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春守“沪”|半数队员被封闭,6人60小时6海里斗风抗雾战疫情
青年报·青春上海记者 郭颖
突如其来的小区闭环管理,将闵行海事局西渡海巡执法大队近半数队员封闭在小区内,于是,留守大队的6名年轻党员组成了青年党员突击队,60小时6海里,他们坚守黄浦江,斗风抗雾战疫情!
雾锁浦江6人青年突击队严防坚守
“从12号到现在,我们一直坚守在黄浦江上,大家吃住在大队趸船上,轮换着休息一会儿。”青年报·青春上海记者今天联系到西渡海巡执法大队青年突击队85后党员班组带班队长辛彬彬时,他还在岗位上。
大队原本有10多人,突如其来的疫情封控,将半数队员封闭在小区内。然而,水上交通安全维护和物资运输保障还必须正常运作。
非常时期,克服困难也要上!上海市优秀党务工作者、西渡海巡执法大队队长朱小平带领副队长张光辉、班组长辛彬彬、党员先锋岗杨威、90后队员朱海伦和王威,6人就地组成了青年党员突击队,坚守黄浦江!
3月12日凌晨4点半,黄浦江上游的摇车港水面上出现了平流雾。正在海事巡逻艇“海巡01043”上值班的杨威、王威等队员立刻发现了能见度的变化。
两人第一时间进行了报告,闵行海事局及时启动防抗大雾应急响应,指派辖区轮艇快速抵达雾情水域,对在航船舶有序疏导,引导船舶就近靠泊或者锚泊。
从发现雾情到报告指挥中心和管控在航船舶,青年执法队员仅用了不到1小时。
要问杨威和王威为何能在1小时内有序管控船舶,成功应对雾情,这完全得益于他俩担任巡逻艇值班人员2年以来的扎实基本功。从初进单位的懵懂“小海狮”,到成长为经验丰富的海事现场工作人员,他们已成功应对防抗台风、寒潮大风、应急救人和防抗雾情急难险重紧急任务20余次。
12日11点50分,大雾终于散去,作为大队带班队长的党员杨威,继续投入到紧张的疏港之中,从大雾管控开始到雾情解除,他已持续工作了10多个小时。
大雾二袭上海港450艘船被妥善安置
13日20点38分,上海海洋气象台发布信息:当日夜间至次日中午,内外港能见度不良,局部可能小于200米!
上海市气象部门发布雾情预警后,在“青年执法先锋艇”上值班的辛彬彬、朱海伦立即进入雾情应急响应状态。
13日21点40分,他们接到上级通报:上海港多处水域出现浓雾,启动蓝色预警!大批黄浦江出口的船舶立即按下了“暂停键”紧急停航!
闵行海事局立即按照应急预案,对出吴淞口船舶进行管控拦截。此时正值吴泾高潮期间,巨量趁潮而上的船舶已经到达黄浦江上游的闵行辖区,大量下行船舶也需要紧急拦截,双重压力接踵而至。
辛彬彬、朱海伦不顾持续工作一天的疲劳,打起十二分精神,驾驶巡逻艇上下宣传,甚高频持续呼叫,忙得不可开交。
虽然大雾管控正值周末夜间,接到大雾预警的朱小平立刻火速赶到大队,投入到指挥和参与管控中。
23点30分,西渡海巡执法大队二级电子巡航室内,一个看似孤单的身影,左手接电话,右手拿高频,点亮了黄浦江上游近6海里航道的“明灯”。
“苏盐城货***轮,我们是闵行海事局,你现在船位是不是在分水龙王庙,预计要出吴淞口往太仓方向。但目前太仓方向大雾封航,请就近安全靠泊。”凌晨2点15分,一个显示为021-64356486的熟悉电话响起,苏盐城货***轮船长很惊讶,在离闵行海事局20多海里的地方,大半夜竟然接到西渡大队电话。
从13日22点一直到14日11点,这次管控在上千次的高频宣传、300余次电话宣传中安全度过,450多艘船舶被妥善安置在相应码头。看着鳞次栉比、停靠有序的大小船舶,青年突击队员露出了欣慰的微笑。
大风三袭他们担当青年“守夜人”
一波未平,一波又起。14日12点35分,大雾积压的船舶刚刚疏散完,外港却又挂起阵风8-9级,闵行海事局又启动了大风蓝色预警!
在海巡艇值班的张光辉立即驾驶巡逻艇至桥区水域进行巡航跟船舶宣传拦截。作为副队长,他经验丰富、沉着老道、指挥若定。“今天我在岗,有我请放心!”
精细化巡航、精准化管控、最精心的服务,海事巡逻艇的甚高频电话和闵行海事特有的“海事大喇叭”,已经成为船民们爱听的“安全小广播”,黄浦江作为长三角最重要的水上物流通道之一,有了这群海事人,安全就有了坚强保障。
17点20分,大风蓝色预警解除,他们又忙碌于疏港中……
6名青年党员突击队员中,有的是家有二孩的父亲,有的是结婚不久的新郎,有的是刚出大学校门的“小海狮”,他们在特殊情况下勇挑重担,连续数日奋战在一线,他们是浦江黄金水道青年“守夜人”!
青年报·青春上海记者 郭颖
编辑:陆天逸
来源:青春上海News—24小时青年报
-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