残运会上海选手邹丽红:对生活充满向往,轮椅竞速改变了我的一生!
青年报·青春上海见习记者 崔子润
近日,全国第十一届残疾人运动会暨第八届特殊奥林匹克运动会,在西安落下帷幕。其中,上海代表团在本届残运会、特奥会上分别获得57金39银29铜、30金20银12铜。
在残奥会、残亚运会等国际大赛上多次为国争光的上海运动员邹丽红,在本届残运会、特奥会女子田径项目中获得多项金牌。今年37岁的她,以大满贯的优异成绩,给自己的体育生涯划上了完美的句号。青年报·青春上海记者对她进行了专访,她表示:“轮椅竞速改变了我的一生,让我对生活充满了向往。在13年的体育生涯中,我有过欢喜,也经历过悲伤。曾站在最高领奖台,也身处过谷底,起起伏伏,但我从来没放弃过,从未忘记我的初心。”
// 付出的汗水和泪水,值得 //
曾在东京残奥女子5000米T54级(轮椅竞速)决赛中,打破亚洲纪录的邹丽红,是位世界级战将,也是当之无愧的中国第一人。邹丽红先天性髋关节错位,从小右腿无法行走。按照伤残等级评定,轮椅运动员被分为T51-T54四个级别,她属于伤残等级最轻的T54级别。参加轮椅竞速比赛,需要双腿跪在轮椅上,也因此,她的左腿膝盖经常水肿。
没有一个人能随随便便成功。正是她这种不屈不挠、勇往直前的拼搏精神,才得以实现中国轮椅长距离竞赛的历史性突破。
在夺得田径女子1500米T54级比赛金牌后,她告诉记者:“开始我对这项运动一无所知,是教练的教导、队友的帮助,让我逐步成长。回忆过去,我经历过的全运会、亚运会、残奥会,都历历在目。我能通过努力,为祖国、为上海争夺荣誉,那么训练场上流过的汗水和泪水,都值得。”
一举拿下T54级轮椅竞速800米、1500米、5000米、马拉松,以及4x4接力5项赛事金牌后,邹丽红对自己的表现非常满意。其中,在本届残特奥会女子轮椅组T54级比赛中,面对西安的阴雨天气,邹丽红做了比东京残奥会时更加充分的准备。“提前两天就给我的手套重新装、重新粘。为了避免手套皮遇到水脱落,我还用线缝了一圈。”邹丽红说。即便如此,雨水还是浸湿了邹丽红的手套,使得她手和手套的贴合变得不再紧密,等比赛结束,她的手背关节位置几乎全都被磨破了。最终,依然以1小时43分39秒的成绩夺得本次冠军。
// 13年体育生涯磨砺,归来 //
比赛中的不确定因素有很多,尤其是随年龄增长,肩上、腿上、手腕上的伤病愈加,给邹丽红造成了很大的困扰。她坦言:“在今年残奥会之前,我一直受伤病的困扰,不能如愿取得好成绩。在东京残奥会结束以后隔离的20天里,我一直没有放弃,也没有气馁,积极备战。”下了赛场的邹丽红,内心更多的是感谢,“感谢上海,感谢大家对我的支持、关怀和照料。”
13年体育生涯使她磨砺,让她成长。如今,邹丽红做出了最重要的决定——退役!记得初露头角时的她,总是将架着轮椅往前冲作为自己的梦想,为梦想而战,是她的信念,也是她的初衷。一次次的拼尽全力,一次次的掌声鲜花,让她感受到自己努力换来的荣誉。但她清醒地认识到,她终将回归家庭。“这些年的东奔西走,我没能够好好的陪伴家人,特别是我的爱人,他是一名海警,工作时间不固定,所以我们在一起交流的时间更少了。我希望回归家庭,生儿育女,好好照顾家人。”
除了拥有成功的运动生涯,她曾于2018年10月,在雅加达举办的第三届亚残运会上,担任中国体育代表团旗手;2016年,她获得过“全国五一劳动奖章”“全国五四青年奖章”“全国三八红旗手”的荣誉称号。生命不息,前进不止。面对青年运动员,她表示:“克服困难最重要的还是自己的心理,自己的心理要坚定,一定不要放弃。虽然要离开这支队伍,但只要大家需要我,我愿意随时回来分享我的经验、故事。”
青年报·青春上海见习记者 崔子润
编辑:梁文静
来源:青春上海News—24小时青年报
-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