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沪全国政协委员为“双减”支招 建议把近视率作为考核重要指标
2022-03-03 青年

青年报·青春上海记者 范彦萍/文、图(除署名外)

多措并举切实减负,确保课间十分钟;创新课后服务方式,做实教育减负工作;纠正基础教育中艺术、体育教育应试化倾向;把青少年近视率纳入基础教育高质量发展的核心指标;积极应对“双减”后教师负担大幅增加问题……记者了解到,截至今天,已有多名委员不约而同提交了有关“双减”的提案,为青少年减负支招。

▎胡卫:确保课间十分钟,创新课后服务方式

胡卫

今年,全国政协委员、上海市政府参事、上海中华职教社常务副主任胡卫一口气提交了多份提案均与减负有关。

“抢占课间休息是我国中学教学中的普遍现象,体现在学校出于责任和成绩的考量,主课教师们见缝插针,通过拖堂、早进或直接抢占的形式填满了学生们白天仅有的休息时间。双减政策的出台的初衷是减轻学生作业负担,但如经常拖堂,说明校方的双减工作没做好。

”在《关于多措并举切实减负,确保课间十分钟》的提案中,胡卫一针见血地指出,为保障双减政策免予流于形式,建议各中学保证孩子们白天仅有的点滴休息时间。一是优化课前方案设计,二是探索课后补差辅优,三是做实责任保障机制,四是创新分享提升能力,五是开展监管在线调研。

胡卫的另一份《关于创新课后服务方式,做实教育减负工作》的提案同样和减负息息相关。他介绍说,自实施“双减”以来,各地大力推出校内课后服务,大大压减校外培训机构,减负工作已取得明显成效。同时,囿于学校课后服务资源贫乏、形式单一、质量欠佳等现实问题,不少家长及学生的满意度并不是很高,由此也导致各类违规补课屡禁不止、家教活动悄然兴起。为此,亟需加大专项投入,切实增强师资配置,加快各类优质且可及的学习资源平台建设,创新课后服务的内容和形式,让学生在校内学足学好,从而真正将减负工作落到实处。

周锋:纠正基础教育中艺术、体育教育应试化倾向

周锋 资料图/受访者提供

为鼓励学生全面发展,各地教育部门先后出台中考政策,把艺术、体育等科目纳入考试科目,规定了一定的分值。这当然有利于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有利于对学生的全面培养。但全国政协委员,九三学社上海市委专职副主委周锋也发现,由于传统观念对教育的桎梏、教育的功利化倾向依然严重,以至于本应有利于学生全面发展,有利于提升新时代全民文化素养的举措,在实施过程中出现了一些偏差,有悖于教育改革的初衷。

为此,周锋今年即将提交一份《关于纠正基础教育中艺术、体育教育应试化倾向》的提案。他指出,随着“双减”政策的出台,学科类的培训虽不复存在,但艺体类校外培训机构的培训班则不断升温、供不应求。这类校外培训机构良莠不齐,有些机构的教师或教练的资质与素质存在一定的问题。利益驱动的宣传也助长了家长对艺术、体育学习的焦虑倾向。

周锋建议,切实转变教育理念。加强对家长的家庭教育指导,纠正 “功利化补习”、艺术体育教育应试化倾向。此外,还要深化教学改革。

他还建议改革评价体系,探索适合艺术、体育学科特点的评价模式。坚持过程评价和结果评价相结合,摒弃完全以技能型的测试来评价学生艺术学习成效的方法,探索“课程学习情况、艺术实践活动参与情况、才艺展示表现”三结合的艺术教育综合评价模式;探索体育素养评价,对学生体育意识、知识、行为、技能和成效进行全面考察。此外,还要谨慎推进艺术、体育考试改革。

戴立益:积极应对“双减”后教师负担大幅增加问题

戴立益

全国政协委员、华东师范大学副校长、基础教育集团主任戴立益则将提交一份《积极应对“双减”后教师负担大幅增加问题》的提案。

这份提案出炉的背景是,“双减”政策实施以来,大量调查显示,教师负担大幅增加。有调查显示,高达91.54%的教师认为,学校落实“双减”,增加了教师负担。从工作量变化的角度来看,觉得工作量增加的占比为83.93%,72.37%的教师认为课后服务使得学生在校时间变长,安全责任更重。从工作时间的角度来看,觉得工作时间延长的占比为84.91%。从对教师生活影响的角度看,79.49%的教师认为课后服务导致工作量加大,影响了身心健康。从学生管理难度的角度看,觉得学生管理更加繁琐的占比为90.91%。从作业研究的角度看,73.31%的教师认为,“学科组没有太多时间加强作业研究,布置的作业质量有待提升”。

为此,戴立益提出了三大建议,分别是:提高教师待遇或增加教师编制;广泛引入社会力量参与课后服务;提升教师评价素养,完善教师评价标准和评价方式。

他举例说,“双减”之后,如果老师工作时间延长了近2个小时,就相当于增加了四分之一或五分之一的工作时间。调研中大家普遍反映,增加的工作量应该有一个合理的回报机制,或者有教师编制补充机制。否则可能会出现一批优秀教师流失,“双减”反弹的压力会陡增。再比如“双减”后的课后服务主要是安排学生完成作业、自主阅读、体育、艺术、科普活动、劳动实践,以及娱乐游戏、拓展训练、开展社团及兴趣小组活动、观看适宜儿童的影片等。这些安排可以与社会资源合作,包括高校、培训机构、图书馆、少年宫、美术馆等等,也可以包括一些培训企业。

倪闽景:把近视率纳入基础教育高质量发展的核心指标

倪闽景 资料图/受访者提供

“很多人可能有误会。‘双减’不是光减学校作业,减培训也不是光减培训机构的。”在今年的全国两会上,倪闽景委员将提交一份《把近视率纳入基础教育高质量发展的核心指标》的提案,他建议,要把近视率作为核心指标,建立问责机制。

近年来青少年近视率居高不下,呈现低龄、深度近视的趋向。据统计资料显示,美国青少年的近视率为25%,德国学生的近视率一直控制在15%以下,相比国内青少年52%以上的近视发病率,差距令人瞠目。

倪闽景认为,首先要抓住近视率这个核心指标,引导社会观念转变。在考试成绩和升学率面前,大家不约而同地放弃了健康底线。因此,要把近视率作为学校和地区教育质量考核的重要指标,如果不达标,学校和区域领导要被严肃追责,每年在主流媒体公布各地区青少年视力报告和近视率,接受社会监督。

其次,他建议加强医教结合,提高近视预防宣传和防控的科学性。教育部门和卫生健康部门加强合作,推进视力监测、眼轴长度、屈光发育档案全覆盖,及时发现和干预近视发病。“上海在24所义务教育阶段学校开展了为期2年的实践表明,只要保证学生户外活动时间2个小时以上,近视率下降了30%。确保户外活动,实际上意味着保证了体育课时,保证了课间让孩子们走出教室,更保证了孩子们作业量和课业负担明显降低;户外活动的增加,也会大大缓解孩子们心理疾病的高发,改变基础教育只抓升学率,不关注学生身心健康的状况。此外,我们还要系统提升学生近视防控相关软硬件环境,比如教室灯光照明不达标十分普遍。”

“作业多了少了,培训有无增加很难考核,如果一味减少学校作业,家长可能自己会给孩子布置作业。但近视率这个指标是一个硬指标,需要多方合力才能达成。”倪闽景告诉记者,早在2018年教育部就有相关文件要求,按照该文件,上海2023年青少年的近视率要比2018年下降1个百分点,近视率考核就在明年,不管是灯光改造、课桌椅调整也好,去年在小学推出体育课等也好,都是从各个维度降低近视率。

“今年上海还将推出专项的近视督导。区长和校长分别是区域和学校的第一责任人,如果近视率居高不下,甚至不降反升需要问责,严重的甚至可以免职。”倪闽景表示,近视防控需要动真格。包括还要进行眼轴仪等技术配套,作为考核的辅助工具。

针对其他委员提到的关于减负的一些金点子,他予以了认同。对于“双减”后,一些艺体类校外培训机构不断升温,甚至开出天价培训费的现象。倪闽景认为,家长把简单问题想复杂了。“就以跳绳来说,除非是兴趣使然,不需要报班。所有的体育中考考试项目,只要按照校内教学来锻炼,就可以考高分。”

青年报·青春上海记者 范彦萍/文、图(除署名外)

编辑:陆天逸

来源:青春上海News—24小时青年报

返回上页 回到首页

青年报社 版权所有

广告热线:021-61173717 |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1-61177819 / 61177827 举报邮箱:services@why.com.cn    测试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