住底层的阿婆免费当了半年保安,风貌区加梯加速度背后有何秘密?
2021-11-12 上海

青年报·青春上海记者 范彦萍/文 施培琦/图

“如果你觉得太吵,就搬出去住。”75岁的高阿婆对住在家里的孙子说。高阿婆家住康平路95号,今年3月份,小区启动了电梯加装工程,但加梯所涉大小建材物料都要从自家天井“穿堂而过”。原本加梯一事和住底层的她没有任何关系,从反对到默许再到积极配合开关铁门,当了7个多月的“保安”。随着阿婆态度的转变,一座漂亮的电梯也竣工在即。

电梯公司的初始方案通不过专家评审,85后居民区书记在业主中发现了一名青年设计师,三下两下提出了更优方案,评审通过了,业主的反对声也销声匿迹了。

衡复风貌区里有不少“百岁高龄”的老房子,其中不乏一些多层老公房。加梯难,但地处风貌区的加梯更难。今年以来,徐汇区天平路街道在党建引领下,想方设法破题。加速度的背后是三驾马车的智慧凝聚,青年力量在社区的闪现。

青年设计师巧化技术难题,老阿姨免费当“保安”

出生于1989年的叶丽莎是康平居民区党总支书记,康平路95号小区丙楼要加装电梯了,她首先想到的不是凭一己之力“死磕”,而是想到了借力。

加梯小组中的三人小组成员中有一名是80后,大家都是同龄人,彼此聊起来有共同语言,叶书记利用这股青年力量,让业主们对加梯一事达成共识。

在沟通会上,大家七嘴八舌地讨论方案,叶丽莎从中还挖掘了一位青年设计师业主。这位起初闷声不响、略有些腼腆的设计师的一个金点子,把原本陷入僵局的电梯公司的初始方案盘活了,减少了对居民采光的影响,让大家感激万分。

“我没做什么事,他们把我美化了。真的只是小事一桩。”设计师小艾给记者发来一张方案图,解释说,电梯公司的初始方案中有三个钢柱的位置不在一条直线上,红色线条为铝板外墙示意,不符合专家的评审意见;电梯公司调整方案中左右两排钢柱的轴线都对齐了,但电梯结构整体向右平移后,钢结构柱和铝板外墙紧贴一户居民的厨房窗户,居民对此有意见;于是,她提出了一点建议,最终方案保持钢结构柱位置不变,只将一面铝板外墙和电梯厅窗户移到柱子内侧,在视觉上和心理上都为居民厨房窗户留出了一定的空间。

方案通过了,但这只是“升级打怪”的第一步,在施工环节又遇到了堵点。原来,因为房屋结构的缘故,工程车进不了小区。若借由隔壁小区吊装物料,没有足够长的吊臂,也不够安全。唯一的方案,是将建材借道一墙之隔的衡山宾馆运动场地,再经由高阿婆家天井运进小区。这意味着所有建材物料要从居住在底层的高阿婆家的天井“穿堂而过”。

“这怎么行?”果不其然这一提议遭到了高阿婆的强烈反对。为了让她点头,在工作组的协调下,居民区书记和业委会负责人陪着高阿婆一家参观辖区内已经成功加梯的楼栋,逐渐打消了高阿婆关于噪音、安全等方面的诸多疑虑。

75岁的高阿婆自己也是楼组长,她说:“电梯装好了我以后发宣传资料不用再爬楼梯了。”点头后的她成了小区志愿者。早6点前晚8点后,车辆要进出。她成了负责开门的保安阿婆。

高阿婆孙子居住的房间和正在施工的电梯只有一墙之隔,孙子吐槽说施工声太吵了。高阿婆反过来劝他:“你嫌吵就搬出去住。”历时半年多,前不久,老人家开了大半年的天井院门终于关上了,而小区也收获了一座漂亮的电梯。

率先攻克难题,业委会主任成了加梯咨询顾问

踏入小区,地上铺设着保护钢板,工人们抹着水泥,电梯施工已进入尾声。随着近日高安路50弄4号、5号楼电梯加装迎来竣工,该小区将成为衡复历史文化风貌区内首个实现“整建制”加梯的老旧小区。

高安路50弄是上世纪80年代建造的6层楼老公房,小区3—5号内共有3幢6层多层住宅楼,共54套,一墙之隔的52、60、62号都是有着近百年历史的上海市优秀历史建筑,周边还有1号线地铁通行。由于小区地理位置的特殊,加装电梯的工作难度进一步加大。

2018年,小区3号楼的业主主动提出加装电梯的申请,街道领导高度重视,积极会同徐房集团及现代电梯公司,与历保、消防、绿化、物业等职能部门反复进行沟通协商。在设计方案时,既充分考虑风貌区管控要求、地铁运行规定,还尽可能减少噪音,增加大楼稳固,避免产生共振,最大限度地保护原有建筑,维护历史风貌。

在相关部门的共同努力下,2019年5月29日,风貌区内首个加装电梯工程顺利开工,作为风貌区内加装电梯的第一“试验田”,通过多次的实地勘测、技术论证,修改并完善相关方案,高安路50弄3号加梯工程终于在2019年12月20日圆满竣工。

有了“样板梯”,该小区4号、5号楼栋业主也心动不已。但因为个别业主反对而迟迟不能推动。随着上海市加装电梯新政的出台,明确加装电梯幢业主意愿征询通过比例由90%调整为三分之二业主参与,其中四分之三同意,而且还取消了一户否决。街道加梯站把握新政机遇,今年2月重新启动4号、5号楼栋电梯加装意见征询工作。

加梯工程重启,高安路50弄业委会副主任、3号楼加梯三人组成员张妙德成了其他楼栋的加梯咨询员,他不吝指导经验,让小区其他楼栋的加梯少走了许多弯路。

“除了本小区,还有其他小区的人找到我。”很快,这位加梯咨询员就声名远播。他不仅热心地给大家带看“样板梯”,还给远道而来取经的小区居民传授宝贵经验。

为了推进小区的加梯进展,楼栋内一些热心居民组成“加梯自治小组”,为加梯“保驾护航”。业委会主任沈冠军老人退休前是市建交委的领导,乐于助人的他在居民中享有很高威望。意见征询过程中,沈老爷子主动挨家挨户做思想工作,竭尽全力助力加梯。

高安居民区党总支书记邢婷婷也是一名85后青年“小巷总理”。她告诉记者,高安路50弄小区的情况较为复杂,早在2006年开始业主们就萌发了加梯的念头,但因为各种缘故迟迟没有推进。这次之所以能实现加梯全覆盖和所有人的努力分不开。有一对青年夫妻在集资环节遇到了难题,钱都在理财账户上,他们想尽办法问亲戚朋友借了首付款。还有的业主起初十分犹豫,在加梯启动后也表示愿意投支持票。

天平街道办事处主任何继清介绍说,今年以来,街道结合党史学习教育“我为群众办实事”实践活动,统筹各方资源和力量组建工作专班,发力推动历史文化风貌区老房加梯工作。以“一梯一方案,一栋一啃硬”的韧劲,想方设法破解难题。在群策群力下,今年计划实施加梯的10台电梯即将实现百分百竣工。年底,复兴中路1333弄等小区也将实现加梯“全覆盖”,让风貌区的居民们也能享受幸福生活。

青年报·青春上海记者 范彦萍/文 施培琦/图

编辑:张红叶

来源:青春上海News—24小时青年报

返回上页 回到首页

青年报社 版权所有

广告热线:021-61173717 |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1-61177819 / 61177827 举报邮箱:services@why.com.cn    测试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