喝个本帮早茶体验非遗文化,这个乡村振兴示范村要打造“都市里的村庄”
青年报·青春上海记者 刘晶晶/文、图
通过“集中归并”,旧农房变身“水墨画”,引入民宿产业,村民靠闲置房一年就能有10万元的收入,这是乡村振兴给闵行区浦江镇革新村村民带来的变化。作为上海乡村振兴首批示范村,革新村的乡村振兴近日又开启“新花头”——率先引入专业机构,打造“都市里的村庄”。
※ 旧农房变身花园别墅 ※
作为上海市试点乡村宅基地集中归并第一村,自2018年以来,革新村紧紧围绕美丽家园、绿色田园、幸福乐园“三园”工程,以改善农民生活居住条件和乡村风貌为出发点,全力推进农民相对集中居住。拆除了原先“小、散、乱”的旧农房,按照统一的标准设计建造,如今,革新村的江南风情宛如一幅富有诗意的“水墨画”。
村民黄振明原先的老房子用的是土烧砖,没有水泥,烧饭用土灶,水从河里打,马桶是最老式的那种,周围环境恶劣。而现在,他拥有了一幢“乡村小别墅”,独门独院,上下两层,卧室4间,顶层还有阁楼。他在一楼的大院子里养起了花草,绿茵鲜花,宛如一个小花园。“原先都不想住,现在大家都乐意搬回来了。”他说。
自从2018年革新村启动村庄规划修编后,确定以2个规模较大、资源较优、交通便利的聚落共84户为基础,实施“原址保留”和“原址翻建”,其他分布零散的14个聚落148户实施“易址迁建”,最终建成现在“黄家宅”和“徐家宅”2个集中归并点。
“过去农村宅基地上造房子,几乎没有公共基础设施,这次我们对归并点进行了统一规划。”革新村党总支部书记任毅辉介绍说,按照统一高度、统一色调、统一元素、统一样式“四个统一”进行改造的村落最大程度保持白墙黑瓦的整体风貌,公共景观小品和乡野植物点缀其中。如今,走在革新村,“十里晓烟破,数声召稼钟”的近800年历史的江南风貌再次回归。
村民的钱袋子也“水涨船高”。旁边就是召稼楼,距离浦江郊野公园十几分钟车程,革新村也积极探索文旅产业与乡村振兴结合。村民的一部分闲置房源,经由村集体协调后整体打包租赁给上海铉规酒店管理有限公司,改造成“悦乡居”民宿,总计70余间客房,如今每到节假日就一房难求。
“以前我们村民一间房子的租金每年大概500元,现在翻了一番。不少村民闲置房年租金就有10万元左右的收入。”任毅辉告诉记者,2019年革新村村集体总收益有400万元,2020年达到了500万元,去年更是提升到686万元,每年还能提供50人左右的新就业岗位。
※ 引入专业方注入新活力 ※
不过,任毅辉也深知,革新村的“名气”还不够响亮,很多人对这个距离市区车程仅仅20分钟的村庄并不熟悉,“大部分人还是冲着召稼楼来的。”
据介绍,今年春节假期,召稼楼一天的最高客流量达7万人,其中约有1/3的客流来到了革新村,“如何引流更多的人流进入到革新村,让更多游客感受到乡村振兴带来的变化,怎么令产业发展让老百姓得到福利,让他们的口袋鼓起来,是我们最近需要考虑的一些问题。”任毅辉表示。村委会在社会治理上经验较为丰富,但在产业发展上还是需要专业的人来干专业的事。
她介绍说,今年革新村也将在乡村振兴与文旅产业探索上更进一步,引入专业机构参与村庄文旅项目整体运作。上海革新实业有限责任公司、上海航空国际旅游(集团)有限公司、上海铉规酒店管理有限公司三方携手,希望将革新村打造成具有鲜明特色的旅游目的地,为乡村旅游发展注入新的活力。
在以浦江镇特色民居形制绞圈房子改造的革新建业馆里,能看到最具上海乡土特色的天井院落式民居,走进去逛一圈,召楼大曲的由来、竹编之乡的历史、东乡豆腐的故事,都能一一了解到。什么是“逢熟吃熟”的习俗?从明清时期就形成的婚宴“老八样”有哪些菜?在这里学到之后,还能到村里去尝一尝。
“革新村有很多可以开发的文旅资源,就比如本帮早茶,以前我们小时候都会吃的,现在很多人已经不知道了,我们就可以重新恢复出来。”被聘为上海革新实业公司总经理的上航国际旅游集团目的地事业部负责人龚飞表示,依托闵行都市田园农业片区的建设,结合浦江郊野公园、召稼楼古镇等文旅资源,这一“都市里的村庄”可以让游客“春赏桃花,夏玩田野,秋采瓜果,冬品美食”。
龚飞告诉记者,以“都市里村庄”为核心,目前已设计了“在希望的田野上,永远跟党走”红色旅游与“我和村庄有个约会”都市乡村旅游两条主要线路。集合乡愁、乡景、乡味、乡音等元素,加上竹编、蓝花布等非遗产品,令整个革新村成为一个本帮菜、江南小吃的品尝地,农业体验、科技研学、非遗项目的实践地和公司团建的目的地,为市民游客打造出一个近距离的休闲+科普的“第三生活空间”。
青年报·青春上海记者 刘晶晶/文、图
编辑:梁文静
来源:青春上海News—24小时青年报
-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