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将按照“街镇-小区-楼栋”逐级开展后续核酸筛查及管控工作
青年报·青春上海记者 范彦萍/文 郭容/图
今天上午10点,上海举行疫情防控工作新闻发布会(129场),介绍本市疫情最新情况。出席今天新闻发布会的有:市卫生健康委主任邬惊雷,中国工程院院士、交大医学院附属瑞金医院院长宁光,市文明办副主任郑英豪。
本市疫情防控最新情况通报
市卫生健康委主任邬惊雷通报了本市疫情防控最新情况。他介绍说,昨天(3月20日),我市新增24例新冠肺炎本土确诊病例和734例本土无症状感染者。24例确诊病例中,22例在闭环隔离管控中发现,2例在相关风险人群核酸筛查中发现。734例无症状感染者中,652例在闭环隔离管控中发现,82例在相关风险人群核酸筛查中发现。
病例1,女,29岁,居住于黄浦区。
病例2,女,51岁,居住于黄浦区。
病例3,男,21岁,居住于闵行区。
病例4,女, 5岁,居住于闵行区。
病例5,男,91岁,居住于浦东新区。
病例6,男,46岁,居住于嘉定区。
病例7,女,19岁,居住于闵行区。
病例8,男,18岁,居住于闵行区。
病例9,男,20岁,居住于闵行区。
病例10,男,23岁,居住于闵行区。
病例11,男,18岁,居住于闵行区。
病例12,男,19岁,居住于闵行区。
病例13,男,19岁,居住于闵行区。
病例14,男,20岁,居住于闵行区。
病例15,男,18岁,居住于闵行区。
病例16,男,19岁,居住于闵行区。
病例17,男,21岁,居住于闵行区。
病例18,男,18岁,居住于闵行区。
病例19,男,19岁,居住于闵行区。
病例20,男,18岁,居住于闵行区。
病例21,女,24岁,居住于闵行区。
病例22,男,17岁,居住于闵行区。
病例23,女,34岁,居住于徐汇区。
病例24,女,29岁,居住于长宁区。
上述24人经市级专家组会诊,综合流行病学史、临床症状、实验室检测和影像学检查结果等,均被诊断为新冠肺炎确诊病例(轻型)。关于734名无症状感染者的情况,这里我就不一一介绍了,大家可以通过上海发布了解相关信息。这734人均在闭环隔离管控或风险人群筛查中发现核酸检测结果异常,经市疾控中心复核为新冠病毒核酸检测阳性。经市级专家组会诊,综合流行病学史、临床症状、实验室检测和影像学检查结果等,734人均被诊断为新冠肺炎无症状感染者。
他介绍说,今天发布的758名阳性感染者,落实闭环转运至本市新冠肺炎定点医院进行隔离治疗或隔离医学观察,目前情况稳定。截至3月21日9时:这次疫情全市已累计排查到在沪密切接触者24675人,均已落实管控,其中22421人核酸检测结果为阴性,其余正在检测中。 已排查到在沪密接的密接60024人,均已落实管控,其中56711人核酸检测结果为阴性,其余正在检测中。根据流调和风险评估,我们对多个区域人员进行了筛查,除了已报告的确诊病例和无症状感染者外,目前已出结果均为阴性。
根据具体情况及时研判
采取针对性的措施
“这几天我们报告的阳性感染者数量较多,是前期筛查工作的反映。”邬惊雷表示,为此,本市临时增加了一些集中隔离治疗点加快收治感染者,这是我们实现社会面“动态清零”的工作基础,我们希望继续得到大家的支持。目前,上海正面临着复杂严峻的疫情考验。我们要坚持“外防输入、内防反弹”的总策略和“动态清零”的总方针,及时发现问题、推动解决问题,强化数据分析、科学研判、分类处置,完善筛查方案,提升检测能力,优化组织方式,做到应检尽检。要加强宣传引导,积极回应社会关切,引导市民掌握更多防疫知识、增强自律意识、做好自我防护,上下同心,坚定信心,坚决打赢疫情防控阻击战。
上海从3月16日开始已经先后完成了重点区域和非重点区域的核酸筛查,那么接下去还会有哪些举措?还要继续筛查吗?封闭的小区能否陆续解封?
为此,邬惊雷介绍说,我们通过重点区域和非重点区域的核酸筛查,发现了一些阳性感染者,根据这些阳性感染者的时间、空间和人群间的关系,分析了他们在人群当中的特征、发病时间上的特征以及区域上的特征,我们根据分析研判继续坚持切块式、网格化原则,划定新一轮核酸筛查范围,按照“街镇-小区-楼栋”逐级开展后续的核酸筛查及管控工作。
根据16-20日这段时间的筛查情况,我们根据研判分不同情形开展后续筛查,对有阳性感染者报告的街镇,及时开展流调排查,甄别出密接和次密接,同时对他所在的小区进行管控和排查,如该小区仍出现阳性病例报告,继续对阳性病例所在的楼栋进行管控,其他楼栋解除管控。对可能出现的情况复杂的街镇,根据具体情况及时研判,采取针对性的措施。
青年报·青春上海记者 范彦萍/文 郭容/图
编辑:张红叶
来源:青春上海News—24小时青年报
-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