营收破亿回到历史最高水平,上海大剧院是怎么成爆款集散地的?
2022-02-24 文体

青年报·青春上海记者 陈宏

2月24日下午,上海大剧院发布2022春夏演出季,恰逢舞蹈诗剧《只此青绿》开票,毫无悬念,所有场次的门票都遭“秒杀”。上海大剧院总经理张笑丁苦笑着告诉青年报·青春上海记者:“这几天我真恨不得人间蒸发,都是找我买票的,我们只能再去跟巡演方‘磨’,要求加场。”事实上,作为上海的演出重镇和地标剧场,上海大剧院已经成为国内爆款演出的“试金石”,很多大剧都愿意将首演放在这里,接受观众“检阅”。也因此,2021年,上海大剧院“无论是场次还是营收,都已恢复到疫情前2019年的最高水平”。

 ※ 首演、首秀、首选地 ※ 

仅在上半年的春夏演出季,上海大剧院就推出了超过60台200场的演出、艺术教育等活动。其中重磅的“首演首秀”单元里,上海大剧院打造的三部作品——昆曲《牡丹亭》、音乐剧《卡拉马佐夫兄弟》中文版、舞台剧《弗兰肯斯坦》中文版,均为东西方经典文学著作在中国舞台的当代演绎。

由上海大剧院创制中心出品的昆曲《牡丹亭》将回溯汤显祖原著自身极富现代性的戏剧结构,演绎柳梦梅和杜丽娘以“至情”冲破“生死梦中”的循环,邀请剧作家罗周担任剧本整理改编,马俊丰执导,两位“梅花奖”得主张军、单雯饰演男女主角,8月在大剧场首演;

音乐剧《卡拉马佐夫兄弟》中文版宣布将由上海大剧院创制中心出品、携手韩国版主创打造,演员招募同步启动,原著长篇小说作为陀氏的压卷之作有着广泛读者群体,音乐剧韩国版在有着“韩国百老汇”之称的大学路是最火爆的演出之一,中文版即将推出的消息在不同圈层均受瞩目,于6月至7月别克中剧场首演,“全男班”演员阵容将在近期公布;

舞台剧《弗兰肯斯坦》中文版由上海大剧院创制中心参与联合出品,尼克·迪尔担任编剧,环球莎士比亚剧院前任艺术总监多米尼克•德罗姆古尔执导,和舞蹈家王亚彬等在内的中英两国实力团队打造,将于5月在大剧场首演,这部在原编剧指导下的全新版本,再度将200多年前玛丽•雪莱创作的科幻小说“鼻祖”搬上舞台。

除了这些“大剧院出品”,在上海大剧院举行全国首演的剧目还有:根据紫金陈同名小说改编的心理悬疑剧《坏小孩》、开心麻花打造的莎士比亚话剧《威尼斯商人》、英国作家奥斯卡•王尔德唯一长篇小说改编的音乐剧《道林•格雷的画像》,等等。

“随着上海大剧院这么多年的积淀,以及上海观众的欣赏水平,很多好作品都想把首演放在大剧院。在这里成功,会对后期的巡演有帮助。”张笑丁说,大剧院选择这些首演大剧,也有高标准,“是一个综合性的标准,但也有基本的判断,比如国有院团的作品,我们会主要看有没有创新,因为他们一般来说不缺艺术性,而民营院团我们会看有没有艺术性。”

 ※ 为大剧院集群储备节目 ※ 

在发布中频频亮相的一个关键词,是“上海大剧院创制中心”。这个机构2021年初开始运作,“可谓是应运而生”。张笑丁说:“大剧院对自有节目的需求量在增加,这个中心对外发出了我们的创作信号——我们不能只做场地方,所以会积极参与商业戏剧作品的制作,探索文化产业的可能性,去年开始储备IP,今年开始交成绩单。”她还透露,这些节目的储备,对即将诞生的大剧院旗下剧院群,会产生积极作用。

她透露,随着时代的发展,大剧院的观众群在迅速壮大,“像街舞、脱口秀这些年轻人喜欢的艺术形式,也进入了大剧院,这让我们的很多观众,其实是第一次进剧院,他们来了之后,发现剧院可以给他们提供更完整、更直观的体验,所以很多人转化成了剧院的新观众”。

为此,大剧院增加了节目和剧场方面的供给。她说:“在大剧院过去二十多年的历史上创作始终是一以贯之的主题之一,也诞生了众多‘大剧院版’的舞台艺术作品,正式成立创制中心意味着大剧院持续在演艺行业深耕和探索,同时将进一步提升创意研发和内容制作的专业水准,未来将在演艺空间运营、商业戏剧运作、品牌市场服务、作品孵化和人才经纪等业务领域有所涉足。”

值得一提的是,成立创制中心之外,上海大剧院“大西杨”计划也已成型,即市中心的上海大剧院、位于杨浦今春3月开幕的YOUNG剧场,和徐汇滨江2023年秋开幕的上海西岸大剧院,三者将在统合演艺资源的前提下因地制宜地运营,在同城同时段,三座剧院推出同一主题艺术季,这是上海大剧院输出剧院运营管理服务开拓的新版图。

 ※ 爆款回归因为上海不缺懂行观众 ※ 

央视虎年春晚,舞蹈《只此青绿》被刷屏,这部由舞坛双子星周莉亚、韩真担任总编导、中国东方演艺集团有限公司参与出品和演出的演出,真正全面火爆,正是从上海开始。今年,它也将回归上海大剧院,目前开出的4月底3天4场演出,不出意料,开票后全部迅速售罄。“去年这部剧在上海大剧院首演,三场演出售罄后加开一场也迅速售罄,随后的加场还有观众没反应过来,他们后来跟着巡演去了苏州看,”张笑丁说,“剧方对上海很有感情,好作品在上海不缺观众。”

此外,2022春夏演出季发布之时,一共九场的音乐剧《摇滚浮士德》正在热演。这部灵感来源于自歌德经典著作《浮士德》、集结资深主创团队打造的中文音乐剧,去年在上海大剧院全国首秀连演十场引爆音乐剧市场,在热衷重金属、电子乐、摇滚和硬核音乐的年轻受众中受到追捧。今年实力派音乐剧演员宗俊涛受邀加盟饰演约翰•浮士德,使得2022封箱轮的演出备受关注,将在3月1日收官。

中文原创音乐剧《人间失格》、百老汇音乐剧《我,堂吉诃德》中文版等,也都将上演“爆款回归”。正是因为优秀作品不断,上海大剧院虽然受到疫情影响却仍然成绩骄人。

“我们去年营收过亿,疫情前最高的就是2018和2019年,这两年营收也过亿了,此外,我们去年大剧院的场次是200多场,作为一个‘翻台率’高的剧场,因为要装台、拆台,220场左右就是饱和状态,一些剧组说他们当时24小时睡在了剧院里。”张笑丁说。

除了众所瞩目的大剧场和中剧场,上海大剧院内A+艺术空间、New Box小剧场这两处演艺新空间在今年2022春夏演出季中,也将逐步显露出差异化运营特色。艺术教育、大师课等丰富多彩的内容,将进一步拉进大剧院和市民、业内人士的距离。

青年报·青春上海记者 陈宏

编辑:陆天逸

来源:青春上海News—24小时青年报

返回上页 回到首页

青年报社 版权所有

广告热线:021-61173717 |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1-61177819 / 61177827 举报邮箱:services@why.com.cn    测试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