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让生活更美好|国际城市与建设产业的发展要低碳、绿色、可持续
青年报·青春上海见习记者 刘秦春/文、图
联合国现有173个国际日,而“世界城市日”是唯一一个由中国政府推动设立的国际日,是中国为全球城市可持续发展、构建人居领域命运共同体做出的一项重要贡献,而上海,是“世界城市日”的发源地。
今天上午,世界城市日中国主场配套活动“2021国际城市与建设产业论坛”在上海举行,论坛围绕“低碳城市、绿色发展”主题展开。
从2000年到2020年,我国城镇化率保持了高速增长。根据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资料,截至2020年11月,我国拥有超大城市七座,特大城市14座,与2019年相比数量均有增加,城镇人口比例进一步上升,2020年我国常住人口城镇化率达到了63.89%,2000年为36.09%,住建部计划财务与外事司二级巡视员李喆在致辞中指出这一现状。“当前我国已进入城市化建设中后期”,上海市住房和城乡建设管理委员会副主任张政进一步表示。
“可持续发展成功与否在于城市的发展是否是可持续的。”城市的可持续低碳绿色发展十分紧迫,联合国人居署中国办公室主任张振山在论坛上归纳了城市可持续发展的几个主要方面。首先是建设“紧凑型”城市,更好规划城市布局;其次要建设混合用地,城市建设不仅要考虑产业和经济,还要考虑居住地的问题;再者是城市街道的建设,过去中国城市更多的是通车的路,少有行人行车的街道,因而更为顺畅的交通、更宽阔的公共空间对于城市发展也有着重要作用。
碳达峰和碳中和战略下如何发展超低能耗建筑破解结构性茅盾?绿色循环低碳发展是当今世代科技革命和产业革命的方向,首都住房城乡建设领域新型智库首席专家王铁宏指出,一代人有一代人的担当,对建筑产业而言,这一任企业决策者要抓住数字化转型升级的未来已来和未来预期,包括+CIM、供应链、数字孪生、AI智慧建造和区块链等等。
“无论从短期还是长期来看,选择低碳和绿色发展路径才能产生最大经济社会和生态环境效益,是统筹协调应对气候、生态和污染这三大危机的最佳选择。”在今年2月召开的第五届联合国环境大会上,联合国环境署向大会提交的报告分析指出,气候变化、生物多样性丧失和生态系统退化、污染是全球环境面临的三大危机,这三大危机相互关联,因此,应对这些危机需要系统全面、统筹协调、协同推进,联合国环境署驻华首席代表涂瑞和在视频演讲中总结道。
城市对话环节,来自合肥、黄山、浏阳、宁乡等城市的地方政府负责人以及来自中国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和四川省大卫建筑设计有限公司的城市规划设计专家们分享了城市转型与绿色发展的实践经验、营商环境和未来城市发展前景;在企业对话环节中,来自广联达、上海地产、宝业集团、中亿丰集团、平安建投公司和英国BDP公司等中外行业龙头企业的企业家们分享了企业转型升级、低碳发展、智能化、数字化技术应用经验和发展前景等。
最终,论坛与会人士就以下几点达成共识: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进程中,城市的可持续发展举足轻重;城市的可持续发展与建设产业的高质量发展既密不可分,又相辅相成;在城市和建设产业发展的过程中,绿色和低碳是两个极其重要的核心要素;在追求绿色和低碳发展的同时,数字化、智能化是重要的实现技术手段;创新是城市可持续发展与建设产业高质量发展永恒的主题。
青年报·青春上海见习记者 刘秦春/文、图
编辑:梁文静
来源:青春上海News—24小时青年报
-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