整船的瓷器和紫砂,“长江口二号”古船整体打捞见证百年海上繁华
2022-03-02 文体

青年报·青春上海记者 郦亮/文 常鑫/图

国内乃至世界上发现体量最大、保存最为完整的古代木质沉船的“长江口二号”古船长什么样?今年这艘已经吸睛无数的古船就要重见天日。今天“长江口二号”古船的整体打捞启动,而一个“长江口二号”古船博物馆也在筹建之中。今天专家向青年报·青春上海记者详细解答了“长江口二号”的诸多秘密。

 ▼ 船上 ▼ 

一个个装载着瓷器的木桶一字排开

长江口烟波浩渺,水质浑浊,长眠于此150多年的“长江口二号”古船总是若隐若现,充满神秘。但是在几年前的五一节前后,突然有一天这长江口难得的风平浪静,水也清澈了很多,上海市文物保护研究中心副主任翟杨他们赶紧放入水下摄影机,捕捉到了“长江口二号”古船迄今唯一的清晰影像画面。虽然仅仅是一帧画面,但足以让翟杨心灵震撼。

很长时间之后,翟杨对青年报·青春上海记者讲起当时的所见依然心潮澎湃。古船残长约38.5米、残宽约7.8米,在150年前应该算得上一艘巨型木船了。在图片上,一个个装载着瓷器和紫砂器的木桶一字排开,蔚为壮观。用木桶装瓷器,是中国古代外贸船只的通常做法,古人在桶中倒入谷壳,瓷器就埋在里面,这样即便海上巨浪滔天,瓷器也不容易碎。“规模很壮观,由此可以看到,在清代同治时期,中国的海上贸易十分繁荣。”

上海地处长江如海口,连接江海的地理位置,使得上海的水下文物资源比较丰富。上海的水下考古启动于2011年。在这片能见度几乎为零的江海交汇水域,探寻水下文化遗产犹如“大海捞针”,不过借助自主研发的“浑水水域水下成像装置”以及水下机器人的运用,仍收集到文物信息150余条。2015年,民国时期的铁质军舰“长江口一号”在长江口崇明横沙水域。而后考古人员又在此舰北侧发现了另一艘体量较大、保存完整的木质古沉船,考古编号为“长江口二号”。

“长江口一号”至今还在江海之下,而此次先打捞“长江口二号”根本原因还在于此船的历史价值。翟杨向青年报·青春上海记者介绍,“长江口二号”是一艘典型的古商船。考古工作者对其中4个舱室先期进行了小范围的水下清理,均发现舱内大量的景德镇窑瓷器,此外还有紫砂器、越南产水烟罐等。这些都是典型的外销瓷,这对于研究150余年前中国的海上贸易,以及陶瓷工艺的国际交流,都有很重要的意义。

 ▼ 打捞 ▼ 

像保护孩子一样,保护着古船

世界水下考古始于上世纪五十年代。而古沉船打捞的方式一般有三种,包括提取船上文物后拆解打捞沉船;采用围堰抽水进行考古发掘后再打捞沉船;特制沉箱将沉船、文物与其周围海水、泥沙按照原状一次性吊浮起运整体打捞。青年报·青春上海记者了解到,根据长江口水文条件,以及“长江口二号”的整体状况,有关方面决定采取整体打捞的办法,这对于保持沉船原貌也更为有利。

交通运输部上海打捞局副局长周东荣对青年报介绍,之前广东“南海一号”沉船用的就是整体打捞的方法。但由于长江口泥沙含量高且水流速度快,“长江口二号”用一模一样的整体打捞办法行不通。为此上海打捞局组织技术团队开展联合攻关,决定采用世界前所未有的创新方案“弧形梁非接触文物整体迁移技术”来打捞这艘古代沉船。届时,在“长江口二号”古船底部形成一个巨大的弧形沉箱,可以把“长江口二号”古船及其附着的厚厚泥沙与海水“滴水不漏”的包裹起来,加上打捞设备的自身重量,沉箱总重量近1万吨。

这还不是全部。周东荣介绍,沉箱出水后,上海打捞局还量身定制一艘工程船,这艘船中间有一个标准游泳池大小的开口,可以讲整个“长江口二号”完全涌入怀抱,护送古船到达黄浦江边存放地。

按照计划,“长江口二号”有望在2022年年底之前完成打捞与迁移任务。虽然船现在还在水下,但已经受到了严密细致的保护。海事局在沉船周围设置了抛锚禁区,考古人员还在沉船周围设置了一些阻隔物,以减少水流对“长江口二号”的冲击。“我们就像保护孩子一样,保护着这艘古船。”翟杨表示。

 ▼ 保护 ▼ 

“长江口二号”古船博物馆选址杨浦滨江

据了解,“长江口二号”古船,是继35年前发现的广东宋代“南海一号”沉船之后,中国水下考古又一里程碑式的重大发现。“南海一号”残长约24米,出水文物超过18万件。而“长江口二号”古船比“南海一号”规模更大,是目前国内乃至世界上发现体量最大、保存最为完整、船载文物数量巨大的古代木质沉船之一,是弥足珍贵的文化遗产,具有极其重要的历史、科学和艺术价值。

上海文旅局局长、上海文物局局长方世忠对记者表示,“长江口二号”古船为“海上丝绸之路”和长江“黄金水道”的研究提供了重要实证;为“一带一路” 、“海洋强国”和长江文化的建设充实了重要内涵;为“海上丝绸之路”联合申遗增添了重要砝码。同时,“长江口二号”古船也是近代上海作为东亚乃至世界贸易和航运中心的实物见证,为上海这座国家历史文化名城丰富了文化内涵。

方世忠透露,“长江口二号”古船保存极其完整、船载文物数量大,足以支撑建成一座极具世界影响力的古船博物馆。目前,上海市委市政府已正式决定选址杨浦滨江上海船厂旧址,充分利用两个老船坞和保留的历史建筑来筹建“长江口二号”古船博物馆。未来,作为历史建筑的老船坞也将“华丽变身”为沉船考古基地和古船博物馆。考古人员将在这里逐步揭开这艘清代古沉船的诸多未解之谜。同时,它将是一座活态的博物馆,可同步开展考古发掘、文物保护和展示教育,以及考古与非遗活态体验和国际水下文化遗产的科学研究等。同时,上海还准备对“长江口二号”进行复制,新的船停在江边,可以供市民登船遥想古代海上商贸的繁荣。

青年报·青春上海记者 郦亮/文 常鑫/图

编辑:张红叶

来源:青春上海News—24小时青年报

返回上页 回到首页

青年报社 版权所有

广告热线:021-61173717 |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1-61177819 / 61177827 举报邮箱:services@why.com.cn    测试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