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教授院士邂逅抖音科普短视频,Z世代爱上《十万个为什么》
2021-12-15 青年

青年报·青春上海记者 陈泳均

如何让Z世代对科学产生好奇心,从而爱上科学?在抖音上,上海同济大学退休物理学教授吴於人,化身“不刷题的吴姥姥”;为海洋地质研究摇旗呐喊的汪品先院士,化身“海洋科普老顽童品先爷爷”……这些权威科普达人让Z世代爱上《十万个为什么》。正如吴姥姥接受青年报·青春上海记者采访时所言“科普还是要从娃娃抓起”,短视频的易懂性和趣味性更符合青少年的接受能力。

同济大学退休教授化身“不刷题的吴姥姥”

希望用短视频让Z世代爱上真正的物理

一副黑框眼镜,一件宛如百宝箱的灰色马甲,还有那被岁月染白的头发……在“不刷题的吴姥姥”抖音科普视频里,上海同济大学退休教授吴於人俨然是位温暖的“姥姥”,启发Z世代对科学的好奇心,目前拥有百万粉丝。

谈及为什么用短视频的方式解答《十万个为什么》中的部分物理问题,吴教授坦言:“《十万个为什么》作为科学启蒙读物,我想用更能说明白的方式,把科学知识讲得更清楚,让年轻人更喜欢。”而这也是吴教授拍摄物理科普短视频的初衷。“孩子们为什么会觉得物理难?学物理不是背题目,应该学习真正的物理知识,掌握学物理的方法。”

用铁锅演示天眼、用扫帚模拟太空中的宇宙射线、用牙签串起三个花生来解释稳定平衡……在抖音上,吴教授绘声绘色的讲解,生动形象的道具,深入浅出的科普,让年轻人不知不觉对物理知识产生兴趣,甚至也想亲自模拟物理小实验。退休前,吴教授在同济大学做了近20年的演示实验室主任,在她的多番努力下,建立了面向青少年开放的物理探索实验室。

“我现在拍摄短视频的不少经验,源于大学授课时的演示教学经历。”在短视频中,为了解释清楚太空中的宇宙射线长什么样,吴姥姥右手举起一把竹扫帚,左手从扫帚柄划到末须端。通过身边形象化的小道具,一下子让网友理解,宇宙射线的轨迹就像扫帚一样,从能量集中到渐渐减弱和分散。“从产生兴趣到转化为学习物理的动力,再到不断努力探索物理,我希望通过拍摄科普短视频,让更多人爱上真正的物理。”吴教授如是说道。

开抖音账号的“潮”院士汪品先

从撰写《十万个为什么》到拍科普短视频

在抖音短视频的个性签名上,海洋地质学家、中国科学院院士汪品先给自己起了个有趣的外号“海洋科普老顽童品先爷爷”,还自我调侃自己是全网年龄最大的“深潜院士”。这位亲切的品先爷爷,曾率领团队实现南海的深海科学钻探,建立起中国第一个海底综合观测深网系统——东海海底观测小衢山试验站。

深海是什么样的?深海里有什么?海洋里的头号垃圾是什么?在抖音短视频里,汪院士用引人入胜的语言揭开了海洋的神秘面纱,即便是复杂的逻辑环节,也被汪院士用简单通俗的语言讲解得妙趣横生,说到知识点关键处忍不住有些手舞足蹈起来。汪院士之所以能够清晰又严谨地科普海洋知识,离不开他多年躬身科研一线的经历。他对“深海”有着近乎执念的追求,为了研究南海演变和东亚古气候,82岁的汪院士还曾9天3次深潜南海。

为了让更多年轻人对海洋探索产生兴趣,汪院士曾担任第六版《十万个为什么》海洋分卷主编。在书中,他设置了近300个问题,自己撰写或请相关专家回答。“《十万个为什么》里有大量的富矿没有开发出来,有很多故事可以用生动的视频形式讲解出来,因此我接受了抖音的邀请,用科普视频再来诠释《十万个为什么》,未来我会继续做科普短视频,让青少年对科学产生好奇心和探索欲。”

科普短视频诠释《十万个为什么》

用年轻人喜闻乐见的方式传播科学知识

当知识科普邂逅短视频,当平台牵线院士教授,知识走出了教室和科研所,顺着网线来到年轻人面前。脑洞大开的道具,浅显易懂的语言,严密清晰的逻辑……过去几年,越来越多的专家学者入驻抖音,在青少年和科普之间搭起了一座桥。数据显示,过去一年,抖音上泛知识内容播放量同比增长74%。

短视频平台如何逐步构建优质的青少年内容生态?抖音相关负责人表示,文化教育目前已经成为抖音上较大的内容品类,打造丰富多彩的高质量知识内容,可以让青少年拥有越来越好的上网体验。今年以来,抖音不断加大对青少年知识内容投入,发起“萌知计划”“少年科学说”“开学科普季”等多项活动,并逐步引入学术机构、行业专家、出版社、公益组织、学者教师等多种类型创作者,丰富平台适合青少年的优质内容。

青年报·青春上海记者 陈泳均

编辑:张红叶

来源:青春上海News—24小时青年报

返回上页 回到首页

青年报社 版权所有

广告热线:021-61173717 |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1-61177819 / 61177827 举报邮箱:services@why.com.cn    测试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