唤醒街区活力,回归人的需要,做烟火气和潮流圈的“破壁人”
兼顾潮流和生活的城市空间备受好评。受访者供图
青年报见习记者 丁文佳
一大清早兜一圈菜场,等不及满载而归,转身到几米开外的咖啡店续上一天活力,或是周末喝完下午茶,还没藏起优雅就一头扎进隔壁菜场,烟火气来得猝不及防。城市的融合生活究竟能玩出哪些花样?近日,随着武夷MIX320园区里“我家菜场”开门迎客,为潮流聚集与社区服务的碰撞融合进行了一场现身说法。
一个菜场的破圈
位于武夷路304号的“我家菜场”前身是美加乐菜场,自2008年运营,2019年初投入改建。如今,居民们回到这个依傍于工业风园区的菜场,不仅看到了近一半的老面孔摊贩,还见到了一批优质新商户。
改头换面后的菜场占地面积810平方米,有着近50个摊位,每个摊位的门头都以老上海竹编的非遗元素呈现。纵深状的摊位布局井然有序,同时还划出两个摊位置入了裁缝、小家电及钟表维修等便民业态。接地气的平价菜场不止步于此,各摊位安装有智能电子秤,明码标价的同时滚动播放今日菜价。值得一提的是,菜场地下室内还引进了可处理厨余垃圾的“神器”,能将产生的湿垃圾转化成有机肥料。
放眼隔壁武夷路320弄,很难料想这时尚潮流气息与“我家菜场”一起构成了武夷MIX320园区。园区并不仅仅是网红打卡点,更保留和新设了社区多元服务内容,在城市更新中保留十足的烟火气,轻松营造“一刻钟便民生活圈”。
一次静雅的坚守
作为上海永不拓宽的64条小马路之一,武夷路见证了上海近百年的岁月变迁。在修旧如旧的老建筑更新浪潮下,武夷路304号和320弄很快被标记为“武夷路城市更新一号块”,是长宁区政府武夷路整体城市更新工程的重点项目之一。武夷路304号还有个更早的前身是上海第一泵厂,而武夷路320弄原为江苏路街道卫生服务中心。更新后的项目正式命名为“武夷MIX320”,以T型铺排街区,整体更新面积约6800平方米。
据悉,“MIX”意为融合,即融合不同年代沉淀、融合不同风格建筑、融合各类潮流业态、融合时尚跨界玩法。招商立足“融合之地、潮乐坐标”的定位,抢占国内多家“首店”入驻。据园区负责人介绍,园区鼓励商户碰撞出新创意,例如黑胶唱片主题咖啡餐吧武宫,是原来在乌鲁木齐路上一家有名的小店。此番入驻重新取名“武宫”,是要打造“武夷路上的文化宫”。
在小马路上打造园区,是否打破“静雅武夷”的定位?园区在招商之初就考虑到了把沿街的静谧还给居民,因此都是相对安静的店铺,比如烘焙、咖啡店、设计师品牌的服装零售等。随着深入园区内部,才会发现一片相对热闹的餐饮区,不仅远离居民区,也与后面的办公楼形成时间差,互不打扰。武夷MIX320不仅激活了成片的历史风貌街区,也唤醒了街区活力,更好地回归人的需要。
青年报见习记者 丁文佳
来源:青年报
-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