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春守“沪”丨15岁志愿者把网课搬到了楼底下
青年报·青春上海见习记者 刘秦春/文、剪辑 受访者/图、视频
一台平板电脑加上几本书几支笔,上海市奉贤区金汇镇一封控小区楼道底下近几日总有个15岁的志愿者穿着防护服站着上课,听到老师说课间休息时,她就立马拎起物资开始爬楼。跟着青年报·青春上海记者一起来聆听这名小小志愿者讲述她的故事吧。
20层楼爬上爬下,无具体工作时间
“1楼到20楼,一家一户看看有没有垃圾,有的话把它带下去,加油!”上海市体育运动学校女子篮球专业学生吴钰砚今年15岁,3月11日成为一名防疫志愿者,担任所在封控小区自己家所在单元楼的“临时楼组长”,至今还一直坚守在自己的岗位上。
记者问她:“为什么天天选择爬楼不乘电梯?”“是为了提高工作效率。”吴钰砚答道。平时篮球训练和跳街舞让吴钰砚拥有很好的体力,拎得动重物,爬楼梯迅速,虽然整体来看每天的运动量挺大的,但她却说一天工作结束也不怎么累,回到家倒头就睡,第二天又精神满满。做志愿者以来,吴钰砚最大的烦恼就是缺觉,以前不做志愿者时她每天要睡到早上八九点起床,做了志愿者之后她早上7点就要到岗。尽管没睡够,吴钰砚每天也会准时带好学习和工作所需用品下楼,上午认认真真站着听课,“我不喜欢坐着,坐着就觉得不太舒服,站着舒服”,所以她总是站着上课,并且在课程间隙完成自己的防疫志愿工作。
对于学习和志愿工作之间的平衡,小姑娘把握得很好,每天什么时间该学习,什么时候认真工作,她都仔细规划好了,学习和工作两不耽误。老师和同学也很支持她做志愿者,有不少小伙伴来找她聊天,好奇地询问她的工作,还鼓励她要加油。
“每天工作12个小时多,中午空一点急速回家吃饭写作业”,当志愿者第三天时,吴钰砚在朋友圈记录道,她每天除了完成自己所在单元楼的志愿工作,还会去其他单元楼支援,随时待命,无具体工作时间,但她丝毫不显疲惫,一直对着镜头元气满满地说要加油。
“成长了许多,天天盼着解封出去吃面打球”
近两日上海下大雨,吴钰砚嫌弃打伞太麻烦影响工作效率,干脆就淋着雨往前走,在雨中完成自己的工作,她说穿着防护服还好,不怎么淋雨,就是一不小心把手机给淋坏了,通话的时候声音嘎吱嘎吱响:“等我们小区解封了,妈妈要带我去买新手机,期待!”
吴钰砚的妈妈是她背后的志愿者,她工作时累了渴了妈妈都会下楼来给她送吃的送喝的,她照顾其他邻居,而妈妈总是在照顾她,默默地支持她、鼓励她。
“我这些天成长了许多,认识了好多以前不认识的邻居”,吴钰砚印象最深刻的事情就是13楼有两个年纪大的阿姨,不太会用手机买菜,总会找她帮忙拉着她聊天,还有2楼有个弟弟很可爱,叫她阿姨,她在楼下上课的时候,那个弟弟总会望着她,她知道弟弟一定是想出去玩了,和她一样。
吴钰砚还记得3月16日那天,她收到了居委姐姐给的巧克力,还有工作人员送的鲜花,大家满心以为可以解封了,开心坏了,她已经规划好了第二天要出去吃一碗最爱吃的臊子面,拉上爸爸去打篮球,结果没能解封,但她不气馁,还是开朗地去做志愿工作,并且期待着解封那一天的到来。
“你就是那个15岁打篮球的志愿者嘛”,这些天吴钰砚总会听到邻居们这样和她打着招呼,大家都记住她了,而她也第一次认识那么多邻居,昨天她还收到了一个小妹妹送的手工小花,她继续在自己的志愿岗位上奉献着、感动着、努力着、成长着。
青年报·青春上海见习记者 刘秦春/文、剪辑 受访者/图、视频
编辑:张红叶
来源:青春上海News—24小时青年报
-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