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春战疫|防疫志愿者“上新”了!他们让快乐成为抗击疫情的力量
青年报·青春上海记者 丁文佳 陈诗松
“五里桥街道现在急需志愿者,需要1个小时到岗,谁有空?”因为疫情,不少线下演出按下了暂停键,但从业者却丝毫没有闲着。在笑果文化,公司群里的消息提示依旧此起彼伏,没有被封控的员工和演员组成了50多人的志愿小分队,积极加入到“黄青战疫”黄浦青年志愿服务队中,这些新职业青年也成为了防疫志愿者中的“新鲜血液”。
“脱口秀和志愿服务挺相通的!”
“干我们这行的话都特别多,做核酸检测志愿者一天要说这么多话,这让我感到非常舒适。”在瑞金二路街道的核酸检测点上,刘琪和两名小伙伴一起戴上口罩和手套,指导一批又一批的辖区居民进行核酸检测。
刘琪是笑果文化的一名脱口秀演员,这一天,他原本有线下演出和喜剧训练营的工作,但因为疫情线下演出暂停了。在看到公司群里发出的志愿者征集后,刘琪的第一反应是:好想去啊!
这位火速上岗的防疫志愿者的任务,是教社区里年龄较大的爷爷奶奶注册预约核酸检测,服务期间需要把几句提示反反复复说上几百遍,“我们脱口秀演员几乎每天要说一万字以上,把一句话翻过来倒过去说很多遍,才能找到最简洁、最舒服的输出方式。做志愿服务也是如此,我感觉我找到了相通的心得。”
最开始,刘琪会问居民,“您有什么需求?”后来他经过了一番调整,直接问:“微信有吗?”“回答有微信,就表示有智能手机、有网、可以连健康云小程序,一个问题代替了三个问题,简单高效很多。”
在志愿服务的过程中,刘琪也不忘发挥脱口秀演员的专长,观察有趣的人间百态。有的夫妻,虽然年纪大了,但是丈夫还是小心翼翼地护着另一半;有身边的志愿者,在志愿服务中被居民误解了,但依然态度温柔,抗冷抗风抗委屈。这些可能在常人眼里一瞥而过的细节,被刘琪这双善于发现的眼睛看到了、记住了,“他们并不只是预约检测名单上的一个名字,他们背后都是一个个家庭,一段段喜怒哀乐,一页页人生故事。”而此时此刻,这些人共同在为这座城市同向而行,为了让如常的城市、如常的生活回来而齐心协力。
“希望大家一起来期待这一天,我们回归演出的这一天,我们一定会用这段时间攒起来的有趣段子,炸翻全场!”
“只要有意志力,体力也会跟着变强”
“最近好几天没健身了,这是非常好的无氧运动,把缺少的运动量都补上了。”笑果文化副总裁刘丽娟3月16日晚在打浦桥街道参与了物资转运和分发的志愿服务,需要把物资从刚到的卡车上卸下并搬运到合适的地方,“这像华容道一样,必须先把一个地方的东西搬空,然后才能腾出空间让新物资放上来。”不知不觉物资堆到了2米多高,刘丽娟靠着腰力举起货物,用巧劲丢了上去,望着比自己身高还高的货物依旧能整整齐齐堆着,这才松了一口气。
打浦桥街道是防疫物资的中转站,晚上是卸货高峰,卸完一卡车防护服和一卡车消毒水,再帮着近十个封控小区分配物资。看似简单的动作需要在几个小时里一刻不停地重复,每一个动作都需要强大的体力支撑,还没来得及喝口水,紧随其后的一卡车帐篷和一卡车雨衣又要到了。
“身体的力量会跟着自己的意志力变强。”刘丽娟不是这个志愿者队伍中的唯一女性,一位护士白天在小区里做核酸,晚上就跟着老公一起自告奋勇来街道做志愿者,“这个女孩子很瘦弱,比我还要瘦,货物的确也很重,但是我们弱有弱的办法,大家一起想办法让这套流水线动作更熟练。”
刘丽娟看到街道工作人员几天几夜没回家,洗完的衣物直接晾在椅子上,这个画面直接触及内心,她在朋友圈有感而发,“记得淮海中路上有个很大的立牌‘人民城市人民建,人民城市为人民’,以前只把它当作标语,这几天切身体会上海以人为本的核心,给‘大白’的物料里甚至有背带手机套,很体贴,为上海感到骄傲。”
快乐也是抗击疫情的力量
脱口秀作为喜闻乐见的新职业为大家生活创造了无数欢声笑语,就在疫情阴霾笼罩的当下,身为管理层的刘丽娟虽然不是脱口秀演员,但以志愿者身份回答的每一句话里也充满了轻松调侃的快乐,丝毫察觉不到搬运了一整晚的劳累。
当晚与她在一起的志愿小分队里还有其他三位同事,这其中包括了脱口秀演员徐志胜。笑果文化因为疫情取消了所有演出,但也因此特意建立了一个防疫志愿者群,公司里除了封控在小区里的伙伴,其他还有50多位同事相继报名参与防疫志愿服务,徐志胜看到公司群里转发的志愿者招募信息,骑着小电驴就立马赶了过去,搬运分发至半夜,回家路上他看到了一个“大白”蹲在路边打电话,一边打一边委屈地哭,虽然不知道具体情况,但深深地触动了他。
“我们除了出体力活做这些事,是不是还能做些其他的?”笑果的朋友们也在思考着其他能帮助大家的方式,比如是否能连线“大白”,为疲惫的他们讲讲笑话,缓解一下紧张焦虑的心情。“我们脱口秀演员有个特征,除了讲脱口秀之外,生活中也很好笑,就是他们跟你坐在一起,随便跟你讲几句话就很好笑。”刘丽娟希望有机会能让脱口秀演员以自己的方式给大家带去快乐的力量。
青年报·青春上海记者 丁文佳 陈诗松
编辑:张红叶
来源:青春上海News—24小时青年报
-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