顶尖科学家论坛|上海这两位高一学生,为何能“直通”顶尖科学家论坛?
青年报·青春上海记者 刘晶晶/文 吴恺/图、视频
程天葭和余泽玮,这两位来自上海的高一学生,都是以“直通”身份来参加这次世界顶尖科学家·科学T大会的。这也是科学T大会首次通过直通赛的方式选拔出参会的小科学家。他们究竟为何能“直达”这样的顶尖大会?记者与他们聊了聊。
▼ 程天葭 ▼
曾经一周的实验都在不断品尝失败
上海中学国际部的高一学生程天葭,通过基因剪切,研究了自噬基因Beclin 1与涡虫干细胞再生之间的关系,解释了再生与自噬两种生理过程中存在互助关系。这个科研项目让她“直通”了此次科学T大会。
之所以参加这次世界顶尖科学家论坛,她说主要是想要拓宽一些自己的视野,可以和这些顶尖科学家交流,也可以和其他那些和她同样喜欢科学的同学们一起交流。
“最开始报名的时候,只是看到学校有一个通知说有这么一个论坛,我们这些青少年也可以去申请参加,正好我很喜欢科学,也刚刚才参加了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就用之前做的课题申请报名了。”程天葭说,非常幸运就被选上了。
而经过昨晚的科学第一课,她用“非常正确”来形容自己来参会的决定。“昨天晚上我们上了第一课,听了那些顶尖科学‘大家’的分享,感觉拓宽了视野,让我意识到,一个高中生能做的研究其实还是很有局限性的。”程天葭告诉记者,像她之前完成的课题,其实只是科学里面非常小的一部分。
她意识到,科学还有很多东西可以去探索,“这是一个充满了未知的领域,这种感知让我非常激动,也非常想让自己以后也能够参与到这种未知的探索里面,希望以后能够和那些顶尖的科学家一样,站在一个更高的视角去看待科学,能够把问题想得更加深刻”。
程天葭最早接触生物是在六年级,学校开设的科学课上所讲的一些基础分子重组的内容让她产生了好奇心,DNA复制、细胞分裂这些内容,她从未了解过,“我只能自己去预习、复习,就这样开始接触到了遗传学问题”。她用实验的方式去测试一朵花的基因遗传,最后证明了自己的发现,这让她觉得很有成就感,“因为靠自己想通了一个问题”。
这之后,她对生物就产生了兴趣。而每一次的实验和研究课题之后,她都会感到自己之前所做的研究有些“浅显”。她想要以一个更广的视角更深入地了解生物学。这也是她希望能在这次顶尖科学家大会上收获的。“我希望未来可以有能力往更深层次思考,做出一个有实际意义也有理论意义的成果,对人类有用的研究成果。”
而无论是大科学家还是小科学家,所经历的科研过程都是枯燥的,也伴随着失败。程天葭曾经因为一个反应实验,所用的引物始终不能成功,一周的时间都不断在品尝失败。但最后终于成功时,她特别高兴。因为在她看来,失败的过程是可以让她不断学习的过程。
这次大会让她找到了不少志同道合的小伙伴,大家的生活方式、性格喜好不一样,因为不同的契机都喜欢上了科学,“有一位同学一个暑假做了两个项目,就是因为他对环境感兴趣,喜欢植物”。
未来,这个出生于2006年的小姑娘的理想是成为既能做科研又能做科普的人。她是学校化学社的社长,会教同学一些有关化学竞赛的知识,这种教人的过程她挺喜欢。她希望自己未来可以做科学方面的老师。“我希望能够建立一种能够方便所有人理解,而且不因通俗易懂而失去部分准确性的基础科学知识的科普方式。”
▼ 余泽玮 ▼
为了测试特征值做过100个试验
来自华东师范大学第二附属中学的高一学生余泽玮,这次“直通”顶科的项目是一个“为老”项目。
因为家中长辈意外跌倒受伤过世,他通过图形化ScratchPI编程工具,研制了一套独居老人智能语音跌倒交互监护系统,可监测老人意外摔倒的情况,并发送报警信息。这个项目分为检测、语音交互和在线监控三个模块。
检测模块利用陀螺仪,利用加速度的检测算法来检测老人是否跌倒;语音交互模块可以和老人进行语言交互,查天气、查时间,还能进行生活交流;在线监控模块则能让老人的监护人或是医护人员能够在他跌倒时及时救助。
这套系统,他花了整整一年时间来进行研究和验证。“像语音交互模块,我给老人试验过,但跌倒检测模块不太好找老人去试验,我就找了一些成年人。”为了找容易导致老人跌倒的动作特征,他做过100个相关的试验,每10个人做10组动作,来寻找“特征值”。做检测模块时,他先在自己身上试了几次,又让父母和父亲的同事来尝试,最后发现成功率在92%以上。
和程天葭一样,余泽玮也是在六年级时开始了科研尝试。引起他科研冲动的,同样是身边的故事——因为妈妈有一次回家时遇到下雨,没带伞,又不好意思问身边人借伞,他就想,为何不研发一个“共享雨伞”呢?
这次尝试之后,他就一直没有间断过科研摸索。他还曾经做过一个《伴侣VR看世界》的项目,期望让行动不便的老人借助VR技术去感受世界。这个小“暖男”的科研项目总是想要帮助身边的人。
会弹钢琴,在东方艺术中心登台表演过,还获得过学生运动会的击剑奖牌,但科研还是他的最爱。“科研可以提升我的自学能力,也能收获到新知识,还可以培养坚定不移的精神,有一个梦想、一个想法之后,就要坚定地向这个方向去前进,即使碰到困难也不要放弃。”余泽玮说。
萌生来参加顶尖科学家大会T大会的原因,是因为他曾经看到过有一年图灵奖获得者约翰·轩尼诗教授在顶尖科学家大会上所做的题为“AI赋能美好生活”的讲座。“我本来就很喜欢约翰·轩尼诗教授,我觉得他和我都是‘斜杠’人群,他是老人,我是青少年。”另一位给他带来影响的是二附中的学姐谈方琳。“她也是研究数学的,我看了她参会的经历,更坚定了我想来参加的决心。”
余泽玮很喜欢数学和计算机,他觉得代数和几何结合起来“非常好玩”。“数学的各种知识都是有用途的,比如导数的用途不只是让那些东西来求到它,甚至可以画出函数图像。”这些都让他觉得有意思。人工智能是他感兴趣的研究方向,这次大会,如何定义人工智能进化的结果是他想要和大家探讨的问题,或许不会得到答案,但他对过程充满期待。
青年报·青春上海记者 刘晶晶/文 吴恺/图、视频
编辑:梁文静
来源:青春上海News—24小时青年报
-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