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春守护城市丨有种坚守,我们始终在发热门诊
感染新冠病毒的患者以发热、干咳、乏力等为主要表现,发热门诊成为了医护人员和病毒“亲密接触”的第一线。
在2022年的春节假期,上海市第十人民医院感染科医生张博佳正和无数青年医护一起,无怨无悔选择了坚守在防控疫情一线的发热门诊。来自患者的一句“新年快乐”,就是最好的新年礼物。
青年报记者 顾金华
最早投入战斗的感染科医生
“你是什么时间开始发热的?”“有没有咳嗽的症状?”“最近都去过哪里?”……发热门诊是疫情防控中重要的一环,旨在第一时刻把发热病人与其余病人进行区分,阻断传播途径。在发热门诊,张博佳严格按照诊断标准筛查发热病人,不放过任何一例疑似病例。
2020年年初,新冠疫情在国内暴发后,科室和医院的节奏完全变了。作为一名感染科医生,1984年出生的张博佳觉得投入到防疫一线工作义不容辞。在第一时间,她和小伙伴们全部投入了这场“战斗”,一直坚守到现在。
戴口罩、帽子、鞋套、橡胶手套、面屏,穿防护服等,是张博佳和同事们每天开始接诊前需要完成的必备工作,而这套“装备”在这群医护人员身上一穿就是很长时间……由于疫情防控需要及发热门诊的特殊性,上厕所成为他们最为“讨厌”的事。
“穿起这套防护装备,就不能随意转动头,一天班上下来,整个脖子都是酸痛的;口罩的防护性虽然好,但是戴的时间长了也会有点透不过气;但这是为了患者和保护自己,我们必须坚持住。”张博佳说。
回忆起当初的情形,张博佳坦言,“忙碌而紧张”。“患者一旦进入发热门诊,我们就要开始对其进行流调,如果是从有确诊病例地区回来的人员,还需要进行更为详细的流调。”面对源源不断的患者,医务人员需要详细询问患者流行病学史、进行查体和实验室及影像学检查,完善相关诊疗,如果有需要可以立即申请院内、院外专家会诊,疑似患者立即就地隔离,一旦确诊将被转至上海市公共卫生临床中心进行进一步治疗。
疫情严峻的那段时间,只要有需要,不管前半夜还是后半夜,张博佳都会从家里出来,赶到发热门诊;微信群里只要有一点声音,她都会从浅眠中醒来,查看是否有增援需求。
假期不“停摆”的发热门诊
“您的各项检查结果已经出来了,只是普通感冒发热,不要紧张,回去好好休息吧。”在发热门诊,张博佳安慰着前来就诊的发热患者,让她安心回家过节。
特殊时期出现发热很多人都会感觉紧张,所以对每位患者都要仔细询问病史和流行病学史,并进行核酸及抗体采样。张博佳告诉记者,她在问诊时,除了问症状外,还要对是否有疫源接触史进行刨根问底。对于张博佳这群青年医生而言,如今忙碌已是常态,但是压力却始终在。特别是在春节这种节假日,她会提醒自己“仔细再仔细”,就怕遗漏掉任何一例病例。
生活中的张博佳性格开朗,而她的积极乐观也能传递给前来发热门诊的患者。除了反复问诊和开具检查外,张博佳做得最多的就是去安慰患者,让大家不要过度紧张。而大多患者比较配合,虽然刚开始他们会有一些紧张,但是被排除之后就开心地笑了起来......
压力之外,张博佳觉得自己很有“底气”,这份底气来自自己的团队,也来自整个上海。因为遇到自己不能确定的患者,她会请科里的上级老师一起分析把关,“我不是一个人在排筛患者是否有新冠可能,而是依靠我们的整个团队。有些特殊病人会诊结束后,我会跟踪随访,及时和床位医生沟通”。
上海市第十人民医院感染科医生张博佳正和青年医护人员一起,坚守在防控疫情一线的发热门诊。本版图片受访者供图
一句新年快乐 一份最好的新年礼物
过年春节值班,其实对所有医护来说并不陌生。张博佳的老家在河北,对她而言,春节很少有特别的仪式感,假期值班早已成常态。
国内疫情仍时有反复,就在上个月,上海连续出现本土确诊病例,第十人民医院发热门诊的工作量也多了起来。张博佳告诉记者,在疫情防控常态化以及就地过年的号召下,这两年留沪过年的人非常多,来发热门诊就诊的患者也不少。不过,科室的小伙伴们基本也都坚守在岗位上。
“新冠疫情,让年轻的我们更加意识到肩上的责任之重。”张博佳说,有的同事鏖战一夜,摘下护目镜后双眼通红,有人因为长时间戴着口罩脸上都破皮了,一旁休息室一盒盒没有来得及吃的盒饭已经变得冰凉……每当看到这些,她常常觉得心里复杂。还好,一条条朋友的微信、一句句同事间的玩笑,每一个细微之处都传递着温暖,也缓解着大家的压力。这个春节没有特别准备年夜饭,在发热门诊吃东西不方便,但是在彼此的祝福中,这个新年忙碌而有意义。在大家眼里,彼此之间早已既是战友,又是家人。
至于家人,虽然不能陪伴在他们身边,但是他们都能理解、支持。春节前,父母已经在电话里反复叮嘱。“吃好、休息好、防护好,保持肌体抵抗力,啥时候回来家里给你做好吃的了。”张博佳说:“疫情就是命令,身为‘感染人’,责无旁贷,感谢家人理解,我会好好保护自己。”
无论疫情前还是疫情后,张博佳的想法都很简单:做那个简单、平凡、坚守医者初心的自己。面对复杂的疫情防控形势,正是无数像张博佳这样医务人员的坚守,为遍布上海的127个发热门诊和222个社区发热哨点密织一张疫情监测网络,为病例筛查、精准防控及时提供预警。
[新年愿望]
曙光就在眼前,但依然不能放松
付出的同时也时常被感动。在离开发热门诊时,很多患者会不停说着“谢谢”;也有的患者会送上 自己的新年祝福,一句“新年快乐”,就是最好的新年礼物。正是这份肯定,是坚守的动力! 而她也愿意和所有的小伙伴们,坚守在发热门诊,直到彻底战胜疫情的那一天。
张博佳坚信,曙光就在眼前,但此刻手上的工作,依然一刻都不敢放松。
青年报记者 顾金华
来源:青年报
-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