Z世代婚恋观微调查:如何在最好的年纪执子之手?
青年报·青春上海记者 范彦萍/文 吴恺/图、视频
今天是“有爱的一天”,2022年2月22日,正好是星期二,阴历正月廿二,这个日子中有许多“2”,因为和“爱”谐音,获得了不少新人的青睐。据市民政局统计,截至今天下午5点,本市共有2800多对新人领取了红本本。
有一句歌词是”在我最好的年纪,遇见最好的你“。今天上午,青年报·青春上海记者来到浦东新区婚姻登记中心,发现现场不少新人都是Z世代新人,他们在最好的年纪选择执子之手。
原本以为Z世代的婚恋观较为“特立独行”,没想到记者随机采访了十几对Z世代新人后发现,几乎所有的新人都表示,一段好的婚姻需要求同存异,既要三观合,又能互补,而保持沟通是爱情保鲜的不二法则。专家表示,其实这样的婚恋观既传统又成熟。
// 让好日子为我们所用 //
登记是水到渠成的事
在三楼登记大厅,记者看到多位新娘不约而同戴上头纱,抱着鲜花来登记,满满的仪式感。“选择这一天是希望有一个好意头,好事成双成对。”不少新人告诉记者。据工作人员透露,保安人员凌晨5点半开门的时候,发现已经有好几对新人在排队等候了。
凌晨五点多就过来排队的张先生难掩激动地说,很高兴在这个特殊的好日子,能和另一半的爱情修成正果。原来,在申城一家半导体软件公司工作的张先生比另一半小了一岁,两人属于姐弟恋。这段双向奔赴的爱情于今天开花结果。“我们恋爱2年多了,今天来领证属于水到渠成。领证不是儿戏,不能因为家里催婚或者为了好日子登记而登记,是感情成熟到一定阶段的结果。”
在登记大厅、颁证大厅、拍照留影点,记者三次邂逅了穿着情侣T恤的新人李先生和戴小姐。戴小姐告诉记者,两人都是潜水爱好者,师从同一个潜水教练,在一次潜友聚会上相识。4年多的爱情长跑让彼此已经成为“一家人”。“这些年,我们一起生活一起成长,感情很不错,没想过一定要领证。但这次恰逢百年一遇的好日子,某种意义上也算助推我们领证吧。”
谈及相处之道,戴小姐表示,所谓“找到对的人”不是一蹴而就的,也许找的那个人不是一开始就是百分百对的,两个人相遇后,会遇到各种小事,因为理解不同而产生裂痕,在不断磨合的过程中达成和解,给彼此安全感。
在婚登中心门口,刚刚领到证的新人严先生和王小姐拿出红本本,头挨着头在合影留念打卡,还在大家的祝福中一吻定情。“她脾气很好。我们从来不吵架,能娶到她是我的幸运。”严先生表示,选择2022年2月22日这样特别的好日子来登记是表示郑重,珍视这段感情。一旁的王小姐笑着说,自己是小学老师,平时需要关注很多小朋友,承担着不小的责任,只有在严先生身边才能变回“小朋友”,另一半能让自己感到很轻松。
有趣的是,一名95年后新人梁小姐说,一天晚上散步时,还是单身的她随口和妈妈说,希望在2022年2月22日结婚,没想到竟然梦想成真了。她和老公是研究生同学,两人属于日久生情,顺其自然走到一起。“日子平平淡淡就好,不可能有100分的老公。”
// Z世代婚恋观微调查 //
三观合,沟通是第一位的
在一段亲密关系中,什么才是彼此最看重的?现在的年轻人的婚恋观是怎么样的?现场,记者采访了十几对喜气洋洋来登记的Z世代新人,做了一个微调查,发现绝大部分新人给出的婚恋观的关键词是“性格互补”“擅于沟通”。
新娘周小姐告诉记者,自己与先生认识相恋10年了,大家彼此性格互补。“我们彼此知道对方的优点也了解对方的短处。我们欣赏对方身上的优点,而短处也不会成为我们走向婚姻的阻碍。学着接纳彼此,相互学习,风雨相伴。”
现场,穿着礼服、戴着头纱来领证的95后新人林先生和周小姐始终手挽着手,他们身材高挑、衣着隆重,这对璧人一入场就吸引了不少人的注意。两人是留学期间认识的同学,回国后同在上海工作,两个互有好感的人走到了一起。两人透露说,他们属于性格互补型。比如新娘容易焦虑,新郎却遇事淡定乐观;新娘心思细腻,新郎神经大条。“他很靠谱,三观很正,是值得托付的人。”周小姐对先生不乏溢美之词。她还表示,自己婚后打算生一儿一女,儿女双全。
1997年出生的徐小姐和比他小一岁的老公徐先生是小学和初中同学,是从好朋友变成爱人的典型。徐先生刚追求徐小姐的时候,徐小姐有点抵触,认为十几年的友谊很难得,怕万一感情走不到最后,友谊也会“崩盘”。“我们能走到一起主要是有效沟通的结果。有时候,恋人之间难免发生口角,有的恋人会负气地说‘你要这么想,我也没办法’,但我老公却是一个愿意倾听的人,要知道,倾听是一切沟通的基础。”徐小姐表示,在交往过程中,两人约法三章,没有隔夜仇,有任何对彼此的不满不会憋在心里,大家都善解人意,很快能达成共识。
在采访过程中,不少新人还吐露说,之所以选择执子之手,大部分经历了三个阶段:始于颜值,陷于性格,终于良好沟通。比如和另一半相亲认识的黄小姐就不太信奉一见钟情式的爱情,“两个人还是要相处。我们刚认识的时候,我经常加班他经常来接我。渐渐地我发现他是一个脾气很好,十分朴实的人。遇事我们有商有量。”
【 专家说法 】
Z世代对婚姻更慎重
观念也与时俱进
记者在现场看到,浦东新区婚姻登记中心内还有一群来自上海睿家社工服务社的专业老师和志愿者在为新人提供婚前辅导。“你看,你们性格方面有很多相似,也有一些差异。欣慰的是你们表达了允许差异的存在,愿意在生活中共同创造,用爱播种……”社工在为一对做好测试题的新人这样解读,用温暖关怀传递专业服务。
浦东新区婚姻登记中心相关负责人告诉记者,当天上午,加上现场和预约的新人,一共办理了275对新人的结婚登记,下午预计还要接待200对新人,一天的量预计会达到500对左右。“幸好2月份有好几个好日子,分流了人流。比如2月14日我们办了182对结婚登记。因为人手不够,今天我们还调动了4名党员志愿者。”
该负责人还表示,尽管今天好日子新人爆棚,但他们仍制作了网红手牌,买来了分发的玫瑰,现场提供心理测试、新婚辅导等,希望在特别的好日子,给新人特别的祝福。
对于Z世代为何热捧好日子,上海市婚姻介绍机构管理协会会长徐天立觉得无可厚非,“大部分年轻人爱追求仪式感的好日子,选择特定节点结婚登记。比如上一个备受关注的好日子是2019年9月9日,意寓长长久久。”
谈及Z世代的婚恋观,徐天立认为,其实Z世代比公众想象得要成熟。这些年关于婚姻的风险教育做了不少,大部分年轻人不会简单地一见钟情。面临婚姻更加慎重了,观念也更加与时俱进了。只能说不同年龄段对婚姻的需求是不一样的。现在的Z世代20多岁,曾经70后80后也经历过20多岁,不要把Z世代等同于不成熟。
青年报·青春上海记者 范彦萍/文 吴恺/图、视频
编辑:陆天逸
来源:青春上海News—24小时青年报
-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