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15消费避坑指南
2022-03-16 上海

青年报见习记者 刘秦春

昨天是国际消费者权益日,如何更好地保护消费者权益、促进消费公平?上海市消费者权益保护委员会总结并呼吁公众关注2021年市消保委共受理消费者投诉的23万余件所暴露出来的未成年人网络游戏充值和直播打赏、医疗美容、养生美发、预付卡(式)消费等问题,提出立法限制未成年人网络游戏充值和直播打赏行为,医疗美容应该保障消费者的知情权与选择权等建议。 

建议立法限制未成年人

网络游戏充值和直播打赏行为

据统计,2021年上海市消保委共受理消费者投诉23万余件,其中涉及到187个细分行业和领域,市消保委通过多层次、多维度的梳理和分析,结合消费市场发展的趋势,总结出其中问题,建议社会各界加以关注。

网游、手游日益受到消费者欢迎,玩家数量也随之迅速增长,但是运营商与玩家之间的矛盾频发。2021年市消保委受理网络游戏投诉4670件,受理过程中发现由于游戏升级和闯关需要耗费大量的时间和金钱,单个游戏账号涉及金额就可达数万元甚至更高,一旦被封号或者虚拟装备被盗,玩家便可能遭受较大损失。游戏运营商对于装备被盗问题却往往置之不理,对于账号数据异常,则惯以“游戏规则规定”作出封停账号的处罚。

值得关注的是,去年因未成年人误充值退款难的投诉量明显上升,虽然国家推出了限制未成人注册、加强用户身份验证等措施,但是部分网络游戏可以直接默认手机号码登录,还有的未成人直接绕开防沉迷系统,用家长的身份证件注册玩游戏,充值金额数千至数万元不等。

根据最高法出台的《关于依法妥善审理涉新冠肺炎疫情民事案件若干问题的指导意见(二)》规定“限制民事行为能力人未经其监护人同意,参与网络付费游戏或者网络直播平台‘打赏’等方式支出与其年龄、智力不相适应的款项,监护人请求网络服务提供者返还该款项的,人民法院应予支持”。

市消保委建议在《中华人民共和国消费者权益保护法》中增加未成年消费者权益的立法保护,明确在网络游戏领域,对与未成年人年龄智力不相适应的消费款项,监护人有权请求返还。同时也提醒广大家长,作为未成年人的监护人,应当加强对孩子的引导、监督,并应保管好自己的手机、银行卡密码等。

新华社 图

医疗美容应该保障

消费者的知情权与选择权

在颜值经济、网红效应的叠加作用下,消费者对医疗美容的需求显著释放,与此同时,相关投诉也明显上升。2021年,市消保委共计受理医美服务相关投诉503件,同比增长4.1倍。

市消保委梳理发现,由于医美服务质量难以分辨、效果难以界定、法律条款适用模糊导致投诉增多。例如有消费者反映,其在一家名为“羋匠公司——芊艺美”门店做纹眉服务,店员极力推荐一款祛斑项目,消费者还没反应过来店员就直接敷了麻药,使用类似激光的仪器在其脸上操作,并让其支付4万元。项目做完后,消费者明显感觉有灼烧感,脸上留下多处伤疤,与门店多次交涉,事后发现该店根本不具备相应资质和条件。

医疗美容是消费者为了提升生活品质、改善自身容貌所进行的生活消费,应当适用《消费者权益保护法》。实践中,医疗美容服务专业性强,一般消费者很难理解项目具体内容,容易被经营者误导消费,后续因行业服务质量难以分辨、医美服务效果难以界定等原因而面临维权困境。

对此,市消保委建议:一是经营者应切实保障消费者的知情权,并向消费者提供细化的合同事项、收费清单、承诺效果等;二是相关部门要加快构建客观公平的医美领域评级体系,鼓励医美机构设置冷静期条款,保障消费者的选择权和后悔权。

互联网平台重流量轻保障要不得

近年来,各类互联网平台将消费需求与商品和服务的提供进行撮合、匹配,很好地解决了交易过程中的信息不对称,既有效降低了消费者的决策成本,又大大提高了消费的便捷程度,使得网络购物、旅游出行、本地生活等平台迅速崛起并发展壮大。

然而,日趋激烈的同质化平台间竞争和互联网经济对流量的不断争夺,导致不少平台重流量、轻保障。例如,有的平台为了流量,放任虚假广告和假冒伪劣商品充斥平台;有的平台为了流量,对入驻商户的资质审核和质量管控形同虚设;还有的平台为了流量,对刷单炒信、虚假发货等问题查处不力。

市消保委认为,平台只顾眼前利益的做法无异于“竭泽而渔”,呼吁相关平台企业彻底扭转唯“流量至上”的错误思维,正视消费者合法权益,主动承担社会责任,强化平台治理,用诚信合规经营创造更大价值。

除了以上提到的这些问题,就养生美发行业问题,上海市消保委建议消费者,特别是老年消费者谨慎对待健康养生类套餐产品的消费。同时,消费者在消费时要注意核对充值金额和消费记录。如发现问题,要及时投诉。建议有关部门对养生类产品是否具备相关功效及销售中涉嫌的违规行为、对类医疗机构的误导宣传行为及其经营业务的合规性等加强监管。

此外,市消保委还提出,预付卡(式)消费的保障机制亟待完善,素质类培训市场需多方携手、共同规范,线上线下商品服务的适老化改造刻不容缓,需重视职业打假造成的成本上升与降低市场效率,呼吁公众关注售后服务保障、名表维修行业鱼龙混杂、侵权行为多发等问题。

青年报见习记者 刘秦春

来源:青年报

返回上页 回到首页

青年报社 版权所有

广告热线:021-61173717 |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1-61177819 / 61177827 举报邮箱:services@why.com.cn    测试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