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业可“私人订制”,教师可在线批改!智慧教育助力“双减”
2021-12-13 上海

青年报·青春上海记者 刘春霞

智慧作业机器人辅助教师给学生布置个性化作业,学生可通过机器人打印自己的专属作业,针对各自的薄弱环节进行巩固练习;作业完成后,学生扫描上传,教师即可在后台查看批改……12月13日上午,闵行区教育学院附属友爱实验中学展示的智慧化场景让人眼前一亮。

记者采访获悉,作为全国智慧教育实验区,闵行智慧教育助力“双减”的实践经验(即数据驱动下大规模因材施教的“1258工程”)已入选教育部“双减”典型案例,并在全国范围内进行推广。

点阵笔实时采集学生作答数据

机器人辅助教师布置个性化作业

12月13日上午,闵行区教育学院附属友爱实验中学九(5)班的同学们上了一节物理课,授课教师周卿倩这节课讲的是串联电路的应用。课堂上,学生们在作业本上答题,作答数据图片和作答轨迹信息就同步“汇聚”到了后台,老师可精准掌握学生的答题对错率,并针对典型错误进行讲解。帮助实现这一场景的“奥秘”,就是学生们手中使用的点阵笔!

这支看起来和普通笔没啥差别的点阵笔,可实现学生作答数据图片及作答轨迹信息等数据的自动采集缓存及实时传输,在契合学生传统书写习惯、回归纸笔、保护视力的前提下,实现作业场景下学生作答数据的高效采集。

校长黄超群介绍说,学生书写答题时,点阵笔实时采集作答数据,同步为教师反馈学生的学科知识掌握情况,为教师提供反映学生学习的可视化报告,帮助教师了解学生个体差异,从而进行更有针对性、有温度的教学引导。“这样使更多的学生可以收到教师的个性化点评,让学生感受到教育的温度,从而进一步增加学生学习兴趣及学习动力。”

作业是学校教育教学中的重要环节,是课堂教学的巩固和延伸,“双减”政策也对学校的专业水平、内涵发展提出了前所未有的挑战。为了给学生适切的作业,真正落实减负增效,闵教院附属友爱实验中学自2019年起就探索数字化赋能推进学校作业管理。在校本作业1.0阶段,学校落实分层教学、指导学生个性化学习,而校本作业2.0阶段,学校引入点阵笔实现数据采集更多样。黄超群校长表示,每个学生在独有的“学习空间”2.0中,可进行知识点学习、错题练习、能力测评,根据学生的答题情况,系统可以根据学生一段时期内作业或者练习情况自动或者根据教师手动选题生成学生的个性化作业单,进行分层作业布置。从而形成一个围绕“学-练-测”的自主学习的闭环。

同时,为充分利用好学生在校的碎片化时间,学校还配备了智慧作业机器人与智能学习舱,智慧作业机器人可辅助教师布置个性化作业,为学生提供学习建议,学生可通过机器人打印自己的专属作业,针对各自的薄弱环节进行巩固练习。作业完成后,学生扫描上传,教师即可在后台查看批改。在“双减”课后服务在校时段,学有余力或是需寻求帮助的同学,可在独立的智能学习舱完成自主学习。基于学情诊断和精准把握,学习舱内的模块可以为学生推送个性错题集、举一反三拓展练习等学习资源。这些智慧化场景和设施,相当程度上提高了学生的学习效率,减轻了课业负担。

技术赋能提升课后服务质量

闵行“1258”工程显现成效

随着“双减”政策实施,华东师大附属紫竹小学开设了五大领域120门课程,其中引进的课程占了60%。为了提升课后服务的质量,学校也引入了各种数字化技术手段。

校长张计蕾介绍说,每天15:30-16:30是作业夕习时段,学校通过小程序的作业统筹功能,加强作业全过程智能化管理。“每天15:30前,各学科老师在小程序上报备作业,勾选或填写作业类型、作业内容、作业预估时长的信息。平台智能汇总信息,自动生成每日作业公示单。”张计蕾透露,作业告警阈值促进学科老师对作业时长进行控制,班主任和年级组长可机动调整各科作业比例结构。通过全员导师记录学生完成作业的实际时长,让学生在有限度的作业中,提高完成效率。

同时,作业跟踪日常化,黄金10分钟扫描,在不改变师生学习和工作习惯的基础上,小程序高效采集日常作业数据,多维度科学分析;作业评价链接“知识水平”,基础数据库中,有专家智库对知识点进行精细标注的习题,教师解读数据,研判问题,有针对性地跟进时,可以适度推送类似练习,提供分层辅导精练等。

在16:30—17:30的社团课程时段,学校利用体质健康数据、绿色指标数据、质量监测数据等表现性评价数据,构建有活力和张力的高质量社团课程。如体育学科——依托体质健康的白皮书数据,整理出各年级体育“学困生”和“临界生”,通过与华东师大体健学院联动创设的体适能社团训练提升这个群体学生的体质健康。学校通过“智能学程平台”,实现选课自主化和评价立体化。课后服务的选课菜单是推送到家长手机的,而选课的结果数据经过梳理,可以呈现出学生缺失的学习领域,让老师可以引导学生全面发展,同时又能为学校课程优化提供依据。

闵行区教育党工委书记、教育局局长恽敏霞表示,闵行区智慧教育整体部署了“1258 工程”,即1个云平台、2种助手、5类用户、8大场景。作为贯彻落实“双减”的有益有效探索,数据驱动下大规模因材施教的闵行“1258”工程已经显现成效。

市教委副主任李永智认为,闵行区作为全国智慧教育示范区,在数字化赋能“双减”的实践过程中大胆探索。从闵行实践中可以看出,以数据驱动,技术赋能为核心的数字化转型工作,在推进“双减”贯彻落实中,大有可为,空间广阔。

青年报·青春上海记者 刘春霞

编辑:陆天逸

来源:青春上海News—24小时青年报

返回上页 回到首页

青年报社 版权所有

广告热线:021-61173717 |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1-61177819 / 61177827 举报邮箱:services@why.com.cn    测试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