岁寒知松柏,盆景览胜百味生
2021-12-26 生活

筠园家庭生活。本文受访者供图

青年报见习记者 丁文佳

步入因紧邻黄浦江而得名的三林镇临江村,于庞家宅内低矮错落的粉墙黛瓦之间,连通浦江两岸的徐浦大桥赫然跃入眼帘。回过神来,沿着挨家挨户晾晒的腊肉烟火气一路荡进巷陌深处,直到撞见高耸的马头墙上“筠园”二字才停步。初见此名,恍然是一处园林景点,但其实这是上海市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海派盆景技艺市级代表性传承人庞燮庭的住宅。 

《人杰地灵》

  庭院里150余年的黑松  

敲开古朴大门,庞燮庭的爱人庞治芬迎了出来,恳切告知庞燮庭正在从三林海派盆景园赶回来的路上。三林海派盆景园位于三林世博家园市民中心五楼户外平台上,庞燮庭从家里陆续搬了千余盆盆景过去展览,并亲力亲为坚持日常养护。采访当天,天气预报提示第二天气温将跌至零下,庞燮庭便起了大早匆匆赶去把一些相对脆弱的盆景移到室内,这样来回需要两小时的公交车车程,现年75岁的他已经坚持了十几年。

庞治芬介绍,海派盆景取材多以常绿的松、柏为主,这些不怕冷好养活,见泥土泛白浇点水即可,而像广东的三角梅在上海不易存活。望着庭院里150余岁的黑松盆景出神之际,庞燮庭迈着急匆匆的脚步推开了家门。“要从正面这个角度拍。”见记者拍照,他立马细心指引其中观赏奥秘。尽管俗谓“外行看热闹”,但这“热闹”也终究需要有内行传承门道才叫好。原来,庞燮庭主张以近景、中景、远景的层次构建视觉效果,树石结合之外,辅以人物摆件的比例来点明盆内景色端倪。海派盆景的技艺精要,庞燮庭以“意境”来一言以蔽之,区区二字却需要以扎实的美术功底和中国传统文化底蕴来支撑。就像这间数百年的庞家祖宅,“筠园”二字背后是七八代人对盆景技艺凝聚的心血,很多年代悠久的老盆都被好好保存了下来。

“以前看这么大,现在看看也这么大。”23岁那年,庞燮庭投亲插队回到筠园,那时候庭院里的黑松、黄杨、紫薇、腊梅也像如今这般模样。1975年结婚前夕,庞燮庭把曾祖母周金妹小心翼翼保护起来的“採云轩”匾额重新挂上客堂间的横梁。庞家数代行医,当时给松江府知府治病使之康复后,祖上被赠送一块匾额,祖上随即以休闲时间摆弄的盆景回赠。在动乱的年代里,周金妹藏起匾额,充作木箱的盖子,以此为掩护,这才顺利传到庞燮庭这一代。庞燮庭退休前在国有食品公司担任法人代表,虽没有从医,重启280年历史的“採云轩”后,却以业余时间一门心思把祖上的盆景爱好成就为海派盆景技艺。

庞盛栋在学校开展盆景讲座。

  客堂间里回响的历史  

坐在“採云轩”下方的会客桌,尽在目前的一连串老物件几乎错落在一瞬间,伴随着整点钟声的深沉回荡,老宅的记忆被调遣得环环紧扣。庞燮庭的父亲庞兆祥是周家渡地段医院创始人,也爱在医院里摆放自己营造的盆景。五六岁时,趁着父亲出诊,庞燮庭在家里用小草、青苔、石头、小树拼凑出了人生中的第一件盆景作品。他并不是以祖传的树桩栽培法独见铿锵,而是以石头的劲峭增添海纳百川特色。以传统树桩盆景栽培法、学画入门典籍《芥子园画谱》、中国赏石文化三者结合创新传承盆景技艺,如此三项,庞燮庭集大成而导之先路。

庞燮庭经常翻阅的《芥子园画谱》是祖传清代版本,他小时候就在祖父庞志余的指导下照着画谱临摹,这是创作盆景画意造型的基础。着手制作盆景并不需要耗费太久时间,甚至操作台都很简易,所有的功夫都花在心中如何营造一幅山水画卷。这几近所有艺术创作的惯例,但对于海派盆景而言,看似小小一株松、柏等往往需要栽培二三十年才能成形使用。比如75后的儿子庞盛栋如今制作的盆景,所用材料正是他幼年时种下的,与植株共同成长的妙趣充斥着自然的喜悦,仿佛也是得之于体察百味人生的人之常情。

庞盛栋与父亲一样,也从小深受家族世代书香浸润,擅长书法与绘画,这无疑是盆景意境之源。庞燮庭在塘桥中学上学时被当时的校长殷济仁赏识。殷济仁毕业于历史上著名的美术院校——苏州美专,从庞燮庭的盆景作品中看到了天赋,于是引荐他到青年宫听程十发、唐云、刘旦宅等大师的授课。庞燮庭回忆这段过往,笑着将之概括为“听故事”,美术大师们深入浅出的讲解再一次将庞燮庭引领进艺术殿堂。如今在这间客堂间,挂着庞燮庭的书法名家挚友们相赠的作品,其中一幅落款于1985年的书法是书法名家桑仲元赠予时年八岁的庞盛栋的,“谦虚谨慎”这四字伴随着庞盛栋的成长。

从事盆景制作20余年,庞盛栋现在已成为区级代表性传承人。在工作之余,他每周都要抽两天回到筠园,跟着父亲一起打理和创作盆景,父子二人互相探讨的场景最有深醇之思,是非遗技艺后继有人的宽慰。

筠园天台。

  天台上1300余盆的匠心  

沿着狭窄的楼梯登上三楼天台,园林建筑制式下铺排着满目葱茏。在这冬至时节,松筠之节仿佛就在这里现身说法。“越绿越好,这说明它在健康地自然生长。”庞燮庭表示,海派盆景虽形制丰富,也不拘泥于形式,但他最忌讳“抽丝剥皮”,即为了达到心中的造型而采取一系列伤害植株的方式。祖辈的树桩栽培法虽不因循此法,但偶用铁丝缠绕固定形态,到了庞盛栋手里直接摈弃,以实景来妙法自然营造意境,庞燮庭也得以看到儿子对盆景的独到创新。

对于儿子的作品,庞燮庭以“灵气”二字加以赞许。在一盆以找寻浦江源头为主题构思的《人杰地灵》中,庞盛栋说服父亲在一个盆中摆放二十几种植株,颠覆了以往的创作思路,最终各得其所。这件作品在2013年获得国际盆景大会银奖,中国盆景权威杂志《花木盆景》评论:“在作品前反复观赏揣摩,有如观看高水平体操、跳水比赛一般,以作者卓越的驾驭能力与其采用的‘高难度系数’,有异曲同工之妙。”庞家父子的盆景作品在国内外大赛上屡屡获奖,面对言语不通的国际友人竖起的大拇指,庞燮庭喜形于色:“盆景艺术是世界的。”但他更坚持自己的松筠之节,每每被认作是其他亚洲国家的作品,他都要站出来声明这是中国的盆景技艺。自从2005年第一次见诸报道,庞燮庭的作品除参赛,也先后在进博会、花博会等重大展会上亮相,如今,这些作品都依旧被呵护生长在筠园里,给前来参观的众多海派盆景、海派文化爱好者和学生们欣赏学习。

因父子俩对实景营造的极致追求,于是在修剪之力中特见其格调,不仅石头走势要跟树一样,每一次修剪都是一个与树对话的过程,这是不能脱离传统文化的厚泽来模仿的。庞燮庭的爱人庞治芬看到父子俩修剪下来的树枝,总会小心收集起来重新移植到新盆里,于是天台地上堆满了不同种类的松树盆栽,由于松树生长极其缓慢,因此这些小盆栽无一不透露着可喜可爱。每年春季如期举行的三林庙会,是上海市民文化节的一项重要活动,庞家除了展览海派盆景作品,还会以低廉价格出售或者赠送这些松树小盆栽,以此培养市民对海派盆景的兴趣。

站在天台上俯瞰庭院里的两棵紫薇古树,在寒风中褪尽了夏秋季节盛开的深桃红盛景,瘦骨嶙峋的枝干直指苍穹。怅然若失间,庞燮庭说:“紫薇花又叫百日红,绽放百日后,现在到了品味它骨格的时候,就像书法笔锋,苍劲有力。”如此看来,营造和赏味景色,在庞家的筠园里,是熔铸为一的精神趣向。

青年报见习记者 丁文佳

来源:青年报

返回上页 回到首页

青年报社 版权所有

广告热线:021-61173717 |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1-61177819 / 61177827 举报邮箱:services@why.com.cn    测试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