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激情冰雪 飞扬青春|有“鸟巢”无赛事依旧是焦点
2022-02-04 文体

青年报记者 陈宏

尽管在2022年北京冬奥会上并没有承担具体的比赛任务,但作为2008年北京奥运会最耀眼的明星,承担了本届冬奥会、冬残奥会开闭幕式任务的国家体育场“鸟巢”,仍将继续成为世界瞩目的焦点——这既因为北京“双奥之城”的特殊地位,也因为它是奥运场馆重复利用的象征、奥运可持续发展计划的样本。

让观众体验鸟巢“温度”

在距离北京2022年冬奥会开幕还有99天时,历时一年半改造的“鸟巢”正式完工,它也标志着北京市冬奥工程建设整体收官。这次为冬奥会的改造,遵循了“节俭办奥”理念,凸显绿色、智慧和人性化特色,主要对无障碍设施系统、景观照明系统、观众服务设施系统及其他设施设备系统等四方面共计37个分项进行提升。

无障碍设施改造,除了针对残障人士,连孩子都考虑了进去。“鸟巢”在场馆外围基座东北侧增建无障碍坡道;更新全场18部无障碍电梯,增加轿厢不锈钢镜面和扶手操作面板;并在现有场馆101间无障碍卫生间内增加了儿童马桶垫圈、儿童垫脚凳、可调节高度的多功能置物台等,营造安全、顺畅、适用和人性化的无障碍环境。

观众服务设施的改造,让观众能直接喝上温水、冬天洗手能有热水。“鸟巢”在观众看台区安装了不同尺寸的电子屏幕,总数约80块中小电子屏环绕看台区域,可以呈现更加清晰的观演效果。此外,“鸟巢”在看台集散区增设了128台温水直饮水机,能满足4到5万观众饮水需求;观众区卫生间洗手池也会提供热水服务。“因为赛事正值冬季,希望通过这些观众服务设施的改造,让现场观众观演时真切体验‘鸟巢’温度。”国家体育场有限责任公司党委书记、董事长相军说。

“鸟巢”的夜景是北京的城市景观之一,这次也改造了景观照明系统。在充分利用原有设备管线的基础上,用高标准LED灯具替换原有传统已衰减光源,对屋顶PTFE膜、立面钢架、看台红墙部位的亮度、均匀度、眩光点和曝光点均进行了提升。改造后可通过运行模式控制,达到30%的节能效果;同时可采用变色投光灯,根据不同时段需求呈现更多元化的灯光效果,打造标志性城市夜景名片。空调系统改造则采用先进的智能云多联机空调,实现高效节能。

本届冬奥会,“鸟巢”的任务是演出,所以此次改造也对其他设施设备进行了进一步提升。比如对场地、观众席所有的扩声系统进行了升级改造,共计采用244只最新线性阵列技术音箱及全新定压扬声器和数字功率放大器等设备。据悉,这些设备均为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国产产品,实现最大声压级高于国标10dB,传声增益和语言清晰度达到国家演出级场馆的要求。完成场馆热力站设备和散热器更换,提升场馆热力系统运行稳定性等。

最能体现奥运理念

相比于用来比赛,“鸟巢”更是个象征——奥运场馆可重复利用、可为举办城市留下“奥运遗产”的鲜活范本。国家雪车雪橇中心这样原本没有的场馆需要“从无到有”地新建,但如何重复利用,才更考验奥运会的主办城市。

自冬奥会进入场馆大规模建设时期,场馆赛后维护成本高、利用率却不高的问题,就开始困扰举办国。相比夏奥会一般是在人口众多的大城市举办,冬奥会受高山环境等限制通常在较小的城市和偏远地区举办。人口少,意味着很难再举行大规模活动,而且冬季运动还受季节限制,给场馆赛后利用更增添了难度。

奥运会的历史上,不是没有令人遗憾的例子,不少冬奥会的场馆后来被废弃,甚至被转做成监狱,并没有用来服务国内的体育事业。北京是特大型城市,此前在2008年的夏季奥运会后留下的场馆,都有不错的利用率,而现在再举行冬奥会,北京选择了大规模改建而不是新建场馆,让原有场馆在“冰水”“冰篮”等方面实现小成本转换,自然也让未来的奥运申办城市更有底气。

“鸟巢”的再利用,标志着冬奥场馆赛时服务赛事,赛后服务城市民生和发展。这些场馆群高水平“再就业”,可以让越来越多的老百姓冬天不再“猫冬”“窝冬”,积极投入到冬季运动中,“三亿人参与冰雪运动”也正从愿景走向现实。

青年报记者 陈宏

来源:青年报

返回上页 回到首页

青年报社 版权所有

广告热线:021-61173717 |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1-61177819 / 61177827 举报邮箱:services@why.com.cn    测试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