大朋指出,中国共产党很多早期领导人,特别是,上海早期党组织的重要成员,都有从事文字编辑经历,最早接触先进思想、成为马克思主义者,也和上海文化氛围有关,文化事业的发展和繁荣,为马克思主义在上海的传播奠定了重要基础。也因为上海的文化开放、包容、多元,为各种先进思潮进入中国提供了一种跳板或者是渠道。

波澜壮阔,历久弥坚的红色文化与海纳百川,兼收并蓄的海派文化在中国共产党的诞生地与初心始发地——上海碰撞融合,迸发出闪耀的火花。在互动环节结束后,各学员还在中共四大纪念馆序厅重温入党誓词并合影留念。

​青年报·青春上海记者 刘昕璐

编辑:陆天逸

来源:青春上海News—24小时青年报

返回上页 回到首页

青年报社 版权所有

广告热线:021-61173717 |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1-61177819 / 61177827 举报邮箱:services@why.com.cn    测试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