向前进,博青春|总书记的这道“命题作文”,4746名“考生”这样写
2021-11-07 青年

青年报·青春上海记者 陈嘉音/文 吴恺/图、视频

“中国愿同各国一道,共建开放型世界经济,让开放的春风温暖世界!”在第四届进博会开幕和中国加入世贸组织20周年之际,习近平总书记发表演讲,再次重申扩大开放的坚定决心。

这是一道来自总书记的“命题作文”:题目是“开放”,考试时间是11月5日—11月10日,4746位“小叶子考生”,以进博会为起点,以上海为考场,承载着中国与世界的期待,写好这篇“命题作文”。

 // 开放,就真切地发生身边 // 

“今天的我是‘保障者’,明天的我是‘助推者’”

“进博会就像一本专业课教材,上面画满了知识点。”上海海关学院“小叶子”王浩任穿着一身标配的红色志愿者套装,整个人看上去自信又大方。

恰逢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WTO)20周年的重要节点,这名“00后”对中国的开放举措侃侃而谈:入世以来,中国采取了一系列开放举措,包括降低关税、开放服务业、取消非关税壁垒。“这些我们在海关税收课上学过,但是亲眼看到积极备展的各国展商,我才知道我们国家已站在推动高水平开放的新起点上。”

从课本到现实,一场开放的进博会,让他看到了中国在世界经济活动中发挥着更加积极的作用。“在进博会期间,许多进口商可以享受更加优惠的政策,对于拓展市场具有很大的意义

如今,“进博会”这张招牌愈发闪亮,各国友商纷至沓来,也让“小叶子”带上了一份“开放”的天然属性。

“在志愿服务中,英语交流能力是基础,场馆的熟悉度也不可或缺,只有提前做好功课,才能向世界友人展现出中国青年的良好风貌和过硬本领,向世界展现充满开放活力的上海。”王浩任也对自己有了进一步的认识,“如果说,进博会体现了世界各国开放合作的强烈共识与共同行动,那么作为海关学院的志愿者,今天的我是‘保障者’,明天的我将会是它的‘助推者’。”

 // 开放,是面对朋友的真挚微笑 // 

“让世界看到中国的诚意、上海的诚意”

对于一个大学生而言,能亲眼目睹这个国际盛会已是少数,而将进博志愿者贯穿大学四年,则更是凤毛麟角。据团市委公布的数据显示,在4746名进博会志愿者中,连续四年参加志愿服务的为9人。

以时间来量化“小叶子”的“诚意”,总是最直观的。上海农林职业技术学院的朱美婷清楚地记得,第一届进博会,自己在上海机场安检入境维序岗位;第二届,她被安排在国家会展中心商务餐饮做志愿者;第三届,她的岗位是7号门的证件引导岗。今年,她在城市服务保障领导小组志愿者服务保障组里。进博会的大门越来越大,她对这场国际盛宴感触也越来越深,“这是一项高尚的事业。”

三则紧急失物招领电话,是同济大学“小叶子”薛梦凡第一次进博之旅的“最大的挑战”。她耐心安抚失主情绪,快速联络奔走,最后在一小时内成功找到失物,帮助其中一位展商顺利返航。“这次经历,让我对进博产生了更深的羁绊与责任。”她回忆道。

11月5日上午,第四届进博会与第四届虹桥国际经济论坛在上海如期拉开帷幕。论坛很宏大,讨论的是百年变局下的世界经济。但论坛也细微,从筹备到开幕,就连会议手册的一个标点符号,都需要细致,细致,再细致。

“就算是一个标点符号,我们也要反复琢磨,要让世界看到中国的诚意、上海的诚意。”会务文档翻译志愿者孔雪静来自上海外国语大学,是一名三年级“小叶子”,也是一名共产党员。

她说,认真、细致、谨慎是翻译组志愿者们始终秉持的工作态度。即便是一本小小的会务手册的翻译,其中都包含着无数次的查证、审校、核对,每一个字符、每一个标点都要反复核对,确保万无一失。“因为这些细节之处也是国家城市态度和形象的体现

 // 开放,是时代赋予“00后”的使命 // 

“岗位变了,志愿服务之心未变”

进博会是上海学子展现开放风采的舞台,更是他们展现自我的起点。记者发现,在进博会志愿者中,大多“小叶子”都有多重志愿者经历:花博会“小白鹭”、助残服务志愿者、一大纪念馆讲解员……

“变的是岗位,不变的是志愿服务之心。”――谈及进博会经历对自己的影响,不少“小叶子”都说了同样的话。

同济大学的三年级“小叶子”薛梦凡说,今年是她第三次服务于进博会,每一年的开幕式,她都在不同的场景下学习:第一年她是在新闻中心观看演讲,并服务于现场记录报道的记者;第二年她站在停车场进行来宾引导,在大棚内同负责安保的警卫人员一同线上观看学习;再到如今第三年,她再一次在线上观看学习。

“不同的岗位,同一种骄傲与自豪。”她如今的岗位是高校辅助管理,“我们是‘小叶子’,是千万为进博奉献付出的工作人员中的小小一员,协助展会顺利开展,做好自身防护,是我们义不容辞的责任。我们定将不负期望,竭尽所能,书写奋进的青春答卷,向世界展现中国青年的力量!”

对于大多数三年级和二年级的“小叶子”来说,成为进博会志愿者,带来的收获,除了阅历知识,更有满满的自豪感。

“小叶子”郑娟娟来自东华大学,她的岗位就在新闻中心,在她服务的资料取阅处,时常能看到驻足的外国记者和展商,“一开始我惊讶于他们流利的中文,后来我更惊讶于他们对上海的了解。”

“他们对中国文化和上海文化非常感兴趣。”她指着书架上的《中国文化》和上海城市图册说,“这些都是我推荐的‘热门’,面对外国参会人员的询问,我更多的是一种自豪感。”

 // 开放,诉说中国青年对世界的新期待 // 

“越来越多的‘奇迹’将会出现在家门口”

进博会培养了更具开放精神的一代年轻人,他们在黄金时期看到了全球化发展大势,也对未来有着自己的期待。在“小叶子”的眼里,未来的进博会是什么样的?

上海工艺美术职业学院的钱敏楠告诉记者,她是雕刻艺术设计专业的学生,进博会里的非遗项目让她眼前一亮。“在进博会上,非遗项目让来自全球各地的展商领略中国文化的魅力。会不会到了未来,我们青年学生的木雕作品也能出现在这里,甚至走出国门,与其他国家的‘非遗’进行交流?”她满怀期待地说。

同为雕刻艺术设计专业的楚营营,则把进博会看成是“毕业设计的灵感来源”。“进博会是一场世界经济交流的盛会,更是一次世界文化的碰撞会。科技潮品、建筑艺术精彩纷呈,难道还有比这更好的取材点吗?”楚营营笑着说道。

华东理工大学的“小叶子”陈晨刚过完19岁生日。作为一名来自国际卓越工程师学院的大一新生,她学习法语,接触法国文化,并接受着法国工程师教育理念的培养。“如果有机会,我明年也会继续报名。”她说道。

“这是一个里程碑。”金砖国家新开发银行行长马可曾这样评价中国入世,从此,中国更充分地融入了世界经济,实现了发展奇迹。

“对于一个土生土长的上海大学生来说,这种奇迹就在家门口。”最近,华东政法大学“小叶子”陶宙元的朋友圈被一座高达18米的高达机器人的照片刷爆,这是首座在日本本土以外亮相的高达立像。特斯拉首座红白配色,充满未来设计感的超级充电站也让他印象深刻。“这些都是上海对外开放的一些缩影,的的确确悄无声息地改变着我们的生活圈,让我们接触到了更多前沿的科技、不同的文化。”

上海青年与世界,这二者联结势头会越来越强劲,相信在未来,也会为中国的开放之路创造更多机遇。

青年报·青春上海记者 陈嘉音/文 吴恺/图、视频

编辑:梁文静

来源:青春上海News—24小时青年报

返回上页 回到首页

青年报社 版权所有

广告热线:021-61173717 |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1-61177819 / 61177827 举报邮箱:services@why.com.cn    测试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