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春守“沪”|打造平台为同学代言,团员青年化身战“疫”云客服
2022-03-24 青年

青年报·青春上海记者 刘晶晶

“我是你的战‘疫’云客服,不分昼夜,只为将你的不安驱散。”疫情下,不少同学不可避免地出现焦虑、不安的情绪,一个“战‘疫’济时通2.0”的平台,成为传递学生心声、连通学校和同学之间的桥梁。这个“为同学代言”的平台,背后的“客服”,正是同济大学的团员青年。

  校团委组织成立专项组“为同学代言”  

记者了解到,为了及时掌握问题、了解心声、回应关切,在同济大学校团委统筹下,同济大学校研究生会与校团委组织部、校学生会、学生校务助理共同组成战“疫”济时通2.0专项工作组。

专项工作组主要负责线上问卷平台和学生专用邮箱的咨询回复、数据整理及分析。上线4个小时后,线上问卷平台就收到来自全校同学的意见建议448例。自平台上线以来,累计收集和回应生活保障、离校进校管理、毕业就业、课程考试、心理服务等各类诉求1292例,其中线上问卷1152例,专用邮箱140例,及时响应了同学们特殊时期的诉求,有效缓解了大家的焦虑情绪。

工作组成立后,成员迅速磨合、通力合作,及时地将同学们反映的问题进行精确梳理、分类,以报告和建议的形式上报学校疫情防控工作组,并向相关职能部门与学院进行反馈。在学校疫情防控工作组的关心指导和相关职能部门的通力合作下,包括“离校进校管理”“西南十二楼洗浴问题”“学生社区生活物资供应及居住环境问题”“紧急就医方案”“毕业生考公政策专栏”“图书馆、自习室、求职面试间等开放”“快递收取”等在内的诸多意见建议已被采纳并推进实施。

同济大学海洋与地球科学学院2018级博士研究生杨逸凯是“诉求处理工作组”成员。他告诉记者,战“疫”济时通2.0专项工作组在负责老师的指导下,从策划、组建到平台正式上线只用了一天时间,联动了多方力量,共同打造了这个“为同学代言”的平台,也迎来了大信息流的压力。

“上线第一天,不断跳动的后台数据真切地反映着突发状况下同学们的不安和焦虑,整个工作组也经受着巨大的考验。”杨逸凯说,但此时,身为校研究生会的骨干,全心全意为同学服务的宗旨驱使着自己和团队成员有条不紊地梳理每一项诉求。

一条条梳理,一条条反馈,这几天,看着各校区同学反映的问题从最初的一天600余条逐渐减少到几十条、十几条,他非常有成就感,也感受到了身边同学对学校疫情防控工作的理解和支持,“这个时候切实体会到,‘同舟共济,共克时艰’是我们每一个同济人共同的精神传承。”

  从近400条问题锐减到如今单日10余条  

从青年党员到青年团员,这一刻,大家都秉持着“众志成城、风雨同舟”的精神。

诉求回复工作组成员、同济大学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2017级博士研究生许君清是一名青年党员,也是一名社区志愿者。社区解封了,同济校园却在次日启动了准封闭管理。他第一时间报名成为了“战‘疫’济时通2.0”的一名“线上客服”。

“平台初上线短短数个小时就收到了上百条的问题与建议,我竭尽所能为师生解答疑惑,希望隔屏也能给他们传递信心。”在负责老师的指导下,他时刻更新校内餐饮、快递、出入校政策信息,共答复各类咨询一千余条,反馈个性化需求四十余类。“看到后台回复的一句句‘谢谢你,同济大学!’‘谢谢组织!’‘你们是最可爱的人’,我特别高兴,也更有信心必将打赢这场阻击战!”

分析报告工作组成员、同济大学交通运输工程学院2020级博士研究生唐雁负责协助老师统筹学生校务助理团队的任务,总结每日问题概况、整理相关建议,以便进一步呈递给学校疫情防控工作组和各职能部门。

第一天上午,收到近400条问题反馈,大家的心情同样很焦虑。“为了让学校第一时间听到同学们的呼声,我们加足马力,中午和夜间分两次提交了问题概况报告。随着时间的推移,我们汇总的问题陆续得到了解决,整理的建议也逐步被采纳。”唐雁说,看着学校官方公众号出台的公告、逐渐优化的各种管理方案、更加充沛的物资……都实实在在地解决了同学们急难愁盼的问题,自己的信心也增加了。

“真的很抱歉经常在半夜确认信息,打扰到老师和同学们的正常休息,也真心感谢背后辛勤付出的领导老师、工作组团队和尽最大可能回应同学诉求的各个职能部门。”分析报告工作组成员、同济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2021级博士研究生张琪表示。如今平台单日仅有十余条问题,锐减的数据背后,是所有人的付出。

青年报·青春上海记者 刘晶晶

编辑:梁文静

来源:青春上海News—24小时青年报

返回上页 回到首页

青年报社 版权所有

广告热线:021-61173717 |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1-61177819 / 61177827 举报邮箱:services@why.com.cn    测试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