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四学生来上海湾区实训,加入科创人才“蓄水池”
2022-02-21 青年

青年报·青春上海记者 周胜洁 通讯员 王萍

“这里的一切让我觉得新鲜,我希望今后能在这里安家立业,也对未来的发展充满信心!”这几天,就读于哈尔滨远东理工学院视觉传达专业的大四学生靖雯心情十分激动,她和其他43名同学从200多名报名者中脱颖而出,经过资格审查、综合面试等环节,在大学生涯的最后一个学期的开学季,来到新成立的、位于上海市金山区山阳镇的远东理工上海湾区浦昕数字媒体产业学院接受教育和实训,开启新的人生之旅。

新学期,新气象,新征程。日前,远东理工上海湾区浦昕数字媒体产业学院在上海湾区科创中心正式揭牌,这是上海湾区科创中心与哈尔滨远东理工学院落实国家战略、加强校企合作、深化产教融合,实施精准引才、联合育才、用心留才的有力举措,将开启上海湾区科创人才造血新模式。

当前,金山区立足长三角高质量一体化和上海“南北转型”战略,全力打响“上海湾区”城市品牌。山阳镇作为“上海湾区”城市品牌的首发地和策源地,对标一流,勇做先行者。上海湾区科创中心开园两年多来,重点聚焦生命健康、人工智能、数字经济等新兴产业,累计落户企业超2000户,实现税收超5亿元。

2021年12月31日,总投资16亿元、总建筑面积20.69万平方米的上海湾区中科生态数字港项目一期地块正式开工,预计今年年底结构封顶,2023年竣工。同时,项目二期也正有序推进中。两期项目全部投入运营后,预计可容纳约30—40家企业总部、220家科技企业入驻,聚集近8000名科技创新人才。此外,总投资30多亿元、占地面积约166亩的“上海湾区东湖国际创新中心”也在有序推进中。

发展是第一要务,人才是第一资源。山阳镇助推远东理工上海湾区浦昕数字媒体产业学院落地,将以人工智能、数字媒体、新兴互联网文化创意、大数据可视化等领域为重点方向,对接前沿技术和应用案例,加快形成科创人才“蓄水池”,逐渐形成人才链、创新链、产业链互动融合的发展闭环。

“我们围绕‘用好用活’这个核心去培养、引进、配置、激励和保障人才,目前正与园区企业如红星云等进行人才需求对接,通过开发校企合作课程、定向培养实践、搭建产学研合作平台等机制,加快学生成长成才,适应企业发展所需。”哈尔滨远东理工学院校长姜声华表示,今后,计划每年向园区导入相关研发人员、实习实训学员100-150人,赋能“活力湾区”建设。

为广纳贤才,提升上海湾区科创中心的竞争力,早在2020年4月,上海湾区科创中心发布了湾区“政策十条”,涉及引进高端科创人才、优化人才安居保障、支持企业改制上市等10项政策,让企业在享受市、区两级政策的同时,还能得到上海湾区科创中心的“保驾护航”。此外,上海湾区科创中心还依据园区企业发展情况,制定了《BAY客奖奖励细则》,共设项目类、团队类、人才类等3类奖项,并给予相应免租、奖金补贴等奖励,奖金补贴最高可达500万元。2021年,有8家企业获得BAY客奖优质项目奖,奖金资助合计1100万元。

青年报·青春上海记者 周胜洁 通讯员 王萍

编辑:张红叶

来源:青春上海News—24小时青年报

返回上页 回到首页

青年报社 版权所有

广告热线:021-61173717 |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1-61177819 / 61177827 举报邮箱:services@why.com.cn    测试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