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24所高校新增56个本科专业,学科交叉融合亮点多
青年报·青春上海记者 刘昕璐
近日,教育部公布2021年度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备案和审批结果,新增1961个专业点、撤销804个专业点,31种新专业列入《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目录》。本科专业设置调整,是支持高校主动服务国家战略、区域经济社会和产业发展需要的一块“晴雨表”。其中,上海24所高校新增56个本科专业,“学科交叉融合”成为新专业鲜明特色。
上海新增审批本科专业名单
◆ 交叉融合培养更复合人才 ◆
上海交通大学此次本科专业一下子新增了7个,包括医学影像技术,智能感知工程,智慧农业,听力与言语康复学,大数据管理与应用,可持续能源和智慧能源工程等。
其中,医学影像技术专业以临床转化应用为导向、医工融合为特色。教务处介绍,学生主要学习基础医学、临床医学、现代医学影像学等基本知识和技能,强化技能实践、创新意识和理论转化为实践能力的培养。届时,毕业生可主要面向各级医院、国家大型医疗中心、大型医疗器械设备研发生产单位及高等教育机构。
大数据管理与应用(大数据和商务管理)是以管理学和计算机科学为主,同时融合了哲学、经济学、社会学等领域知识的新兴交叉专业,旨在培养掌握管理学基本理论,熟悉大数据管理技术与方法,善于利用商务数据进行分析的综合型人才。
智能感知工程专业面向的是新一轮技术革命与产业革命,围绕人工智能、智能制造等国家战略需求,期待这样的学生未来能在智能科学与技术产业发展中发挥领军作用,并有潜力成为顶尖学者、行业精英或业界领袖的卓越人才。
今年,上海应用技术大学新增集成电路设计与集成系统专业,紧跟的是国家集成电路产业发展战略对人才的旺盛需求,以集成电路设计为基础,以人工智能技术与计算机技术为延伸,培养国家急需的专业能力强、实践能力强、创新意识强、适应我国集成电路工程领域发展需求的高素质复合应用型人才。
不仅在工科方面有交叉,在新商科方面也加足马力。上海师范大学、上海立达学院新增的“金融科技”专业,作为金融和科技相交叉的专业,把大数据分析、人工智能技术与金融、区块链、虚拟货币等相结合,帮助学生应对瞬息万变的金融行业。课程安排不仅要学习公司财务、资产管理等金融相关课程,还要上数理基础课程。记者了解到,上海师范大学金融科技专业特色课程的设计将聚焦于三个专业方向:金融大数据处理、区块链金融和智能金融投顾。
上海新增备案本科专业名单
◆ “双碳”背景下能源行业人才新空间 ◆
今年,还有一批新增专业与“双碳”息息相关,包括上海交大可持续能源,同济大学能源与动力工程,华东理工大学储能科学与工程,上海师范大学资源环境科学等。
上海交大可持续能源专业,该领域将从能源基础科学、能源材料与器件、能源装备与工艺、能源系统与数字化、能源经济与政策等多维度出发,聚焦未来能源技术全产业链跨学科研究,推进物联网、人工智能、大数据、云计算技术与新型能源技术的有效嫁接,实现能源系统的智能化与数字化管理,促进大规模移动能源系统时空域协同调控与创新业态模式。着眼于新型能源技术、新一代信息网络技术与智能化的高度融合,开展先进能源转换与存储,多模态能源互联,绿色能源与新农业,零碳社会与治理等四个方向的创新科研工作。
上海交大的“智慧能源工程”本科专业,将依托上海交通大学国家电投智慧能源创新学院产教融合平台,以双碳背景下能源行业人才需求为导向,聚焦国家能源产业发展和技术需求,采用产教融合、学科交叉的培养模式,为我国“碳达峰”“碳中和”提供有力的人才支撑。
◆ 大健康人才市场需求旺盛 ◆
面向大健康,上海健康医学院本次获批新增的3个新专业面向国家发展战略和上海地区发展需求设立。其中,药物分析专业对接“新医科”及生物医药产业发展,培养能够在药物临床应用、药品研发生产和监督管理等领域从事体内药物分析、药品分析检验、药品质量研究与质量管理等工作的高素质应用型创新人才,填补上海市药物分析技术人才培养空白。
助产学专业对接“新医科”填补了上海市的空白,新专业的设置将极大缓解上海助产士等专科医学人才匮乏的现状。而预防医学专业则主要培养在基层公共卫生部门从事常规公共卫生服务、流行病学调查与分析、疾病预防与控制、人群健康相关状况监测、公共卫生政策和相关法律法规执法、健康教育和健康促进活动的复合应用型预防医学人才,推动上海健康事业建设发展,为上海公共卫生体系建设提供基层人才保障。
青年报·青春上海记者 刘昕璐
编辑:张红叶
来源:青春上海News—24小时青年报
-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