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春守“沪”|“我要报名”“已到岗”,大学生党员志愿者以行动守护共同的家园
青年报·青春上海记者 刘昕璐
“我要报名!”“可以准时抵达。”“已到岗。”……这几天,华东理工大学志愿者招募群里“复制粘贴式”的优秀震撼截图流出,让大家看到了大学生党团员正用实际行动让党旗团旗在抗疫一线高高飘扬,他们用挺身而出的选择守护彼此共同的家园。
是学生党员,“我要报名!”毫不犹豫
自华东理工大学3月封控管理伊始,华理研支团的十多名党员志愿者就始终活跃在战“疫”第一线。他们有的来到食堂,引导学生有序打包餐食、为在寝健康观察人员派送生活物资;有的坚守宣传阵地,及时发布相关防疫政策、协助广大学生了解学校安排;有的则成为志愿者的志愿者,保障广大志愿者的岗位安排和后勤保障;有的发挥党员先锋模范作用,动员自己的舍友同学一起投入志愿者队伍中……
“看到志愿者群里招募核酸检测志愿者的信息,没有过多考虑就报了名。战胜疫情需要大家的努力,没有一个人可以独善其身、偏安一隅。”材料与化工研一学生彭锦程说道。在本轮学校封控管理核酸检测中,他积极报名参加志愿服务。“我要报名!”“可以准时抵达。”“已到岗。”在微信群说这些话的同学中,始终有他。
站在核酸检测的场地上,看到防疫人员穿着防护服,看到垃圾袋上医疗废物标志,彭锦程第一次感到离疫情这么近,危机感、责任感油然而生。他想起了2020年疫情之初,逆行武汉的医护身影,特别是当时的一张逆行背影照曾让备战考研的他在图书馆里泪流满面。如今,自己也可以站出来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情了。
志愿服务上岗第一天,彭锦程需要举牌引导同学们有序入场进行核酸检测。他穿着防护服,引导学生们扫校园卡和虚拟校园卡(二维码),因为一直背对着太阳坚持了好几个小时,直觉得脖子被晒得火辣辣的。没想到,等摘下手套,才发现因为有汗水的浸泡,手也都泡白了。
“志愿者是个辛苦的工作,五六个小时的不间断工作后回到宿舍就会感到一身疲惫,室友也说着,‘太累了明天不去了’,但是群里招募志愿者信息一发布,大家又接着在群里回复了‘可以准时到达’。青年党员、团员都争当先锋模范,希望在第一线有所付出和奉献。”彭锦程希望,自己的学生党员身份不是挂在嘴上、写在纸上的。
志愿无小事,从小差错中及时总结经验
因为岗位的需要,彭锦程还直接参与核酸检测人员的健康云登记等工作。他一直为工作中的一次失误感到内疚,但从中吸取教训、总结经验,保证未来的工作中不出错,并且提醒其他小组也引以为戒恰恰是更重要的。
“你好!请打开健康云登记。”“同学你好,请出示你的登记码。”这席话,彭锦程早已算不清重复了多少遍。其实,刚刚站上这个岗位没多久,彭锦程就出现了一次失误。
由于当时采取的是10人混检,他对其中一小组最后一名学生说,“请务必把这个条形码交给检测人员,贴到试管上,再离开”。结果,该学生还是没有把条形码交给“大白”。等检测了十三四个人后,工作人员才反应过来,想再去寻找那个手持条形码的学生,无疑眼前已是茫茫人海。接着,工作人员为了弥补这个过失需要采取更多的措施,这一路的检测工作也因此多耽搁了约20分钟。
彭锦程很难过,觉得是自己工作没有到位所致。很快,他调整了心情和策略,并及时将经验分享给几路同时进行的检测队伍,“我们增派了人手,让志愿者陪同第十位需要手持条形码的学生前往检测点,并确保看到条形码加贴至试管上。这样,样本量和名字就不会出错了。”
“在短短数小时就能完成上万人的核酸检测是一项壮举,我们为自己能成为其中的一颗螺丝、一个齿轮而自豪!对比志愿者的付出,更是油然而生对医护人员的致敬。” 彭锦程说,看到烈日下要一直穿着防护服的医务工作者,没有时间喝水没有时间上厕所,志愿者们明白,如果可以用自己一点点的付出去换战疫胜利向前推进一点点,一切便是值得的。
机械与动力工程学院的王紫阳也是第一次参与抗疫志愿者,第一次和核酸检测现场的医护人员站在同一战线上。他说:“现场的景象给我不平静的内心点了一把火——这里有学生、老师、后勤管理人员,还有一些我无法分辨职业的人。不过此刻也无需分辨,我们用行动告诉了自己,我们是华理人!”
爱之花开放的地方,生命便能欣欣向荣。齐心协力下的共同奔赴,定能将疫情战胜。
青年报·青春上海记者 刘昕璐
编辑:张红叶
来源:青春上海News—24小时青年报
-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