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春守“沪”|学生志愿者成校园防控管理的重要力量
青年报·青春上海记者 刘昕璐 通讯员 金亚珺 吴潇岚
“即便知道要冒雨工作,同学们还是在志愿者上岗名额发布之后,很快就把名额秒光了,这样的热情也带到了岗位上。”华东师范大学教育学部2018级艺术教育本科生郎朗欣喜地说。
每晚,华东师大防疫志愿者总队负责人根据第二天的总体安排,在两校区的防疫储备志愿者群中发布机动上岗的名额。名额和任务一经发布,立即被学生志愿者们一领而空。
自华东师范大学闭环管理以来,学生志愿者成为校园防控管理的重要力量。截止至3月21日,学校共招募“奉献友爱”防疫志愿者1123人,其中普陀校区志愿者546人,闵行校区志愿者577人,协助各部门开展核酸检测、物资补给、药品及必需品物品运送等工作中。尤其“倒春寒”突袭,志愿者们为做好服务工作,风雨无阻,逆风而上。
3月20日开始,普陀校区开展“7+7”封闭管理。420名志愿者冒着大雨引导万余名同学进行核酸检测,分批次、分点位从11点运转到晚上6点。6点半开始,他们又马不停蹄将同学们申请的必需药品分别送至宿舍楼下。
闵行校区历史系的孙帜同学是志愿者队伍中的“紧急接单员”,他的口号是“一旦接单,风雨无阻”。除了上课,无论何时,他随时在线,24小时手机开机。服务好有急性肠胃病、慢性病药不能断的同学,凡是交给他的任务,无一不保质保量、争分夺秒完成。
此次招募的防疫志愿者中,一半以上为研究生,尽管科研任务繁重,他们在学校最需要的时候冲在第一线,一起守“沪”。
教育学系教育学原理专业2021级博士研究生丁奕同学是同普路宿舍区的志愿者总负责人。“从封闭管理的那天起,我第一时间上岗。和志愿者们协助引导核酸检测,为同普路的300多名博士同学打热水、送饭菜。”
“早7点,紧急收到需接受物资的准备,我急忙走到楼下。运送早餐的后勤师傅,看到我是志愿者,立马叫住我,让我必须拿一份吃完再去工作。”这样的关切,让学生志愿者、经济与管理学部2018级会计专业本科生徐朵朵内心一直暖暖的。
每幢宿舍楼都由辅导员和学生以及后勤人员共同组成楼长、层长、寝室长的网格化管理体系。同学们自我管理、志愿服务,在逆境中成长,学会理解和感恩。
住在华东师大闵行校区13号宿舍楼的物理与电子科学学院2020级理论物理专业博士生研究生沈起炜,在给老师和后勤部门的感谢信中说道:“一场疫情,让原本热闹的校园环境冷清了很多,但是我们每个人,都感受到了比平时更多的温暖。”沈起炜也主动报名作为志愿者,每天负责给各寝室分饭和送饭。
“每一个为抗击疫情所做的服务与奉献,都是这个校园里流淌出的温情赞歌。”据介绍,13号楼住有19个专业的376位博士研究生同学,除了学校的支持和保障外,全靠同学们的自律和自我管理。
华东师大心理与认知科学学院的同学们还凭借专业特长,从3月14日开始,组织开通上线“在线同辈互助心理支持平台”,给师生们提供更为有效、便捷的支持,保持良好的心理状态。学生志愿者、2021级心理学大类的辛梓萌说:“就算隔着屏幕,我依然希望能够亲口告诉每位来访的同学:不忙,你说,我在听。”
青年报·青春上海记者 刘昕璐 通讯员 金亚珺 吴潇岚
编辑:陆天逸
来源:青春上海News—24小时青年报
-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