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听两会|从小细节到大政策,青年委员们的关注很“接地气”
2022-01-21 青年

青年报·青春上海记者 刘晶晶/文 常鑫/图、视频 

青年如何常态化参与社区治理、“双减”背景下如何体现校园“温度”、乡村振兴如何吸引人才……从小的细节到大的政策,这次两会上,80后青年委员们关心的话题丰富多样,提出的建议也切实可行。

 数字化转型更需要青年来社区造血 

城市数字化转型,需要全新的治理理念,青年群体是城市社区最需要的新生治理力量。市物业管理事务中心主任、党总支副书记樊好委员所关注的,正是如何让青年的有生力量深入到社区,为社区治理造血。

“青年群体是城市社区中所需要的新生治理力量的最优选择。”樊好向记者表示,青年人最富活力和创造力、最熟悉新理念、新思想,作为数字化时代的“土著”,青年人也是最能充分理解和熟练运用数字化技术的群体。

在新时代城市社区治理新要求的背景下,如何将青年工作的视野重新回归社区,如何有效引导青年参与城市社区治理,将青年力量转化为社区治理的新兴主体力量,就成为了新时代共青团工作的一项重要议题。

樊好表示,团市委近年来围绕青年骨干进业委会采取了一系列措施,取得一定成效,随着城市数字化转型的不断深入,也需要进一步引领青年常态化参与城市社区治理。“青年进社区工作‘升级版’要扩大视野,加强整体设计,更加全面融入党建引领社区治理格局,让青年在社区治理的地位和作用更加凸显。”他表示,可充分借助青年力量,将数字化思维运用到社区治理之中,将已经探索形成的各类应用场景有机匹配到社区治理之中。

在团的工作层面,可以加强社区内部的功能性共青团组织建设和运行探索。在青年工作层面,更加广泛动员引导小区青少年参与到社区建设中来。樊好表示,这就需要更加充分发挥好共青团组织的优势,将社区内的团员青年和少先队员广泛动员起来,既极大程度上充实了社区治理的青春力量,也达到了对青少年实践育人的目的。

 关注议题都来自于城市一线“末梢神经” 

樊好的另一个提案是有关于探索构建创新基层自治新格局的建议。基层治理是国家治理的“微细胞”,既是公共治理的“最后一公里”,也是人民群众感知公共服务效度和温度的“神经末梢”。他建议要建设基层组织数字化平台,将基层党组织打造成为协调行政圈、社会圈和生活圈的组织数字中枢。在数字化的基础上,建立社区“协同治理”平台和社区“一门式”服务平台。

依托市民政局“心愿码”社区新型基础设施平台,他还建议可以形成一个民主议事“全过程”线上平台,推动社区民意线上采集,社区议题线上公开征集,居民议事线上参与。构建以居民协商民主为核心、业主表决民主为以支撑的基层自治新格局,切实落实“听证会、协调会和评议会”等议事制度,实现“居民的事情,居民说了算”,凝聚最大共识、形成最大合力,引导社区各方协商解决社区难事,探索出破解“老社区”治理难题的新路,推动将社区建成全过程民主的数字实践地和创新先行区。

同样是结合自身的工作,金山区张堰镇党委副书记、镇长李芳委员最关注的还是乡村振兴人才问题。“乡村振兴进一步发展,最重要的是吸引人才。现在五个新城的建设如火如荼,但对于我们这些其他的郊区,同样也需要有一定的人才政策扶持。”李芳表示,她一直在金山工作生活,现在有不少企业在招收青年人才时,发现比前两年应聘者明显少了。“我们希望对于我们这些不在五个新城范围内的其他郊区,也能有一些相应的扶持政策,不要让人才产生流失,被完全虹吸掉了。”

上海东方卫视中心主持人麻伊琳委员今年关注的则是一个特别细节的问题——能在上海的中小学里完成空调全覆盖。“‘双减’政策实施后,有些晚托的小朋友回家会比较晚,冬天或者夏天在教室里就会比较辛苦,但我发现有些学校可能是因为配电问题,或者教学楼是在老校区,中心城区建筑比较老,不方便安装空调。”说,这个小小的民生问题如果能被解决,也是可以惠及每个孩子,体现校园“温度”的。

青年报·青春上海记者 刘晶晶/文 常鑫/图、视频

编辑:张红叶

来源:青春上海News—24小时青年报

返回上页 回到首页

青年报社 版权所有

广告热线:021-61173717 |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1-61177819 / 61177827 举报邮箱:services@why.com.cn    测试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