宅家赏戏,文艺院团场馆积极探索线上文化推广
2022-03-15 文体

青年报·青春上海记者 郦亮

在新一轮疫情中,上海线下文化活动按下暂停键。不过这并不代表文化的远离。青年报·青春上海记者发现这几天各种线上文化活动相当热闹。经过之前两年多的探索,上海的各家艺术场馆和文艺院团都积累了丰富的线上文化普及推广的经验。所以现在一切都显得驾轻就熟。

  文艺院团线上内容“库存”相当丰富  

这几天上海京剧院抖音号上梅派大青衣史依弘的一段《海岛冰轮初转腾》的演唱视频相当火。这是史依弘最近在《上海公报》发表50周年纪念音乐会上的演出。虽然过去没几天,戏迷已经可以在网上共襄盛举,一睹史姐姐的大家之风。

3月本是上海京剧院演出的旺季,包括史依弘、李军主演的《大唐贵妃》等大戏都会上演,但现在都不得不延期了。好在京剧院的线上内容“库存”十分丰富,足以让市民足不出户也能一饱戏瘾。上京相关人士告诉青年报·青春上海记者,自2020年初疫情爆发以来,他们其实一直在探索艺术的线上传播方式。平日里院团里一有什么精彩动态,都要拍下来制作成视频备用,两年下来也积累了不少内容。逐渐形成了线上线下推广齐头并进的模式。

而且不光是录制传播,上海京剧院还在探索制作符合网友口味的视频。上京抖音号最火的一个视频是反映京剧院青年演员赵宏运和陈艺心为一款网络游戏做录的动作捕捉全过程。整个视频把京剧演员的表演和游戏虚拟人物对应呈现,很酷炫,引得很多青年人大呼“爱了爱了”。

除了上海京剧院,上海越剧院、上海昆剧团和上海淮剧团也都在自家官方网上平台“上新”了不少内容。而上海话剧艺术中心的话剧线上展映已在3月12日启动,观众反响热烈。青年报·青春上海记者了解到,在两年多前,上海组织了各家文艺院团推出了延续至今的“艺起前行”线上展演活动。应该说,这个项目让文艺院团积累了很多线上传播的经验,而这在最近几天得到了充分体现。据悉,此前备受市民喜爱的院团线上直播活动也将陆续重启。观众有望在线与名家交流互动,零距离感受艺术之美。

  长三角文化内容线上共享  

自从3月12日暂停开放之后,上海博物馆公众号的人气就一直很足。记者看到上博的公众号内容十分丰富,除了有展馆导览之外,还有各种特展的详细内容,同时“上博课程”也是专家云集。几天前刚刚开幕的“盛世芳华——上海博物馆受赠文物展”虽也暂时闭门谢客,但市民依然可以在网上欣赏到参展文物的绝美身姿,此处不仅有高清文物全角度图片,还有详细的文字介绍,堪称“云上观展”的样板。

而“在线赏析”也是中华艺术宫公众号的名牌栏目,里面不仅有“名家馆”,有“馆藏精品”,“360全景”观展。中华艺术宫还为向在家上网课的孩子们发出了中华杯·第六届国际少儿创意美术大展的作品征集令,希望孩子们能够以创世神话为主题进行创作,积极参与这项国际性的少儿绘画大赛。中华艺术宫相关人士表示,他们会根据疫情的发展,适时推出更丰富的线上内容,特别是针对居家学习的青少年的艺术内容,让孩子们足不出户也能感受到艺术从未远离。

青年报·青春上海记者还注意到,希望为疫情中的上海市民提供线上导览的不仅有上海本土的艺术展馆,还有不少长三角的艺术馆。

由中国民主促进会苏州市委员会指导的“姑苏梅香”艺术展昨天揭幕。此展以“梅”为主题,汇集了阿丁、许伟清、华军三位江南艺术家的梅花书画作品40余幅。展览策展人、苏梅香生物科技负责人顾建芳表示,举办这次展览,就是想向疫情中的人们传递一种新的风雅生活的方式。此次展览的诸多细节也会以线上的方式与上海市民共享。参展艺术家许伟清表示,之前苏州疫情导致全市艺术场馆暂停,这次上海也有了同样境遇,沪苏两地观众起码有两个多月不能畅快线下交流。但是长三角一体化背景下的文化交流不应因疫情而阻隔,通过“虚拟展厅”等线上模式,上海观众仍可以第一时间“亲临”苏州各种艺术现场。长三角地区的观众在“云端”交流,以艺术的力量共克时艰。

青年报·青春上海记者 郦亮

编辑:张红叶

来源:青春上海News—24小时青年报

返回上页 回到首页

青年报社 版权所有

广告热线:021-61173717 |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1-61177819 / 61177827 举报邮箱:services@why.com.cn    测试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