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境外输入压力很大?市、区两级疫情防控指挥体系始终处于激活状态
青年报·青春上海记者 顾金华/文 常鑫/图
3月1日下午4:00,本市举行疫情防控工作第112场新闻发布会,市卫生健康委主任邬惊雷,普陀区副区长王珏,市疫情防控公共卫生专家组成员、复旦大学上海医学院副院长吴凡介绍情况。
一定要落实好“四方责任”
针对记者提问,此次确诊病例的轨迹涉及场所比较多,接触人员也较多,请问流调和管控工作进展如何?对这例确诊病例有没有初步分析?
市卫生健康委主任邬惊雷介绍,疫情发生以后,市、区联防联控应急处置机制立即响应,市、区相关部门及时开展工作,流调队伍和人员及时启动,连夜开展流行病学调查、相关人员排查、采样检测和隔离管控,落实相关场所及环境终末消毒等防疫措施。
截至目前,已排查到在沪密切接触者78人,其中41人核酸检测结果为阴性,其余正在检测中。累计排查到在沪相关筛查人员19031人,其中6793人核酸检测结果为阴性,其余正在采样检测中。累计排查相关场所的物品和环境样本1752件,核酸检测结果均为阴性。相关场所已严格落实了消毒和管理措施。
“关于本次疫情情况还在进一步排摸中,相关进展我们会及时向社会公布。在此,希望广大市民能够积极配合疾控人员开展流调排查和采样检测工作。我们会及时发布相关信息,告知公众排查的结果。请大家不要焦虑,不信谣不传谣。”邬惊雷主任表示。
注意到最近几天本市连续出现本土无症状感染者,为什么近期无症状感染者比较多?市疫情防控公共卫生专家组成员、复旦大学上海医学院副院长吴凡表示,无症状感染者顾名思义就是没有症状,又是感染的,就是我们在医学上说他是新冠病毒核酸检测阳性,但又没有一系列症状和体征,症状包括咽痛、发烧、乏力等一系列干咳还有嗅觉减退等,同时CT片影像学上也没有看到有肺炎的表现,我们把这一系列人员称之为无症状感染者。
本市判断无症状感染者是严格按照国家的标准进行的,同时一旦发现了无症状,诊断出无症状感染者的话,我们要给他进行14天隔离医学观察,期间要做两次核酸检测,只有连续两次核酸检测是阴性,才可以解除对他的隔离医学观察。
为什么无症状感染者以前没有那么多,现在多了?吴凡介绍,其实这里面主要有几个方面的原因:一个是新冠病毒从开始到现在不断在变异,而且变异的特点是变的传播性比较强,但是致病力在下降,它的轻症、无症这些比例越来越多,不仅是从中国这么看,从全球都可以看到这么一个整体的趋势。病毒变异、病毒自身的特性发生变化,这是一个主要原因。第二个原因就是大规模人群的免疫接种,疫苗的接种为保护广大易感人群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万一感染,重症比例在下降,轻症或者无症状比例在提高。第三个原因是跟感染对象、具体个人的免疫力也有关系。他处在免疫力状态比较好的情况下,尤其是一些年轻人群当中就更容易出现无症状的状况。
在这里吴凡特别提醒大家,看到无症状感染者多,对个体而言是好事,他症状很轻,没有感觉也不生什么病,但我们也应该看到无症状感染者容易被忽视,很难发现,这对整个面上的防控而言,其实是形成了一个巨大的挑战,提醒我们无论是个人还是单位、企业还是地方政府,一定要落实好“四方责任”当中自己这一方的责任。
市、区两级疫情防控指挥体系始终处于激活状态
近期境外输入压力很大,各地也有散发病例,这种形势下,上海采取哪些措施持续做好疫情防控?
市卫生健康委主任邬惊雷介绍,当前,全球新冠肺炎持续传播蔓延,国内多地出现本土疫情,上海作为全国主要口岸城市,新冠疫情防控形势依然严峻,防控压力持续增大。本市将继续坚持“外防输入、内防反弹”的总策略,严格落实“早预防、早发现、早报告、早治疗”措施,切实抓好“入城口”“落脚点”“流动中”“就业岗”“学校门”“监测哨”等关键点关节点,全面加强主动防控、科学防控、精准防控、综合防控,加强人、物、环境同防措施的检查落实。
一是加强高风险人员的管理。严格落实医疗机构、集中隔离点、口岸一线、冷链物流等高风险人员防控措施,确保个人防护、健康管理、定期核酸检测、疫苗接种等防控措施到位。同时,加强对中高风险地区来沪返沪人员的排查。
二是始终加强精准高效处置。市、区两级疫情防控指挥体系始终处于激活状态,市、区三级流调梯队全天候做好应急出动的准备,一旦发生疫情,能够立即响应处置。坚持流调筛查的精准性,快速锁定密接者、次密接者等相关人员范围。同时,加强应急演练,强化协同作战能力,确保一旦遇到突发情况立即响应、迅速行动。
三是按照分级分类管理要求,及时调整优化完善机场、港口防控措施和操作流程,不断完善“落地不入境”人员管控、冷链食品中转查验、环境消杀等措施,严防境内外人员、货物等相互混合交叉,最大限度降低交叉感染风险。
四是持续推进新冠病毒疫苗接种。接种疫苗有利于构筑有效的防控屏障。我们按照“知情、同意、自愿”的基本原则,广泛发动,落实责任,加大力度推进疫苗接种。
全市调配,增加医疗救治力量
今早公布的信息显示,本市在院的境外输入确诊病例挺多的,能否介绍一下相关治疗情况?
市卫生健康委主任邬惊雷介绍,近日部分周边国家和地区新增病例快速增长,全国十几个省市也发生了本土疫情,我市“内防输入”“外防输入”的形势严峻,面临更多挑战和压力。2月28日本市定点医院在院病例数达到疫情发生以来的最高位。
为进一步做好近期医疗救治工作,本市坚持“早预防、早发现、早报告、早治疗”的“四早”工作原则,在前期工作基础上,进一步加强了整体防疫救治力量配备:
一是全市调配,增加医疗救治力量,要求定点医院增派呼吸、感染等专业医护人员入驻隔离病区,并按需配置中医、心理专科医师。梯次组织市级医院医务人员支援入驻定点医院,针对儿童病例增多的情况,专门增派了各市级儿童专科医院的医疗力量增援。
二是做好救治力量储备,完善患者收治预案,增强后续医疗空间和物资储备,全市统一调度,必要时及时增援。专门组建市级医院重症团队,一旦出现重症、危重病例,立即入驻公卫中心,采取“组团包干”形式,集中力量救治重症患者。
三是加强医疗救治物资保障,指导定点医院完善救治药品、检测试剂、救治设备、防护用品、消毒用品等防控救治物资储备,细化分类、分级、分区收治方案。
四是加强对医务人员的业务培训,尤其是加强院感防控和个人防护培训,妥善做好医疗救治人员生活和工作的各项准备。
普陀全力落实公共场所疫情防控措施
普陀区一地调整为有中风险地区,一些公共场所也暂时关闭,如何做好相关防控和保障工作?
普陀区副区长王珏介绍,首先全力落实公共场所疫情防控措施。根据疫情防控有关要求,我区相关社区文化活动中心、超市等一些公共场所暂时关闭,针对这些场所我们开展了人员排查管控、环境采样消杀等工作。同时,进一步督促农贸市场、酒店宾馆、餐饮服务、健身房、药店等其他各类公共场所,落实疫情防控要求,做到测温验码、戴口罩、“一米线”及日常清洁、通风消毒等措施。希望大家继续坚持防疫“三件套、五还要”,不参加聚集性活动,不前往人员密集场所,加强自我防护。
同时,普陀区也对部分小区开展了排查,全力做好相关小区的服务保障。一是派遣街道、机关干部进驻社区,围绕防控要求和居民的各项生活需求,按照“责任到人、包干到户”的原则,在生活物资、信息咨询、垃圾清运、社区巡逻等各方面开展工作。二是及时回应居民各类需求。通过设立咨询热线、建立社区微信群等方式,畅通居民反映问题与需求的渠道,努力做到第一时间回应,及时帮助居民解决各类困难与诉求,尤其要关心好居民区内独居老人、残疾人、患有重病等特殊人群,特别在医疗服务方面,普陀区制定了常见病咨询医治、外出就医保障以及紧急就医绿色通道等机制,消除居民顾虑。
青年报·青春上海记者 顾金华/文 常鑫/图
编辑:陆天逸
来源:青春上海News—24小时青年报
-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