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春守“沪”|这群90后社区当家人,用年轻人的脚力、脑力、心力,产生新的凝聚力与战斗力
2022-03-29 青年

青年报·青春上海记者 杨力佳

高高的马尾辫,时髦的大毛衣……很难想象,就是这么一个青春洋溢、活力四射,甚至还学生气未脱的女生挑起了一整个居委会的班子——出生于1990年的潘晓喆是嘉定区马陆镇崇文社区党支部书记、居委会主任,居委会7个成员里有5个都是90后,其中年龄最小的只有23岁,正是这个年轻的团队成为了社区内1019户居民的“当家人”。

争分夺秒,与病毒赛跑

3月5日,潘晓喆所负责的崇文社区开始了封控管理。猝不及防的疫情、突如其来的压力,让这些90后基层干部身上的担子更重了。“我是在2016年9月到崇文居民区负责筹备居委工作,于2020年的1月正式任命崇文社区党支部书记、居委会主任一职,刚上任不久,就发生了疫情,这些日子以来的作战经验告诉我,无论情况多么严峻复杂,首先要稳住。” 因为连日作战,潘晓喆的声音早已呈现出与她年龄不符的沙哑,“在这个基础上,我们这个青春团队充分发挥了年轻人在体力、脑力、心力上的优势,努力将各项工作做得更加快速、有效和细致。”

潘晓喆人生中的第一个日均3万步,就是在上门排查登记的时候产生的:“社区一共有8个楼栋,每个楼栋26层,我们居委会兵分三路,每天挨家挨户地去登记信息、核对信息,并且领着医护人员上门去做核酸检测。虽然爬楼很累,但是大家都在坚持,因为吃饭没准点,居委会副主任小严还犯了胃病,但她依旧没有放弃,与团队小伙伴们一起做完了各项工作,为防疫工作争取了更多宝贵时间。”

将特殊人群的需求置顶,24小时随时处理

据悉,该社区居民以年轻人居多,这也是2016年筹办居委会时组建年轻团队的原因之一。“根据年轻人平时对互联网、智能手机都很熟悉的这一特点,居委会在第一时间就快速组建微信群,不光是在每个楼栋建立居民群,而且还根据工作需要建立各种功能群,比如医疗保障群、‘惠邻帮’志愿者团队群、小区楼组群等,加起来一共有30多个,各种信息发布、物资配送、排忧解难等内容都可以在第一时间这些微信群里传达。” 潘晓喆说道,“虽然从年龄分布上来看,社区都是以‘身强力壮’的年轻人居多,但还是会有各种各样的特殊需求需要我们去想办法解决,除了老人之外,还有孕妇和小孩。整个封控期间,居委会通过120转运救治了8例病人,包括儿童发烧惊厥、血透、孕产妇、腹透、急性胰腺炎等需要就医的人群。”

有一位即将临盆的孕妇,预产期正在封控期内,她的丈夫爱妻心切,给潘晓喆发去了私信,表示出了对妻子是否可以顺利生产的担心。潘晓喆在马上回复,让他放心的同时,还把这条消息放在了医疗保障群里的置顶位置,并且公布了自己电话,表示24小时在线,有需要可以随时打电话。“我记得很清楚,在3月16日凌晨1点多的时候,孕妇有了生产迹象,我接到家属电话后立马通过医疗保障群将情况上报,医院立刻派单120将孕妇接送到嘉定区的定点医院,整个过程只用了半个多小时。当天下午,喜报传来——一名7.7斤的抗疫宝宝顺利到来。大家都非常开心。”潘晓喆回忆道。

将心比心,增加青年志愿者凝聚力

潘晓喆说,作为当家人,就要将心比心,居民的事情就是居委会的事情。“还有一次,一个和我差不多年纪的女生向我求助,表示她母亲的抗抑郁药眼看就要吃完了,担心一旦断药,母亲的病情会加重。根据相关的流程,我在联系好医院后,准备亲自去帮忙配药,但是第二天就要进行全员核酸检测了,还有一堆准备工作需要做,实在抽不开身,于是我就派上了一个外援——我的爱人前往,最后终于赶上了。经过这件事情后,这个女儿也加入到了我们社区抗疫志愿者队伍中来。虽然我们居委会成员很年轻,但是平日里年轻居民与我们的交集并不多,这次共同抗疫,通过一件一件的事情,将我们更加紧密地连接在了一起,也有越来越多的年轻居民加入了进来。”

让潘晓喆更加感动的是,这些志愿者的自治能力也越来越强。“还是说回那个产下抗疫宝宝的妈妈,她选择的是母乳喂养,有一天在群里紧急求助,原来她的储奶袋不够了,又无法出门购买。在短短1分钟里,就有10个年轻妈妈回应说可以提供给她,解决了燃眉之急。虽然只是储奶袋,东西很小,却解决了一个大问题。类似这样的故事每天都有发生,社区也因此而变得更加温暖,团结。”

与此同时,这个年轻的居委会还不断摸索出许多新的渠道与方式,最大程度地保障封控时期里的日常生活所需。比如嘉定区开通了“我嘉生鲜”地产农副产品线上团购套餐,居委会立刻把相关链接发在各大微信楼组群内供居民选择采购,实行居民接龙、团长下单、居委派单、“大白”配送一条龙的服务模式,分发到每一户居民家中,解决了大家的“菜篮子”问题。小区的煤气卡需要通过到指定点进行机器充值,许多居民在封闭管理期间面临着没气烧饭、洗澡的问题,居委会通过线上微信群沟通,线下收集煤气卡,替150多户居民前往指定点进行充值。

从3月5日到3月27日,社区经历了14天的封控管理以及网格化核酸筛查,如今终于解封了,但是新的考验又来了,再过几天,浦西的新一轮核酸检测工作即将开启,这几天,潘晓喆和小伙伴们又开始马不停蹄地做起了准备工作。

“我们会继续通过互联网,打通居民与居委会之间信息沟通的最后一公里。目前,我们的志愿者队伍已经扩展到70多人,所以将更高效。” 潘晓喆说道,“另外有了之前的经验后,我们也总结了3个方面的友情提示:水电煤、常用药、“菜篮子”,并且将相应的网点信息、就医信息和买菜攻略都公布在下面,张贴在了微信群与楼道里面,供大家参考。与此同时,我们也排摸到了另外一个已经进入预产期的孕妇,也已经做好了预案,等待第二个抗疫宝宝的降临!”

青年报·青春上海记者 杨力佳

编辑:陆天逸

来源:青春上海News—24小时青年报

返回上页 回到首页

青年报社 版权所有

广告热线:021-61173717 |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1-61177819 / 61177827 举报邮箱:services@why.com.cn    测试版