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年时评|打法变了,不变的是我们勠力同心
2022-03-24 青年

青年报·青春上海评论员 张逸麟

张文宏医生新近发布的文章中,提到上海正在打着抗疫以来最艰难的仗。

两年前,我们亲历了疫情的爆发,深深感受过与新冠疫情交锋初始时的那种不安,那种对未知的担忧甚至惊恐。时至今日,人们对于病毒知之已深,可为什么张文宏说,新冠没有那么吓人,但是仗很难打?

因为正如张文宏所说,“新冠抗疫将是一个长期的过程,不能抱着咱就是不过了也要把病毒弄死的心态,要既控制好疫情,又保障居民生活,保持就医通道畅通,同时还保障民营小微企业的生存。” 仗难打,恰恰难在“希望在尽量无疏漏筛查的同时能够最小化影响生活”。但是这种“肯定不容易”“难免不顺利”,“也正显示了我们绝不肯走抗疫回头路的决心。”

应对当前这轮疫情的反复,上海的打法变了。新的打法是“探索一条符合超大城市疫情防控特点的新路,是要在‘两难’甚至‘多难’的挑战中,寻找最优解。” 时不我待,我们要与疫情拼速度,要尽快赶在疫情蔓延之前,找到每一个感染病例,并进行最有效的隔离、治疗措施。在奥密克戎彻底丧气之前,我们提的这口气绝不会松下来。在与病毒比耐力的时刻,强信心,稳人心,筑同心,需要我们凝聚共识。

这场难打的“仗”,当然影响着每一个上海市民的生活。阳春三月不得不在家“蜗居”,手头忙碌的工作不得不按下暂停键……然而许多市民面对这一次的居家隔离,要比两年前从容得多。

不少中年人有这样的感觉,在家隔离观察的期间,反而比平时更忙碌了。一边要教会家里的老人用手机,扫健康码,预约核酸检查,一边要看管孩子们上网课,也不忘督促他们多在家锻炼身体、保护视力,自己还要不时“云”工作。一位朋友开玩笑说,这波防控疫情的隔离开始后,自己的“老管家”技能暴涨了,反而在忙碌中把家里一件件事都能安排得有条不紊。

不少青年人也在疫情中有所成长,变得更为成熟。一位幼儿园老师刚刚入职一年就遇到了2020年的新冠疫情,当初在家时绞尽脑汁设计网上授课的课程,推出过一套画画课程,结果反馈一般。两年来她一直在研究网上课程的形式。今年再次回到网课模式后,她把兴趣课程改成了手工制作,让居家的家长与孩子们一起合作,反响非常好,孩子们争着在网上展示自己的作品。这位幼儿园老师表示,疫情这两年来,自己各方面也都在成长,包括自己的心智,今年多次主动参加防疫志愿者行动,觉得担负起社会责任的感觉很好。“总有人说我们这代人的青春被贴上了疫情的标签,那么我更愿意用快乐的标签去盖掉疫情的标签。”

每个人都有各自不同的生活,也有各自不同的难处,重要的是,在非常时期要与生活和解,成为情绪的控制者,而不是被情绪所控制。与生活和解,关键是在居家、工作、防疫之间找到最优解,正如我们的政府始终在寻找防疫政策的最优解,医生、专家们在寻找治疗、防范新冠病毒的最优解,每个人都有难处,每个人都在排忧解难。

因为我们可以与生活和解,但绝不会与病毒和解,这场战疫我们避不掉,也不会躲,每一位市民都是责任在肩,防疫在前。无论用什么方法解决生活中的难处,我们首先要有坚定必胜的信念,坚持就是胜利,坚持才能胜利。三人成众,众志成城。

也许早春的樱花、白玉兰花季,我们有些人赶不上了,可我们向往阳光下的绿茵红艳,也相信相见不会太遥远。

青年报·青春上海评论员 张逸麟

编辑:陆天逸

来源:青春上海News—24小时青年报

返回上页 回到首页

青年报社 版权所有

广告热线:021-61173717 |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1-61177819 / 61177827 举报邮箱:services@why.com.cn    测试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